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千年莞香故事走上粤剧舞台,粤剧《最是女儿香》首演|艺起岭南


Listen Later

7月16日晚,粤剧《最是女儿香》在广州大剧院盛大首演,引起观众的热烈关注。

该剧是广东省文艺精品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讲述一段因香而起、穿越千年的“情”与“信”的追寻故事。

粤剧+莞香,展现莞香文化新活力

2022年,以粤歌《最是女儿香》为契机,广东粤剧院联合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共同出品推出粤剧《最是女儿香》。

该剧由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担任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与一级演员黄春强领衔主演。

《最是女儿香》的创排前后历时三年多。“我们以‘香’为魂,实现了粤剧和莞香双重非遗的匠心融合。

同时,这部剧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粤剧回应时代的艺术表达。它让千年莞香故事走上当代舞台,展现莞香文化的新活力。”曾小敏表示,“我希望粤剧《最是女儿香》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走进剧场感受粤剧的当代魅力,并借此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同时,我也期待,粤剧之美与莞香的千年芬芳交融共生,让岭南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传承发展,焕发新的生机。”

重构叙事,提炼“东方美学密码”

在粤剧《最是女儿香》中,张曼君导演大胆创新,赋予古老艺术崭新活力。

她将莞香文化作为情感图腾与时空纽带,通过“穿越剧式浪漫”重构叙事,巧妙融合粤剧程式与当代审美,提炼出引发Z世代共鸣的“东方美学密码”。

剧中,舞台运用开合黑幕、动态软屏与投影构建虚实相生的“烟尘往事”,让“香”自由穿梭古今;音乐匠心独具,以主题旋律贯穿,随时代流转融入汉朝号角、盛唐琵琶、宋代古琴等音色,铺就听觉历史轨迹;百套跨越先秦至当代的华服,淬炼成华夏服饰的流动长卷;表演更跨界融合多元艺术形式,在此剧非传统爱情传奇,而是“用戏曲书写的中国文化精神简史”,在虚实交织中展开关于坚守与追寻的文明对话、“小我”与“大爱”的永恒辩证。

主创团队打破线性叙事,融入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化名人,以“小情侣大事件”结构实现“历史典藏再现”与“现代剧场要求”的融合。这种“非典型戏剧”探索,旨在突破传统戏曲表现边界,彰显粤剧“海纳百川、创新进取”的特质,也令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六世轮回,深情演绎引灵魂共振

舞台上,曾小敏与黄春强以跨越六世的“香缘”为纽带,用细腻入微的表演诠释了千年执念与文化根脉的传承,令观众随剧中人悲欢浮沉,沉浸于“一香一念越千年”的深情画卷。

曾小敏饰演的莞儿,经历六世轮回,承载了不同时代下的重压与苦难,是一名时光变迁的见证者。

通过巧妙融合“圆、柔、稳”的传统身段与现代形体的流动感,曾小敏将角色的层层蜕变刻画得入木三分——从先秦采香的灵动少女,到西汉寻郎的悲怆妇人,再到民国就义的坚毅战士,淋漓尽致呈现了莞儿从逆来顺受的柔弱,蜕变为自主追寻、敢于抗争、为信仰牺牲的独立女性的震撼历程。

黄春强则以角色差异化塑造见功力,将唐代乐工的清秀与沧桑、北宋文人的儒雅与垂暮、民国特工的隐忍刻画得入木三分。

两人在对手戏中,眼神的交错、唱腔的呼应,无不暗藏“重逢即别离”的宿命张力——无论是先秦沉香树下的死生契阔、唐代琵琶弦上的香雾缭绕,还是审讯室的“莞香”暗语交锋、刑场相望的泪光共振,都在他们极具感染力的演绎下,化作“香凝千载、情铸永恒”的动人隐喻。当二人因香坠蓦然回眸,相视一笑中蕴藏的六世释然与永恒笃定,瞬间完成了这个跨越千年的“情感闭环”。

7月17日,这部作品将在广州再演一场;接下来,还将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江门侨都大剧院等舞台,与各地观众共品这缕穿越千年的“女儿香”。

文|记者 黄宙辉 梁善茵 实习生 曾艺琳 通讯员 林楷虹

图|薛才焕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羊晚·花地·文化By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