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你要得人了——2020年2月16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Listen Later

 
经文:路加福音 5:1-11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这句惯常的问候在现今这样危机四伏的日子里却是那样的宝贵与真实!距离新冠肺炎瘟疫大规模爆发将近一个月了,这期间大部分弟兄姊妹不得不在家中“闭关”,以躲避瘟疫。就常识来看,这样的日子恐怕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应作好长期的准备。求主坚固我们的信心,使我们不失了盼望,靠主忍耐到底,过好每一天的日子——须知“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民 33:25)若居家,就不浪费这难得与主独处、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为日后的服侍多做预备。若外出工作,也不惧怕,“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 神的道。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弗 6:14-18),得胜地行走在世界之中。愿我们紧紧抓住主的应许:“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 12:9)
今天开始分享“路加福音”的第5章。前11节经文是关于主呼召彼得的记载。从天上说,这是神呼召人;而从地上说,这是人与神相遇,生命的反转——短短的11节经文,两方面都记载的非常清晰。彼得在此之前就应该已经知道主耶稣,但从这一刻起,才真正开始认识主、跟随主。以下的分享,我们就将依这两个方向展开。
“呼召”我们用得不少,但有必要先简单探讨一下。通常所谓的“呼召”,其实包含两个不同的层次。广义的层次是指蒙恩成为主耶稣的门徒,这是每一个真基督徒都必定会有的经历,是一种“普遍性”的呼召。狭义的层次是指蒙拣选成为特选的工人,服侍特定的工场或群体,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可谓“特别”的呼召。在本段有关使徒彼得呼召的记载中,则是同时包含了这两层意思。因此,相较马太与马可平行的经文,路加的记载更为详细、特别。
自上而下
我们先从主耶稣说起,也就是自上而下。从经文的记载中,我想与弟兄姊妹分享有关呼召的四个方面:

首先,呼召一定是神主动的作为,是从神而来的,是从天上到地下的,正如这里主亲自呼召彼得所显明出来的那样。不是彼得主动申请做主的门徒,被主接纳;而是主主动呼召彼得,他有正确的回应。即便外在有时看起来似乎是人主动在先,实际上也不过是回应内在圣灵的感动而已,因为主自己清楚见证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约 15:16)。既然世人都犯了罪,与神为敌,怎么会主动寻求神呢?若没有神的赦免,又怎敢到圣洁的神面前呢?因此,呼召一定是神主动发起的,无论是做门徒还是做工人都一样。在改革宗神学体系中,呼召既是出于神主权的拣选,因此就是不可抗拒的。当然,面对呼召如何回应,同样是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所谓的“呼召”,是出于人的野心,或是为着人的荣耀,就一定不是真的!因为这是打着神的旗号,却不可能出于神的。
其次,呼召前主有预备。从本段经文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环环相扣三步的预备:起始是主邀请彼得与其同工。主耶稣直接“征用”了彼得的渔船,用于讲道和行神迹。这就使彼得难有托辞,必须直面主的呼召。彼得没有令主失望(当然也不可能令主失望)!他愿意参与,从而迈出了正确回应呼召的第一步。因此,彼得也就和众人一起(他是离主最近的一位)聆听了主耶稣的讲道——而这正是承上启下关键的第二步——彼得不仅在正确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而且为后面经历神迹做好了预备。难怪使徒保罗说:“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 10:17)眼前所发生的,正是这句经文最鲜活的见证!紧接着的第三步就是主耶稣吩咐彼得行神迹,下网打渔,彼得再次顺服。于是,另一个更大的神迹发生了——彼得正确地回应了呼召,从此跟随主耶稣,一个伟大的使徒由此出现在基督教会的历史。当然,彼得此处以及日后能不浪费主的恩典,实在是出于神更大、更多的恩典与慈爱!“独行奇事的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诗 72:18)阿们!
再次,主使用了特别的呼召方式。神造我们每个人都不同,呼召每个人的方式通常也不同,每次呼召(人一生可能经历多次呼召,尤其是特别呼召)的方式同样不一定相同。以利沙耕地的时候被先知以利亚所召;而使徒保罗却是在逼迫教会的路上蒙天上发的大光所召,又在梦中得见异象而奔赴马其顿。此处主呼召彼得,乃是借着一个神迹——一网“超级鱼”的神迹!这个神迹算不上惊天,也算不上动地,但却足以震撼加利利海边这位普通而熟练的渔夫!尤其是主使用彼得自己去行神迹,其效果就更不同凡响了——彼得的反应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神迹本身固然令人瞻目,但却不是核心所在,更新并得着彼得才是!神迹若是能够摇动你生命的根基,从此效法彼得一心跟随主,你才是没有浪费这次神迹,得着其真谛了。袁灵牧师说,十七年前的非典,极大地震撼了他的生命,并因此走上全职服侍之路。但愿这一次的瘟疫,也同样成为更多基督工人正确回应呼召,从而撇下一切跟随主的契机。
最后,呼召,尤其是特别的呼召,一定伴随着既定的使命与责任,正如保罗对亚基帕王所见证的:“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 26:19)。彼得蒙召做使徒,使命是为主得人,做教会的柱石。我们各人蒙召,尽管恩赐、职分、责任和工场各不相同,但目的同样是要传扬福音,建造教会。为此,使徒保罗写到:“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 4:11-12)。于我个人而言,从一开始成为教会工人,我领受的呼召就是服侍本地的教会,直到如今没有改变。求主施恩,使我能持守到底,直到新的呼召临到。
自下而上
我们再自下而上地说彼得。这名是主后来所赐的,他原叫西门,就是旧约“西缅”的简写。感谢主!面对直截了当的呼召,站在生命的主救主面前,彼得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彼得在此的为人与回应,包含了响应呼召的许多重要信息,可作我们的指导。
尽管彼得后来大名鼎鼎,但当时却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渔夫。关注普通人与弱势群体,是“路加福音”的特色之一。就世界而言,主耶稣自己是普通人,他所呼召的门徒也都是普通人,以致官府、长老和文士都“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徒 4:13)。彼得是一个勤劳的渔夫,整夜劳作,毫不懈怠。天亮不再捕鱼以后,又立即清洗鱼网,将一切收拾妥当,为下次的劳作做好准备。福音书记载彼得是以行动见长的,我们常不以为然,但主恰恰是在工作岗位上呼召彼得的(马太也是),这其中的含义不值得深思吗?路加在后面记载主的教导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 16:10)如果你连当下手中的本分都难以尽到,连这世上的工作都做不来,就不要奢望能为主做什么大事了吧!懒惰又消沉的人,怕是连魔鬼的“呼召”都难得到吧。
彼得是一个失望但不绝望的人。辛苦劳累了一整夜,却一无所获,换谁都难免不失望。但如果彼得就此卖掉鱼网,改行做木匠,那可能就一事无成了。彼得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其并不绝望,反而在面对现实的失望时依旧存着对未来的盼望,并为此积极做好准备。圣经说“盼望不至于羞耻”(罗 5:5),彼得的盼望不仅为其带来了平生最大的一网鱼,而且带来了更大的“渔场”和更多的“渔获”。
由此看出,我们在世上的努力,即便是做主的圣工,未必就一定有与之相称的收获,甚至可能一无所获。失望同样是基督徒信仰经历的一部分。瘟疫之中,教会的弟兄姊妹同样可能感染,同样可能死亡,圣徒并没有隔离于瘟疫的特权。一时的失望没什么大不了,但绝望却从不属于教会与基督的门徒,因为我们有永生的生命——“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 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 8:38-39)这正是我们的盼望之所在!惟愿我们能在瘟疫、逼迫和各样的患难中安静等候,及时“清理鱼网”,尽职尽责,为明天的服侍和来日的复兴做好准备。
彼得是一个有芥菜种信心的人。主吩咐下网,彼得表示怀疑,看上去合情合理。木匠指导一个熟练的渔夫,外行了吧?再说,加利利海捕鱼一向都是在夜间浅水处,现在怎么改成白天深水处了呢?如果彼得就此打住,不肯下网,就糟糕了。但彼得没有,他凭着一点小信,却迈出了顺服的一大步!信心是什么?岂不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 11:1)吗?主应许门徒:“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路 17:6)不怕信心小,怕的是没有!小信的人啊,我劝你在怀疑的同时肯迈出顺服的一步,就像彼得一样,不需要很大,你怎么知道不能同样经历神迹呢?
彼得是一个顺服的人。我们总觉得有信心似乎就一定要满满,否则就不能动,但实际多不是这样。带着疑惑的顺服,比等待信心“满格”更为现实与重要。彼得一边怀疑一边下网,结果不是很明显吗?因此,顺服常常是信心的“倍增器”,“满格”常在顺服之后,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验。无论建堂还是户外,困惑其实都不少,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消失,但教会总算还是顺服了,如今你看见神的手了吗?有谁想到这种按统一程序分散敬拜的方式,竟然很适合于瘟疫时期的主日呢?又有谁知道这场瘟疫不会成为建堂与户外的转折呢?信而顺服,永远是教会与圣徒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