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25. 人机协同& 人机共振的未来!


Listen Later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智能时代,科技、艺术、人文和商业的多维创新交融正引领我们步入新的变革浪潮,AI或AGI 超级人工智能时代,本期前瞻钱瞻将讨论人机协同及人机共振是我们成长和增长的新命题。

与 创+TALK 02 :人机共振 商业与科技艺术的未来 联合播出

共谈嘉宾:

俞同舟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负责人 工信部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组委会虚拟仿真创意方向组织委员/ 日本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ToF AR内容开发专家顾问

张继红 OMG CRO 首席关系官 / 创+TALK 联合主播

钱峻 M360 MSAI 创+平台 创始人/前瞻钱瞻主理人 创+TALK /MSAI /钱钱品牌局/嗲学DIA 联合主播

2024年7月6日,创+TALK“创+Talk”携手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 及OMG 宏盟媒体 在M360 MEDIALAB共同推出了一场极具先锋性和探索性的“人机共振”科技艺术展。这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场超越视野、引人深思的未来之旅,探讨了科技与艺术如何深刻影响人类思维、文化表达和社会进程。

本次展览通过多元维度展示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共生关系,将智能时代人与机器的紧密关联细腻呈现,引导观众进入科技与艺术交织的梦幻之境。这一旅程让人们感受到,未来世界中人与机器的关系将愈发复杂和丰富,而这种共生关系也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创+TALK·人机共振,邀请到了11位杰出的艺术展创作者和青年艺术家,带来充满创意和深度的作品,分享背后的故事与创作过程,探讨人机共生、科学与艺术、技术与人性、时空与心灵等多重维度的问题。

m360 MEDIALAB 媒介实验场,作为媒介360线下的先锋媒介实验场,一直致力于探索媒介融合创新,为商业增长赋能,推动社会共益发展。此次与“创+Talk”平台携手,旨在共同赋能共益创新,激发更多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打开未来新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SHOW NOTES:

00:01 创+TALK  Innovation plus for Good and Growth,创+向上向善,创+成长增长。大家好,这是创+TALK innovation+TALK第二期,我们将共谈的是人机共振,商业与科技艺术的未来。

03:40 我当时一直提出一个理论,就是企业组织和我们所有人都要做协同,当时我们用人机协同特别多。当我看到这个人机共振的时候就提出,我们能够把它跟我们的商业的世界做一下联合。

06:09 本质上像这一次的人机共振的展览,它就是为了去实现一种新的可持续的可能性。他有关于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如何在新的这种艺术经济里面进行一个自我运转,然后最后完成个人实现的一个可能性。

图:2024年人机共振

24:02  此刻 AI 来到的时代,你可能可以有更多的探索。我看起来很兴奋,但是对于企业其实应该有很多的启示,就当我们去跟数字人协作,当我们企业要去做内容 IP 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

25:33  哥本哈根作品,它的价值是所在,它在此刻有没有一个实际的经济转换的余地,但它的未来性我们不可以去否定的。

35:00 像共鸣这件作品,他们一开始在做的叫虚假参与,实际上它是一个在以社交虚拟的社交场合里面。对于自我身份的一种表演型的建立,所以本身这件作品的出发点是关于这种社交产品的一个批判性的出发点。

36:03  我们在讨论商业创新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游戏化的设计。但是我看到这些青年艺术家,他们很自然地将游戏化融入他们的作品中。

39:29 整个中国美术学院,他创立之初,蔡培先生他就是为了做一件事,叫做美育代宗教,就是原来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的建立,它是基于宗教多元宗教系统的。但我们可能在今天的一个情况下面,我们是希望不去以宗教去引导国家的一个建设,所以提出了以美育。

40:17 在这次的人机共振展当中,我们也是真的做了一个产学研互动,这种形式在未来就是包括我们创加平台也好、创+ talk 也好,我们希望有更多种机会,品牌方或者是大的媒体平台方能够一起参与进来

01:03:01 我们已经站在非常前沿的角度在看科技的发展与艺术与人的交互这个介质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大家这一次能够加入到我们创+talk,同时是人机共振这个 IP 当中来,此刻我们需要去更开放的拥抱,各种的可能性,跟科技艺术家们进行更多的创+型实验。


人机共振的本质:从人机协同到人机共振的转变,反映了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入发展,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工具使用,而是共创灵感与价值。青年艺术家对未来的思考:青年艺术家们通过数字艺术探索未来世界,展示了技术和艺术深度融合的可能性,为社会带来了新鲜的创新视角。跨界合作的潜力:科技艺术展览揭示了艺术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可能,品牌可以借助数字艺术的表达,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商业与艺术的共赢。可持续的艺术经济:通过“诺亚方舟计划”将优秀的毕业作品带到市场,既是对青年创意的支持,也是实现艺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尝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教育:通过跨学科的艺术与技术教育模式,培养出了具备创新思维的未来人才,开拓了艺术与商业应用的新途径。数据可视化的创新应用:展览中出现的许多数据可视化作品,突破了知识传递的传统模式,以直观和互动的方式让观众理解复杂的技术概念。品牌共振的新思路:企业可以通过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方式创造“品牌共振”,通过创新表达激发品牌与受众的情感连接。多模态艺术的前沿探索:展览中展示的多模态艺术作品,涵盖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形式,拓宽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商业应用的广度。技术驱动下的个性化表达:艺术家利用AI、VR等技术实现了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表达,为品牌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式营销手段。商业与科技艺术的战略结合:品牌方将一部分预算投资于科技艺术,能够为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机会,提升竞争力并加强用户粘性。

10 点 TAKE AWAY

拥抱人机共振:将人机共振视为企业转型的核心战略之一,创造人机共生的互动模式,以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支持青年艺术家:企业可以通过支持青年艺术家的数字艺术作品,既获得创新灵感,又为艺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多样化的品牌表达方式:通过跨界合作,利用数字艺术和科技创新,增强品牌的故事性和感染力,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联系。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企业应积极参与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支持艺术与科技教育,为未来的创新人才提供机会与平台。将数据可视化应用于传播:数据可视化可以让复杂信息变得生动直观,企业可在营销、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提升内容的传播效果。利用多模态艺术丰富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形式,创造更沉浸式的用户体验,提升品牌互动质量。艺术驱动的品牌共鸣:品牌不仅仅是商业符号,还可以通过艺术共鸣提升价值,从而实现文化认同和品牌忠诚度的双重增长。引入个性化技术表达:在品牌传播中引入人工智能、数字人等个性化技术,增强互动性与个性化,丰富品牌叙事内容。投资科技艺术创新:为企业未来发展预留一定比例的预算,投资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创新项目中,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人性化的视角理解技术:科技艺术的结合应该更加关注人与技术的情感共鸣,企业在推动科技应用时需要考虑技术对人性的影响和塑造。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前瞻钱瞻By 前瞻钱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