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前方视野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联合国妇女署在每年的11月都会连续启动“联合起来制止侵害妇女的暴力行为”运动,为期16天,呼吁公众对暴力侵害妇女行为保持关注,共同促进妇女平等享受所有人权。《联合国新闻》为此采访了中国第一家非营利性民间妇女组织“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专家侯志明,请她讲述了妇女公益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她们在“反家暴”方面所做的贡献。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要关头,3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成为2024年巴库气候变化大会的热议焦点。这关乎到控温目标的设定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实际行动力。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项目资深主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与南南合作高级政策顾问张晓华,帮助我们深入解析一下这一承诺背后的意义和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国际社会应如何协同推进气候治理。
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是当今世界上最普遍的侵犯人权行为之一。“反对性别暴力16天行动”是一项国际民间社会主导的运动,从每年的11月25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开始,到12月10日“人权日”结束,提请全球关注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这一最普遍的侵犯人权行为。《联合国新闻》将在这16天当中,就这一话题进行一系列采访。今天,请您收听我们根据对致力于妇女权益保护的公益律师吕孝权所做采访撰写的报道。
400多天来,加沙地带在以色列的持续轰炸下已经成为了一座人间炼狱。而随着围困的进一步加剧,人道物资准入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特别在北部地区,一场严重的饥荒即将爆发。当人类的最基本需求被反复剥夺,当所有的人道底线被一再突破,加沙平民正在经历怎样的生活?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龚喜玥采写的加沙饥饿报告。
我们在生活当中每天都会产生垃圾,由于它太稀松平常,人们往往很少在意,下意识地认为环保部门去处理就好了。但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全球每人平均每天要产生0.74公斤的垃圾,生活水平越高的地方,人均垃圾量越大,发达国家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从总量上看,全球每天产生550万吨垃圾,一年的垃圾总量高达20亿吨。因此不难想象,这些垃圾到哪儿去,怎么处置,事关地球和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今天的节目中,您将听到一位研读生态与环境科学的博士生邱博然对垃圾处置问题的调研。
中国是世界第二达经济体,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贯保持着积极立场,从政策到产业全面推进,到目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到了能源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可以说,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低碳发展之道路。今天做客《前方视野》的嘉宾是中国从事气候变化研究和谈判的先行者之一——张晓华。他跟我们分享了自己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在国内、国际层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11月10日指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科学日”,强调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联合国新闻》就此采访了”忧思科学家联盟 ”的顾克冈(Gregory Kulacki),请他就科学与和平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联合国工作人员前往不同国家执行公务时,不仅需要携带自己的个人护照,还需要携带一本淡蓝色的联合国公务护照,以便向相关国家表明,入境是为了执行联合国的工作,相关国家也会相应提供一定的便利和礼遇。有这么一位联合国职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共使用了七本联合国护照。她就是刚刚退休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妇女和儿童健康司副司长吕薇。前不久,吕薇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跟我们讲述了这七本联合国护照背后的故事。
在当下的讨论中,“人工智能”或许是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与此同时,人们的讨论中还会出现另一个词“治理”。的确,人工智能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声地彻底改变我们世界运转的方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失控,引发的风险如何规避,红利如何分配,谁来规范它的发展,治理如何开展……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秘书长高级别人工智能咨询机构成员曾毅进行了解答。
把握时代脉搏,洞察我们紧密关联的世界中的最新动态。欢迎收听《前方视野》。本期节目聚焦以色列再度入侵黎巴嫩背景下的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2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