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说新语

《贫穷的质感》|按下时间的暂停键,生活观察就此开始


Listen Later

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这本书从作者自己在英国生活十二年的真实处境验出发,聚焦“高价租房奴”“在职贫困”“无房老人”等千禧世代低中阶级的生存困境。她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与物等细节,目光触及养老、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社会议题,由此反思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党派、阶层、游行被赋予大大小小的含义,有些看起来很无情,是理性的游戏,有些看起来很正义,关乎民生生计。但在这本书里,我们不再是一个遥望者,而是跟着作者从观察者甚至行动者的角度切切实实地踏入英格兰土地,读着宫廷诗,抢着“一碗一英镑”,结识坚定投“脱欧”一票的淳朴哈德纳姆村人:生命的真实、生活的真相一一向我们展开。恰逢我们与身边人都有或长或短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经历,那不如就从“眼见为实”出发,谈谈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书中第二章节《年老的隐喻》中出现了一个概念:资本主义价值观(hard-working man)。什么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在书中找到的答案是,穷人似乎就对应着老弱病残或lazy man—前者应该被施舍后者应该被严惩;而贵族则似乎一定具备“克勤克俭”值得尊重。换句话说,有钱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与他们自身品质相对应的、名正言顺的,而穷人若想过上更好的生活,那就必须通过汗水和打拼。那作者也提到说“不是否认此观,而是质疑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长环境”,文章中的玛丽和托马斯是这个观念的坚定守护者,因为他们看似就是通过自身努力极大的改善了居住环境。但实际上若脱离了福利制度给予的保障,玛丽和托马斯并不一定还能固定中产地位。而不是每一代人都能恰好赶上大环境给予的福利,且福利制度真正惠泽的还是金字塔尖的富人。但资本主义价值观却徜徉在每一代人的心中。对于此观,本期嘉宾会有怎样的切身感受和看法呢?

在《英国民间观察:附近、公共和在地的造乡》这篇文章中,跟着作者我们看到听到了英国各式各样的民间社团。有凭借自身力量重启地方公共图书馆(每个村庄“脑颏)的“之友”、全权负责附近老人活动日常的“日间中心”、为流浪动物庇护的“蓝十字动物救助中心”,大大小小的组织社团“在谷歌地图上冒出数个红色的水珠坐标”。正如书中引用大卫·弗莱明的那句话:“大问题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解决方案,一个行动上的基本框架,外加无数微小的对策就足够了。”在时代大背景下,个体的力量总是显得微小无力,但民间社团却顽强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不同党派不同阶层的人聚拢在一起,“在巨大的混沌和黑暗里做着微创手术”,守护着稀有的公共资源。惊讶于这个国家民间自发性力量的韧性,我们不禁想要抓住这种如野草般茂盛、强大且普及性极强的力量,是什么让这些组织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运作?是谁为社团活动支出买单?我们国家的民间组织和英国的有什么不同?

在《路易迅的伦敦》这篇文章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多元多样的伦敦。但是这个包容性极强的社会真的接纳了所有人了吗?真的变得多元化实现平等观了吗?“半个世纪以来。他们用汗水和泪水,一层层渗入英国社会的精细纤维,在白人文化的边缘地带,小心翼翼地筑起自己的文化”。不仅结构性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也不禁探讨所谓的多元平等是否真的需要存在。结合主播们嘉宾们的自身经历和感受,我们试着触摸这个大话题。

1:10 本期共读:《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

2:15 对英国的初印象:阳光的自由与黑灰色的沉寂相互碰撞———

在英国的人们同时处在一个空间但不在一个时间之内

6:49  留学生租房大作战?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生活

12:36 在异国建立社交圈:人们开放包容?还是难以交心?

20:38 大胆发言!什么是资本主义价值观?

33:25 如何看待当下“丧文化”

45:14 未来,会越来越好吗?

48:53 大胆发言!民间组织的生命力是如何体现的?

1:01:01  Critically Thinking:多元是真的多元吗?“思想多元”与“行为多元”是否一致?

感谢倾听。

主播:小白/卡卡/菠萝包/李生

Logo by SallyGallagher

文案&剪辑 by 小白

统筹 by 卡卡

BGM(全部来自剪映素材库)

Killer queen--QUEEN

Ob-La-Di, Ob-La-Da --- The Beatles

In my life-- The Beatles

There must be more to love than this-- Jerry Lee Lewis

Oh baby( we got a good thing goin’)-- the rolling stones

Sweet Child O‘ Mine--Guns N’ Roses


主创有话说:

这一期的主题对于我们而言挑战有些大,您在听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建议或者思考,都可以在公众号和播客的评论区留言,也可以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十分期盼收到你们的建议和来信!

《试试说新语》非常感谢每一个人的所有支持和陪伴。我们时刻谨记:“多听、多读、多想、多说和多做。” 我们会虚心接受所有建议或批评,不断反思和改进,努力做到每一期都有所进步。

诚邀您与我们一起见证敢想敢说的二十岁,以及只此一次的成长。

感谢每一个陪《试试说新语》追梦的人。

试试说新语——趁年轻,多读、多想、多说、多试试。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试试说新语By 试试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