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50个必听的心理学效应9 启动效应
1、启动效应含义
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称为启动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称为目标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起促进作用的启动效应为正启动效应,起抑制作用的为负启动效应。一般来说,启动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启动与目标刺激间存在的某种正或负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含义的(如语义),也可是形式的(如字音或字形)。
2、启动效应的研究
向被试呈现一串字母,要求被试判定字母串是否是英语单词。字母串成对呈现,被试对第一个字母串作反应后,立即呈现第二个字母串。
字母串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有英语单词,也有无意义字母的组合。成对呈现的两个单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也不同,其中有语义联系的如“nurse-doctor”,也有无语义联系的如“bread-doctor”。结果发现有语义联系的一对单词中,后一个单词的反应判定时间,比无语义联系的要短。
3、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关于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比较难理解,听不懂的听友可以直接跳过或私信我,很乐意为你耐心解释)
(1)启动刺激量现时间及SOA
SOA是指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出现的时间间隔)。对启动刺激的加工时间会直接影响它的加工程度,从而也对目标刺激的加工产生了影响,因此启动刺激呈现时间与SOA是启动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2)任务及策略
不同的启动效应研究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或是对启动刺激,或是对目标刺激,或是对二者关系的。常见的任务有:(1)词汇决定任务,对目标刺激是否是真词作判断;(2)语义一致性任务,对启动与目标刺激的语义是否一致作判断;(3)命名任务:以言语或按键表明刺激是什么;(4)诵读任务,读出言语刺激。(5)归类任务,说出概念的语义范畴的名称。(6)字母搜索任务,在刺激中搜寻某一字母。显然,任务要求不同,被试的加工方式和策略也随之受到影响。
(3)掩蔽刺激
在视觉启动实验中,掩蔽刺激通常由一些黑白或彩色的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可以含有启动和目标刺激符号,也可以是无意义符号,如点、线、星号或几何图形等。掩蔽刺激的密度或稀或密。它有时作用于视野中心,有时也作用于视野边缘,可以是双眼或单眼呈现。
掩蔽对启动现象有着重要作用。掩蔽作用的大小与密度、种类、位置和呈现时间等因素有关,掩蔽对被掩蔽刺激的作用是整合的而非干扰的。
(4)刺激类型
研究中采用的不同种类的启动和目标刺激如图、词或色块等,会给启动效应带来不同的影响。
(5)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关系
启动与目标刺激的关系可为字形的、字音的或语义的。上述研究表明,字形有一定的启动效应,但字音的启动效应是主要的。
(6)构词法
不同的书写系统的字形、字音的距离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构词法的不同,或称为构词深度不同,字形、字音的距离越远,构词越深。构词越深的文字受语义的影响越大,启动效应就越强。
4、启动效应的理论解释
(1) 双加工理论
双加工理论认为,存在着两种特征完全不同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加工和注意加工。当刺激呈现时,自动加工会自动地加工,自动地引起内部表象。它是平行发生的,并不受能力限制,不要求有意识努力,但它会受刺激物物理特征的影响。注意加工则是受能力的严格限制并需要意志努力的加工,它是可训练的,并在意志控制下进行。人对新奇刺激的反应需要注意加工的参与。所有刺激都要进行自动加工的加工,但只有被注意(选择)的刺激才会接受注意加工,二者共同完成了认知加工。双加工理论认为启动刺激类似于自动加工,目标刺激类似于注意加工。
(2) 语义激活扩散模型
该模型认为:语义系统是一由结点(node)和结点间的联结(link)按照语义关系组成的网络。当其中某个结点(或联结)被激活时,它会沿联结向周围的相关联结及结点扩散开,引起了不同远近的结点和联结不同程度的激活。这种扩散激活模型对启动效应的解释是,启动刺激代表的结点,表达的激活通过联结自动扩散到相关的,目标刺激代表的结点,使后者在刺激呈现之前就有一定的激活,从而导致其加工速度的改变。
5、启动效应的启示
避免手中拿着锤子,眼里看什么都是钉子。启动效应与另外一个效应武器效应比较类似。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一般很少变化为肢体冲突,但是给中处于冲突中的两个人,呈现一些侵犯的情景线索,如呈现枪支、菜刀、武器等暴力线索,会极大提升两人发生暴力冲突的可能性。
50个必听的心理学效应 10鸡尾酒会效应
1、鸡尾酒会效应含义:
初期该效应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环境嘈杂的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该效应揭示了人类听觉系统中令人惊奇的能力,即我们可以在噪声中谈话。
后期该效应含义发展为,在鸡尾酒会中,虽然人们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但当背景中出现自己的名字或报警信号等,人们还是会迅速注意背景信息。
我们对自己的名字的声音具有优先选择性,耳朵会很注意和我们名字相近的发音。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此,意识会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该效应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适应能力
2、鸡尾酒会效应的相关研究:
在一项实验中,彻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当原来使用的英文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试也很少能够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1960年,格雷(Gray)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依次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2、tive;右耳:6、jec、9。要求被试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作出报告。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2、tive和6、jec、9,也不是ob、6、2、jec、tive、9,而是objective。格雷的实验证明,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
3、鸡尾酒会效应启示
(1)鸡尾酒会效应的作用有其两面性。大脑内部的选择性注意机制对人的生存有积极意义,它要求人们一次尽量专注于一件事,只对被选择的重要刺激进行精细加工,这对提高做事效率是有利的,它也能帮助我们及时觉察并利用有用的信息,或躲避有害的事件。
(2)我们会对生活中有关于自己信息更加敏感,比如工作中听到别人谈论到自己的名字,等等。这是人类进化中产生的一种本能,这对我们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帮助我们迅速注意到与自身有关的信息,坏处是让我们在遇见与自身相关的情景时,变得更加警惕、多疑、敏感。
4、注意将鸡尾酒会效应和鸡尾酒效应区分开来
鸡尾酒效应是指因组合协调各种条件、元素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为鸡尾酒效应。鸡尾酒是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期起源于美洲的一种酒精饮料,用几杯酒调和在一起,以产生一种色香味俱佳的奇妙饮料。比如用于HIV治疗的“鸡尾酒疗法”,就是指用3种或以上的抗病毒药物的联合疗法、高熵合金的鸡尾酒效应指,混合许多不同的元素制成高熵合金,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显著的特性的合金。
50个必听的心理学效应9 启动效应
1、启动效应含义
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称为启动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称为目标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起促进作用的启动效应为正启动效应,起抑制作用的为负启动效应。一般来说,启动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启动与目标刺激间存在的某种正或负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含义的(如语义),也可是形式的(如字音或字形)。
2、启动效应的研究
向被试呈现一串字母,要求被试判定字母串是否是英语单词。字母串成对呈现,被试对第一个字母串作反应后,立即呈现第二个字母串。
字母串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有英语单词,也有无意义字母的组合。成对呈现的两个单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也不同,其中有语义联系的如“nurse-doctor”,也有无语义联系的如“bread-doctor”。结果发现有语义联系的一对单词中,后一个单词的反应判定时间,比无语义联系的要短。
3、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关于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比较难理解,听不懂的听友可以直接跳过或私信我,很乐意为你耐心解释)
(1)启动刺激量现时间及SOA
SOA是指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出现的时间间隔)。对启动刺激的加工时间会直接影响它的加工程度,从而也对目标刺激的加工产生了影响,因此启动刺激呈现时间与SOA是启动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2)任务及策略
不同的启动效应研究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或是对启动刺激,或是对目标刺激,或是对二者关系的。常见的任务有:(1)词汇决定任务,对目标刺激是否是真词作判断;(2)语义一致性任务,对启动与目标刺激的语义是否一致作判断;(3)命名任务:以言语或按键表明刺激是什么;(4)诵读任务,读出言语刺激。(5)归类任务,说出概念的语义范畴的名称。(6)字母搜索任务,在刺激中搜寻某一字母。显然,任务要求不同,被试的加工方式和策略也随之受到影响。
(3)掩蔽刺激
在视觉启动实验中,掩蔽刺激通常由一些黑白或彩色的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可以含有启动和目标刺激符号,也可以是无意义符号,如点、线、星号或几何图形等。掩蔽刺激的密度或稀或密。它有时作用于视野中心,有时也作用于视野边缘,可以是双眼或单眼呈现。
掩蔽对启动现象有着重要作用。掩蔽作用的大小与密度、种类、位置和呈现时间等因素有关,掩蔽对被掩蔽刺激的作用是整合的而非干扰的。
(4)刺激类型
研究中采用的不同种类的启动和目标刺激如图、词或色块等,会给启动效应带来不同的影响。
(5)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关系
启动与目标刺激的关系可为字形的、字音的或语义的。上述研究表明,字形有一定的启动效应,但字音的启动效应是主要的。
(6)构词法
不同的书写系统的字形、字音的距离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构词法的不同,或称为构词深度不同,字形、字音的距离越远,构词越深。构词越深的文字受语义的影响越大,启动效应就越强。
4、启动效应的理论解释
(1) 双加工理论
双加工理论认为,存在着两种特征完全不同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加工和注意加工。当刺激呈现时,自动加工会自动地加工,自动地引起内部表象。它是平行发生的,并不受能力限制,不要求有意识努力,但它会受刺激物物理特征的影响。注意加工则是受能力的严格限制并需要意志努力的加工,它是可训练的,并在意志控制下进行。人对新奇刺激的反应需要注意加工的参与。所有刺激都要进行自动加工的加工,但只有被注意(选择)的刺激才会接受注意加工,二者共同完成了认知加工。双加工理论认为启动刺激类似于自动加工,目标刺激类似于注意加工。
(2) 语义激活扩散模型
该模型认为:语义系统是一由结点(node)和结点间的联结(link)按照语义关系组成的网络。当其中某个结点(或联结)被激活时,它会沿联结向周围的相关联结及结点扩散开,引起了不同远近的结点和联结不同程度的激活。这种扩散激活模型对启动效应的解释是,启动刺激代表的结点,表达的激活通过联结自动扩散到相关的,目标刺激代表的结点,使后者在刺激呈现之前就有一定的激活,从而导致其加工速度的改变。
5、启动效应的启示
避免手中拿着锤子,眼里看什么都是钉子。启动效应与另外一个效应武器效应比较类似。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一般很少变化为肢体冲突,但是给中处于冲突中的两个人,呈现一些侵犯的情景线索,如呈现枪支、菜刀、武器等暴力线索,会极大提升两人发生暴力冲突的可能性。
50个必听的心理学效应 10鸡尾酒会效应
1、鸡尾酒会效应含义:
初期该效应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环境嘈杂的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该效应揭示了人类听觉系统中令人惊奇的能力,即我们可以在噪声中谈话。
后期该效应含义发展为,在鸡尾酒会中,虽然人们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但当背景中出现自己的名字或报警信号等,人们还是会迅速注意背景信息。
我们对自己的名字的声音具有优先选择性,耳朵会很注意和我们名字相近的发音。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此,意识会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该效应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适应能力
2、鸡尾酒会效应的相关研究:
在一项实验中,彻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当原来使用的英文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试也很少能够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1960年,格雷(Gray)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依次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2、tive;右耳:6、jec、9。要求被试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作出报告。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2、tive和6、jec、9,也不是ob、6、2、jec、tive、9,而是objective。格雷的实验证明,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
3、鸡尾酒会效应启示
(1)鸡尾酒会效应的作用有其两面性。大脑内部的选择性注意机制对人的生存有积极意义,它要求人们一次尽量专注于一件事,只对被选择的重要刺激进行精细加工,这对提高做事效率是有利的,它也能帮助我们及时觉察并利用有用的信息,或躲避有害的事件。
(2)我们会对生活中有关于自己信息更加敏感,比如工作中听到别人谈论到自己的名字,等等。这是人类进化中产生的一种本能,这对我们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帮助我们迅速注意到与自身有关的信息,坏处是让我们在遇见与自身相关的情景时,变得更加警惕、多疑、敏感。
4、注意将鸡尾酒会效应和鸡尾酒效应区分开来
鸡尾酒效应是指因组合协调各种条件、元素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为鸡尾酒效应。鸡尾酒是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期起源于美洲的一种酒精饮料,用几杯酒调和在一起,以产生一种色香味俱佳的奇妙饮料。比如用于HIV治疗的“鸡尾酒疗法”,就是指用3种或以上的抗病毒药物的联合疗法、高熵合金的鸡尾酒效应指,混合许多不同的元素制成高熵合金,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显著的特性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