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作家

No23.商业有尽头,而艺术无止境


Listen Later


《我们的创意写作》是一档围绕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展开话题的播客。在这里,我们探讨文学、阅读、创作过程和书写心得,并且分享创意写作毕业生、作家导师们的写作故事。

本期嘉宾:小橙,毕业于北京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目前在一所高职院校就职,工作之余写小说。

本期我们会聊到:
02:21以写作为导向来阅读
03:51如何“虚构”一个稳固的世界
网络小说与严肃文学之间的缓冲空间
07:33通俗作品的经典化:金庸小说、《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
11:53中文创意写作背后的文化基因
15:41作品的终极追问是人性
23:22经典就是一字千金
28:03年轻写作者是否需要家庭或体制的托底?
30:34工作和写作是可以平衡的吗?
41:23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但对频
44:04商业有尽头,而艺术无止境
47:16有价值的网络文学可能就是文学的未来


后记:
跟小橙聊了这期节目,突然有一个灵感,我说:我们这辈子不需要写很多书,要写人家能读一辈子的书。

他说:对,经典就是一字千金。

小橙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写网文赚钱,在北大,也是师从研究网络文学的邵燕君老师。他对网文情有独钟,但“此网文非彼网文”,他说自己最近在写一部对标《冰与火之歌》的作品,我觉得特别好,他有帕慕克般的野心。

写网文不难,但是要写出一部有文化背景和价值输出的小说,那必然涉及到更深的层面:文化修养、知识结构以及对“人性”的呈现。

于是我追问了他关于“更深的层面”的问题,他聊到自己在写作中的种种考量:如何虚构一个稳固的世界、网络小说与严肃文学之间找到缓冲空间……他说:我对“隐含读者”是有要求的。

网文,或者说通俗作品的经典化有很多比较好的案例,比如说金庸的小说、国外的作品《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我们的话题转而聊到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这涉及到,中文创意写作背后的文化基因,以及,作品对终极追问到底是什么。

和小橙的交流是很舒服的,他给的回答通俗但有深度,而且特别擅长倾听,不是出于脾气好所以擅长倾听,而是因为他脑子够快够清楚,当我思绪很乱但又在表述的时候,他能够在极其恰当的地方提个问题、接个话,让我的思路一下子步入正轨,加速运行。

所以真朋友就要说真话。每次我跟他谈话从来不会收获情感上安慰,但是我仍然会获得平静,因为尽可能接近真实,也是获得平静的一种方式。

下半场,我们聊到了现实问题,关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年轻写作者是否需要家庭或体制的托底?工作和写作是可以平衡的吗?写作者和不写作的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立志写作后,哪一种人不适合辞职?等等等等。

对于写作,我们不否定可以先找个体系依靠、找个能给自己托底的地方,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单位的支持,都可以。很多作家也有编制。一开始,靠个人单打独斗地活下去,确实有难度。

精神和物质本应该是对频的,精神力越强,现实中的财富积累就越多。精神能量高,和物质世界的丰沛,这两者一定不是取舍关系,只是有一个周期差而已。

我身边有越来越多同龄人去写作,因为我们的精神更加不乐意被束缚。上一辈人,还乐意为了赚钱去工作,可是我们这一代毕业之后,很多人不乐意被钱束缚、不乐意为了钱做牛马。那么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拿什么为我们的生活托底?尤其是在自己的路还没探索成功,家人又不理解,不能为你做依托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飘起来,重新落地”的人都是考验。

无论此刻你是这种状态,或者你身边有人是这样的状态,请多理解自己和他人。脱离集体、不务正业里面,包含了更高的价值,是要为自己安身立命寻找到真正合适的出路。

所以,希望这一期我们的讨论,给有志于写作的人一些信心和力量。我很欣赏每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是我做播客的动力之一,也会持续关注ta们是怎样生活的。

接下来,我会把很棒的、意想不到的写作生活做成播客、小红书,写成文章,分享出来。谢谢你的收听。

对了,我的微信号是hadijiatu2,欢迎你添加我为好友,我会邀请你进听友群,互相激发灵感、一起玩耍创作。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饥饿作家By 绝食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