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本書作者 劉芷妤
「她一直以為,合意性交就是所謂的做愛,但原來只是自願給人幹。」---〈荔枝使用說明〉
《女神自助餐》不僅是回應女權自助餐,更是描寫當代性別議題。作者劉芷妤覺得不應該被自己的女性性別限制寫作的方向,但卻覺得以自己的性別限制寫作,覺得女生一定要寫女性經驗嗎? 她發覺自己心裡有厭女情結,這本書想要試著挖出自己的厭女情結,可能是自己想反抗社會而產生另外的框架,努力去駁斥大眾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而不要去做大家對於女性刻板印象的事情。
創作靈感來自於自己的女性經驗,以及網路與社會新聞的留言,這些留言源自於厭女而不自覺,沒有發現就無法去處理,就會一直複製給下一代…
八個短篇看似獨立,內容似乎有連貫性,例如〈同學會〉中同學看孩子的照片,連結到〈別人的孩子〉(性侵),再連結到〈女神自助餐〉(兒童性侵、雅典娜與前夫非合意性侵),〈同學會〉中女同學自殺,連結到〈火車作夢〉。〈嫦娥應悔〉連結到〈荔枝使用說明〉(胖,瑜珈)。這些內容上的連結,
本集訪談,〈荔枝使用說明〉,關於身體(胖),姓名,以及性教育(小男孩對性的認知似乎比女生還多…),〈同學會〉與〈火車作夢〉,點出不同面向的性騷擾,熟識者與公共空間,例如〈嫦娥應悔〉裡的對於計程車司機的恐懼、夜間獨行的恐懼…
八篇短篇圍繞在性騷擾、性侵與小孩的主題。在創作上的意圖是甚麼? 創作之後,作者厭女情結是否可以消解呢?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