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你我不可相争——2016年11月27日主日讲章/小白 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3.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6/11/2016-e5-b9-b411-e6-9c-8827-e6-97-a5-e8-ae-b2-e9-81-93-e5-bd-95-e9-9f-b3.mp3
讲道经文:

创世记 13:5-18 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原文作“弟兄”)。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罗得离别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分享“创世记”第13章的后半部分,就是关于亚伯拉罕与罗得发生纠纷并得以解决的那一段。

亚伯拉罕带着自己在埃及所集聚的一切财富,也带着侄儿罗得,平安地返回了迦南地的伯特利。经历了下埃及的磨难、失败和神的拯救,亚伯拉罕似乎该享受一下和平的生活了。但很不幸,没过多久,纷争就又起来了。如果我们把这次的情形与上一章下埃及所遭遇的对比一下,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在埃及所遭遇的主要是外部的威胁,而这一次却是内部的;那一次是失败的,但这一次却是得胜的;那一次亚伯拉罕信心软弱,这一次却刚强;那一次亚伯拉罕颇为自私,但这一次却处处顾及他人的利益;而在这两次信心的试炼中,神都出现了等等。其实,我们的信心之旅往往也是这样,时而在波峰,时而又在波谷,很难始终“稳行在高处”,惟有“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 21)

这一段经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记载了纷争及其解决,主角是亚伯拉罕与罗得;后一部分记载了耶和华神再次的显现,主角是神与亚伯拉罕。以下我们将依经文的顺序展开分享。

一、纷争与和平

这次纷争起自内部,在亚伯拉罕的牧人与罗得的牧人之间。争执的直接原因是他们的牲畜太多了,那地容不下他们。亚伯拉罕下埃及,虽然经历了艰难与羞辱,信心软弱,但却得了极多的金、银、和牲畜,同行的罗得自然也沾了不少光。现在伯特利的牧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共同生活的需要了。于是,纷争起来了,和平被打破。

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这次纷争的爆发,有两点教训值得留意:其一是无论对教会还是信徒个人,在内忧外患中生活和成长都是必定的,没有例外,因为这就是神所命定的信仰之路。亚伯拉罕顺服了神的呼召,走上了信心之路,但却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借着这些不间断的危难、纷争与争战,信心才得以操练、坚固并见证出来。我们查考“使徒行传”前几章的时候,可以看见初代教会走了同样的信心之路。这也是我们自己真实的生命经历。户外敬拜期间,我自己常常祷告希望早日进入新堂、结束争战,从而可以休息一下(相信这也是弟兄姊妹们一直的祷告)。但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不太可能,只会是换一个战场、换一种方式而已。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休息了,恐怕就该有祸了。圣徒永恒的安息,只能在天上。

其二是财富一方面是神的祝福,但另一方面却也极容易成为试探。亚伯拉罕和罗得这次的纷争就是因财富太多而引起的。当然,问题不出在财富本身,那真是神的祝福!问题出在保管并使用财富的人身上。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财富,看这些物质的、属世的东西太重,就一定会出问题。作为管家,每个信徒都应当警醒谨守,善用神所赐的财富来荣耀神,而不是为财富所试探,陷在罪中。在当今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我们更要小心又小心啊!

作为神的子民,面对纷争,尤其是弟兄之间的纷争,如何行才合乎圣徒的体统呢?亚伯拉罕的处置非常到位,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前 1:5),并且充满爱心与智慧,从而一举消除了纷争,恢复了和平。这从以下五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首先,亚伯拉罕没有逃避,而是坦然面对。作为这个群体的首领,也作为罗德的亲人与长辈,亚伯拉罕知道自己责无旁贷,必须及时出面解决。如果任由手下的牧人纷争而置之不理,只能使纷争越来越大,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作为团体的负责人(包括教会、小组等等),是要有这种领导的意识和果断的。

其次,亚伯拉罕直奔问题的核心,从根本上彻底平息了纷争。表面上纷争发生在两波牧人之间,但亚伯拉罕清楚实质是他与罗得两个主人之间的事。也许是罗得暗中支持牧人去争的,至少他是默许的。不直接面对罗得,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亚伯拉罕深具智慧和洞察力,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而是直接面对核心人物。这一点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值得借鉴的。

第三,亚伯拉罕一见罗得,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与理由:“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是啊,他们是一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实在不应该纷争;而作为一同寄居在迦南地的“弱势群体”,他们也不能纷争。罗得不可能不赞同这样的原则,这就为纷争的平息奠定了基础。推广开来,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属灵原则:教会内的弟兄姊妹之间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属灵的“骨肉”,是同走天路的寄居者。但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常常看见教会内彼此间的纷争,还长期不能平息,使教会和个人都大受亏损。但愿我们能效法亚伯拉罕,从一开始就体贴主的心意,“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 4:3)

第四,亚伯拉罕不仅提出了属灵的原则,而且同时提出了解决纷争的具体方案:“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既然那地容不下他们了,既然纷争已经发生了,该是分开的时候了。亚伯拉罕之所以如此直截了当,并非因为无情,也不是为着一己私利,而是因为他知道罗得早有此意(从纷争的起因及后来的选择,都可以推测出来),不过顺势而为罢了。其实,这个时候分开对他们是非常不利的,经文说:“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分开将使他们变得更为弱小,使寄居的日子更为艰难,但罗得心意已定,没必要再商量了。亚伯拉罕没有花大气力维持表面的合一,他选择了更为艰难的分离。当然,从属灵的角度说,罗得及其后裔不属于神的选民,在神的应许上无份(他们最后全都定居于约旦河东),早晚总是要离开的。同时,也正是借着这次的分离,亚伯拉罕彻底“离开了本地、本族、父家”,完成了在这个世界、外在的分别为圣。

最后,从整个的解决方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为长辈和领袖之亚伯拉罕的仁厚、大度、谦让与高风亮节,更可以看出亚伯拉罕美好的灵性与信心。与上一章在埃及的时候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平息纷争可以有许多的办法,但要实现真正的和平,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舍己——真正出于爱心、无条件的舍己。正是由于亚伯拉罕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和利益,把选择的优先权让给了罗得,才最终完全、彻底地平息了这场风波,恢复了和平,正如我们的主在登山宝训中曾教导过的:“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太 5:9)亚伯拉罕只是舍了利,而神的儿子耶稣却是舍了命——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就是因为这伟大而无私的舍己才实现的!看看我们周围多少的纷争,无论是在夫妻之间、弟兄姊妹之间、还是社群之间,之所以难以平息,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人愿意舍己!如果我们都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吃一点亏,又怎么能指望享受和平呢?如果连一点利益的代价都不肯付,“为弟兄舍命”岂不更是一句空话吗?保罗当年为此指责哥林多教会(见林前6章),我们要引以为戒啊!

反观作为晚辈与属下之罗得的所作所为,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罗得在纷争的起头就不光明磊落,在纷争的过程中又不勇于承担责任,在具体解决纷争的时候则是自私自利。作为跟随亚伯拉罕多年,又深受其恩泽的晚辈亲属,罗得的为人处事令人遗憾。当亚伯拉罕提出“分家”的具体方案后,罗得一点也不谦让,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眼前最滋润的约旦河全平原。罗得属世的眼光确实不错,但其属灵的眼光却是异常浅薄的,他只看见并紧紧抓住了现实世界的那一点点物质利益,却失去了永远的祝福——亚伯拉罕才是神祝福的管道,因为神早已应许要借着他祝福万国万民。

导致罗得自私与短视的根本原因就是贪婪——对世界的贪恋。罗得大概早就倾心于所多玛附近的那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了,只...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2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