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3.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6/09/2016-e5-b9-b49-e6-9c-8825-e6-97-a5-e8-af-81-e9-81-93-e5-bd-95-e9-9f-b3.mp3
经文:《创世记》三章1-24节
前言:
创世记的主题可以说是起源,今日世界的重大主题都可以在这一卷书中看到。经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11章是第一个部分,如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人类罪的起源等。12-50章是第二个部分,记载了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故事或者说以色列的起源,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开始,以约瑟的死为结束。在第一部分里,创世记描述了上帝所创造的美好和秩序,随后就记载了人的堕落与败坏,这二者之间的对比令人心惊。第一章记录上帝伟大的创造,第二章记录人类美好的居住环境,第三章是对罪是如何进入世界,人又是如何堕落的记载。1-7节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这件令人震惊的犯罪的过程,8-24节记载了犯罪的后果是什么。// 虽然这是发生在始祖身上的事情,但是这也是撒旦千百年以来在人类身上屡试不爽的伎俩。了解始祖起初所经历的,撒旦所进行的,对于今日我们抵挡试探胜过自己依然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一、撒旦对人的诱惑
【启12:9】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
1. 说话的蛇
蛇是在圣经中出现的第一个动物的名字,根据第二章对亚当工作的记载,显然蛇的名字也是亚当给起的。但本章经文中对于蛇的描述带有一种负面的贬义色彩,如“惟有蛇比一切田野的活物更狡猾”。既然是“耶和华神所造”的,那么是上帝赋予给蛇狡猾的特质的吗?我们知道神所造的一切神看着都甚好,显然,蛇的被造上帝也看着甚好,上帝不可能造一个具有缺陷并邪恶的动物。因此,这里提到了蛇比其他活物都狡猾,就暗示了一种令人紧张的气息弥漫在在创世记第三章的一开头。也就是说,此时所出现的蛇是已经被撒旦所控制的堕落之后的被造。在上帝所创造的美好里,在伊甸园里,在亚当夏娃被试探引诱之前,罪首先已经把蛇侵蚀了。蛇就成了撒旦的代言人和诱惑人的媒介。
//可能会有人问,上帝为何允许撒旦这么做呢?从第二章上帝在造了亚当之后,对他颁布的第一条命令可以知道,伊甸园虽然美好,但也是一个需要警醒的地方,分别善恶树的设立本身就是一个标记,一种自由,一个选择。自由是极为宝贵和美好的,要让人在道德中选择顺服上帝,选择不是给了人犯罪的机会,而是透过选择表明自由的真实。因此,分别善恶树是一个记号,标志着人愿意顺服在上帝的权柄之下,人愿意站立在上帝所设立的地位上,标志着人与上帝的关系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也标志着人类是义的,还是不义的。上帝赋予了亚当自由,又给了这自由真实的选择,并透过蛇让这选择成为现,因为试探是选择这一能力运用的另一个选项的提醒,告诉你说: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呢?我们其实需要留意的是撒旦虽然大有能力,但是在起初伊甸园里的亚当不是处于一种无可抗争的软弱状态,上帝权能的护庇下撒旦的诱惑只能通过一个比人低级的动物来进行,(蛇原本是上帝交在人类手中来管理的低级造物),这就表明亚当的堕落不是被强迫和恐吓被挟持的结果,是出于对试探的失败,他失败的责任不在撒旦,而在自己。
2. 蛇说的话
从第二章我们知道在伊甸园里上帝设立了分别善恶树,并颁布给亚当清晰的命令:“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以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16-17)。而与夏娃搭话的蛇所说的话都是针对上帝起初告诉亚当的这句话的。
1)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这是蛇与夏娃所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恶意:
第一,这句话的阴险之处在于,蛇一上来就跟夏娃讨论一句根本就不是上帝话语的话。看似蛇是在跟夏娃讨论神学问题,其实所讨论的根本就不是神学问题,是在讨论撒旦所编造出来的一句话。上帝从未说过“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这样的话,但撒旦却在这句编造的谎言之前冠以“神岂是真说”这个头衔,又在这句话中出现“园中”、“树”、“果子”等词汇,给人一种错觉它就是在跟夏娃讨论昨天上帝赐给亚当的那条命令。蛇用了一种偷换概念式的欺骗做法,把夏娃给蒙蔽了。因此,只要夏娃接着蛇的思路一回话,她就落入圈套中了。因为,我们只思想上帝说过的话,不讨论“神岂是真说”这样的伪命题。撒旦这句话难以觉察之处在于,它看似很公允,只是跟你探讨一下上帝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哪怕上帝没有说过,也不要紧嘛,只是讨论一下上帝是否说过而已。这就不是在讨论真理,这是在污蔑和攻击。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夏娃应该马上指出蛇的包藏祸心,并拒绝跟它讨论。 // 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也需要留意撒旦类似的计谋,看似是在讨论真理,其实是在诋毁和攻击上帝,讨论本身就是在扭曲真理。因为对方用一种似是而非的谎言,代替了上帝的真道。那起初试探人的,如今还在试探人。
第二,这句话的邪恶之处在于撒旦这句编造的谎言中,有意极大地夸大了上帝的禁止,以这种虚假的夸大暗示了上帝命令的苛刻,以此来反转上帝命令中的慈爱和慷慨。所以夏娃顺着蛇的思路只要答话,撒旦就已经成功地将“上帝是严厉和吝啬的”这样的谎言不动声色地塞进夏娃的内心里了。
第三,这句话,还隐藏着一种“贪婪、不满、怀疑”的种子。即使夏娃知道上帝的命令不是撒旦说的“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都不可吃”,但是面对撒旦的这个问题,她也可能会想“是啊,神为什么不允许我们随意吃所有树上的果子呢?为何还限定了一棵树是不可以吃的呢?”,“神为何还说死这样不好的事情呢?”,等等。撒旦的这个谎言本身就带着怀疑的种子和贪心的鼓动。而且,撒旦此举还很容易地就拉近了他和夏娃的距离,取得了夏娃的信任,会让夏娃觉得这个“人”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心,为了拓展自己的人生境界,为自己更加自由、人生所得更加丰富才来探讨“上帝的命令”。// 这就是所有诱惑者最可怕的地方:破坏人对上帝的信任,让人来信任恶者。
2) “你们不一定死”
如果说,撒旦第一句话主要特点是对上帝话语的混淆和误导的话,那么第二句话就是对上帝话语的直接否定。看到夏娃果然入了圈套,撒旦就简单粗暴地直接说:你们不一定死(创三4),吕振中本译为“你一定不会死”,思高本和新译本译为“你们决不会死”。蛇的话是————对上帝话语的悍然否定。这是一种冲击手法,将一个截然相反的,你从来没有想过的结果突然就放到你面前,让你心灵遭受很大的冲击,因此心里的防线就出现了缝隙。其实这无疑是在说,上帝在撒谎,祂在骗你,在吓唬你。蛇之所以敢于在这个时候全然否定上帝的话语,乃在于夏娃对于上帝话语的回答中所出现的破口。她说“免得我们死”,夏娃自己已经将上帝审判的必然性给降格为了一种可能会刑罚的警告。蛇马上就顺势往深渊里推了夏娃一把,“你们决不会死”!但在第二章上帝却明明地告诉亚当:“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2)。// 这就是今日世人被蒙蔽的地方,没有审判,没有地狱,没有公义,所以,可以任意妄为。
此时对于夏娃来说,她面对了生与死的抉择。
3) “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撒旦的第三句话和前面两句都不同,前面两句话还算是“有所根据”,不管混淆还是否定针对的都是上帝曾经说过的话,但第三句话,则是凭空的编造和完全地颠倒黑白了。更是指向了上帝的本性和内在。暗示上帝赐下这条命令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一种对人的提防和自私。撒旦的这句话其实是对上帝的良善、慈爱的直接抹黑。
// 上帝赐下律法是为了自己的益处,而不是为了人的益处。这是今天很多人对于上帝律法的解读,认为上帝赐下律法,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是为了限制人,怕人得到更多的自由和幸福。岂不知起初撒旦就是这样来诱惑夏娃的。
撒旦其实在这一句话中扮演了上帝的角色,正如在新约对主耶稣的试探一样: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太四9)。这句话同样的引诱:你若相信我刚才说的话,我就保证你们能像神那样。夏娃都不想一下,撒旦是谁呢?他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呢?他比耶和华神还要高超吗?还要有能力和智慧吗?
“如神能知道善恶”这既是能力的诱惑,也是智慧的诱惑。这和撒旦起初要“高举自己与至高者同等”的骄傲本质相同。人可以自行判断何谓善,何谓恶,什么是好,什么不好,不需要上帝的话语;人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行为,觉得好的就去行。// 像神那样,这是上帝造人的目标。只是,不是撒旦这里所说的,在知识、权能方面像神,而是在德性方面像神。人本来就是照着神的形象样式所造的。
二、夏娃的应对
夏娃应对的失败主要体现在对上帝话语的失败上。面对撒旦的诱惑,夏娃只说了一句话,但这句话却深入地反应了夏娃对上帝话语的欠缺。
1. 夏娃对蛇第一句话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