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你若行得不好——2016年10月2日主日讲章/小白 牧师


Listen Later

创世记 4:6-7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我们已经分享了《创世记》的前三章。如果仅用一个词概括分享过的每一章的话,我想第一章可称之为“恢宏”——神开天辟地、创造万有,何等伟大、何等恢宏;第二章可称之为“美好”——伊甸园是美好的,第一个人亚当是美好的,女人和婚姻也是美好的;第三章可称之为“悲惨”——始祖犯罪堕落了,被赶出伊甸园,开始了在地上终身劳苦、汗流满面的悲惨历史;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第四章,则可概括为“黑暗”——这就是伊甸园外堕落人类生活的真实光景。


本章是有关人类被赶出伊甸园以后、直到挪亚洪水以前那个时代在地上最初生活的记载,以该隐一系——即亚当背离神、不敬虔的后裔——为主,其代表人物就是该隐与拉麦。记载的内容主要就是与人类繁衍同步的罪恶的蔓延,以及由此开始的黑暗时代。以下我们将按着经文的顺序,依次分享与人类的繁衍、罪恶的蔓延、文明的兴起、以及希望的延续有关的内容。

一、人类的繁衍

神造人时曾赐福给他们:“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 1:28)现在人虽然被赶出了伊甸园,但神的祝福与应许却并没有因此终止,只不过人的生活从此变得悲惨与艰难了而已。人类通常意义上的繁衍,正是在伊甸园外开始的。本章记载,亚当至少有三个儿子;该隐一系男丁九人,还有三位女人;人类也已经繁衍到第七代了。


以赛亚先知曾说:“创造诸天的耶和华,制造成全大地的 神,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是要给人居住。”(赛 45:18)尽管人犯罪堕落、背离了神,受到了神公义的审判,地也为此受了咒诅,但神却并没有因此消灭人,从而改变他创世的心意。相反,有丰富恩典与怜悯的神从一开始就赐下了拯救的应许:“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 3:15)故此,尽管人类不得不在一个罪恶的世界中艰难求生,但依旧可以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因为这其中有许多神自己的百姓,更因为神要成就自己拯救的大功——预备那位女人的伟大后裔、救赎主的降生。今天那位女人的后裔已经来临,并且还要再次降临!

二、罪恶的蔓延

很不幸,与人类的繁衍紧密相伴的就是罪恶的蔓延,这占据了本章最多的篇幅。就属地的角度而言,在伊甸园以外的人类历史,实在就是一部罪恶与黑暗的历史。因为始祖堕落以后,人性就彻底败坏了。由此繁衍出的每一代人,都带着原罪的印记,留下本罪的记录。第四章所记载的代表性人物与事件,一个是该隐杀兄弟亚伯,另一个就是拉麦在妻子面前作狂歌。从这段经文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罪恶在历史和人生中如下的一些特点:

其一是罪恶蔓延的速度、深度与广度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料。堕落之人才出伊甸园、只到第二代,就已经会杀人了,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实在令人惊愕与难过!同样的结论是不难从我们自己的经历与观察中得出的:一个人学好实在不容易,但学坏(许多的时候恐怕都不用学)却可以一泻千里。社会上那些电信诈骗的手法与花样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快得真让人有点吃不消。故此,我们对败坏的人性千万不要存任何的幻想,对罪的凶恶与权势绝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就要吃大亏了。千万不要以为一开始的嫉妒只是小罪,没什么了不起,但只要再向前一步就可能是杀人了。刚出伊甸园的人就这样,我们今天就更要时刻警醒了。该隐的例子告诉我们,罪颇类似瘟疫,在人类社会和历史中传播,一不小心就会被感染。而要对付罪,最佳的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制服它,不然后面的麻烦可就大了。所以,当我们面对罪恶的试探时,尽快逃离是当务之急,切不可犹豫;如果不幸陷入其中,那就当以“断臂、剜眼”的决心和行动尽快脱离其辖制。正如使徒保罗切切地告诫我们的:“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 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 神。”(罗 6:12-13)

其二是罪人犯罪后按本性是决不肯悔改的。当年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没有悔改,只想把责任推给别人。有其父必有其子,该隐所行的同样是如此。当该隐因祭物不被悦纳而发怒、被神警告要制服罪的时候,或是当神向该隐追讨亚伯血债的时候,该隐都毫无悔改之意,反而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企图逃避自己的罪责与惩罚。但圣经启示我们的却是,对于已犯之罪,人只能悔改,求神赦免,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象该隐这样拒不悔改,就只能在罪恶中越陷越深。所以,当我们犯罪之后,一定要及时悔改,越早越好,越彻底越好!特别是当圣灵提醒我们、给我们机会的时候,更是不可硬着心消灭圣灵的感动,以致落到与该隐一样的地步。

其三是罪的本质是悖逆神、抵挡神,体现的是人的自大与狂妄。亚当犯罪后,就躲避神的面。该隐对兄弟的嫉妒与恨,其本质是对神的不满,因为神悦纳了亚伯的祭物,而不悦纳自己的。到了拉麦这里,目中不仅无人,而且也没有神,“老子天下第一”,狂妄得实在可以!正如诗人所说的:“愚顽人心里说:‘没有 神。’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事,没有一个人行善。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 神的没有。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诗 14:1-3)当年蛇引诱始祖的时候,曾暗示他们将来可以与神一样。但当人真的犯罪离弃了神,自己作主以后,结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人类自己建立起来的不过是一个充满嫉妒、凶杀、骄横以及四处漂流的社会而已。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罪不仅仅是得罪了人,更是得罪了神,这才是最实质的,也是最要命的。

其四是在罪恶的世界中义人必定受逼迫,就如亚伯所经历的一样。其实亚伯并没有直接得罪该隐,他仅仅是因为敬虔而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殉道者,也是第一位信心的伟人。罪人是与神为敌的,因此也就一定与属神的子民为敌,正如保罗所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 3:12)罪人与义人分属彼此敌对的两个阵营,这一场属灵的争战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没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不要幻想能与世界妥协,也不要幻想可以不走十字架的信仰之路。

其五是罪的后果是非常严重与可怕的,因为圣洁、公义的神必定审判与追讨。该隐杀了兄弟亚伯以后,不得不接受在地上四处流离飘荡的惩罚,再也不能见神的面了——这其实是“死”真正的含义与可怕之处。但神同样有特别的怜悯,该隐逃脱了在地上被追杀的命运,得以度过余生。尽管该隐逃过即时死亡的惩罚,但其后的人生,一定是悲惨的。并且活得俞久,悲惨俞重。真的,对于活在世上罪人来说,要是确实能“长生不老”,恐怕就不是什么祝福而是咒诅了,这其中的含义值得好好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罪人的死亡,也是出于神的怜悯与看顾。所以启示录说在主里而死的人是有福的,是息了自己的劳苦(启 14:13)。对于基督徒来说,如果参不透这一点,依旧将眼目留恋专注在这个世界的人生上,那就比不信的人更可怜了。身处罪恶的世界,面对着人生的痛苦、疾病、艰难以及信仰之路上的逼迫与争战,这个世界真的那么值得依依不舍吗?保罗情愿离世与主同在,因为他相信“这是好得无比的”,而他之所以还愿意活在世上,完全是为着主呼召与使命的缘故(腓 1:22-26)。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神对罪恶的审判与惩罚,同时也是出于神对世界和人类的保护:正是基于对审判的惧怕,和不愿意承担因此而来的严重后果,人世间的罪恶才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了抑制,罪人才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世界和历史才得以延续。

这里有两处经文需要稍微解释一下:第一处是14节该隐所谓“凡遇见我的必杀我”指的都是哪些人。这通常有三种的解释:一是当时亚当、夏娃可能还有别的未见记载的子女(圣经只记载了与其主题相关的那些人与事),二是亚伯可能已经有后代了,三是指在这事以后将出生的人。其中第三种解释比较普遍。第二处是15节神给该隐所立的记号究竟是什么。圣经既然没有明确说,我们也就不便乱猜。但那一定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人一看见就能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记号就颇有点类似《水浒传》里那些被流放之罪犯脸上的刺字了——该隐还真就是这样的一个被流放的囚徒。

三、文明的兴起

与人类繁衍生息同步相伴的,还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本章就记载了上古文明的一些情况。尽管这些人类文明仅存在于挪亚洪水以前的时代,但洪水以后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却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神造人的时候就赋予了其社会性(“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2:18),这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基础与动力。同时,这也是出于神对受造界的护理,以及对罪人的怜悯。


经文告诉我们,人类文明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个就是“城”,特指带围墙的城邑,今天的城市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圣经记载人类建筑的第一座城叫以诺,是该隐以同名的儿子命名的(注意:不是与神同行三百年的那另一个以诺)。城在圣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神为他子民在天上预备的也不过就是一座城(来 11:16),新天新地也是以全新的耶路撒冷城为代表的。城是文明的标志,是社会与文化的核心,是人类的庇护所。圣经形容人的悲惨状况之一就是:“他们在旷野荒地漂流,寻不见可住的城邑”(诗 107:4)。第二个则是“百行百业”。人类很早就懂得并形成了社会分工与合作,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人类古老而普遍的行业,从拉麦的后代开始,延续至今。这些行业及其产品是人类生存与繁衍所不可或缺的,人的“终身劳苦”与“汗流满面”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从事这些行业体现出来的。第三个就是“文化与艺术”。人受造很特别,并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需要,同时还一定有精神与文化的追求。犹八当年弹琴吹箫,今天人们唱歌跳舞,都是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这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神一开始使树从地里长出来的时候,首先就是为“悦人的眼目”,其次才是“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创 2:9),可见人本性中就含有文化与艺术的“基因”。教会在世上既肩负着“文化使命”,就有责任关注并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对于成长与成熟中的中国教会来说,这将是未来将要面对并回应的重要挑战。

作为基督徒,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文明的两面性:文明一方面为人类生存与繁衍所必须,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处于神普遍恩典的护理之下。因此,我们不能否定、轻视或漠不关心。作为地上国民,我们需要尽我们对于文明所承担的责任,也享受其所带来的益处。但另一方面,人类文明毕竟是罪人所建立与维持的,必然受到罪恶的污染与败坏,不属于特殊恩典的范畴。因此,基督徒和教会不应该贪恋这个世界,不能高估文明的价值与作用,更不能幻想建立地上的天国——这个世界毕竟是败坏的,最终是要被火融化的,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来 13:14)。

四、希望的延续

无论是人类的繁衍,还是文明的兴起,都不能阻挡或改变罪恶同步蔓延的悲惨与黑暗的事实,人类还有希望吗?当然有!因为神拯救的应许决不会落空,践踏蛇头的女人的后裔必定降临!本章最后两节经文记载亚当、夏娃又一个儿子塞特出生了——这就是闪耀在黑暗时代上空的希望之光!正是从塞特这一系,诞生了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合神心意的大卫王,以及那位最伟大的女人的后裔——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

除此以外,我们从本章的记载中还可以看到神对人两方面特别的保守,以致人类的希望在罪恶与黑暗中可以持续不断地传递下去。一方面就是人类宗教情怀的延续——人是从神而来的,尽管因罪不能直接见神的面,但对其造物主的寻求却始终难以泯灭。亚伯、该隐献祭于神,塞特的时候人开始求告神的名,这是从人天然的宗教情怀而生出的宗教活动,一代一代地延续了下来。我们今天能追寻真理、认识神、信靠主,实在离不开这一点啊!另一方面就是神的恩典与怜悯。无论是在该隐还是拉麦身上,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若没有神的怜悯,他们怕是早就在公义中被毁灭了,或是在罪恶的伤害中消亡了。耶利米先知非常清楚这一点,为此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哀 3:22)

创世记的记载很有意思,一般在开始主要谱系的记载之前,先记载次要的支系或旁系,就如在记载雅各系之前先记载以扫系一样。本章记载该隐系,从下章开始,将转入记载塞特系,并迅速过度到挪亚及其时代。

最后,我们以传道书一头一尾的两段经文结束今天的证道,同时作为我们回应的祷告:再次提醒我们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中背离神之生活的虚空,以及认识主之人当存的生活态度:“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传道书 1:2-11,12:13-14)

阿们!

愿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

The post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4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