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 351. 苏超现象:从草根赛事到3亿经济引擎的突破


Listen Later

前瞻钱瞻:这不是世界杯突围赛,而是 一场13城足球联赛,为何能成为中国体育商业最强黑马?

2025年的中国体育产业发生了一件震撼性的事情——不是奥运、也非中超,而是一场票价仅5元起、几乎零职业球星的“草根赛事”——江苏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苏超”),横空出世,在短短数周内便完成了从地方民间组织到全国顶流IP的惊人跃迁。

13个地级市组队参赛,21家品牌蜂拥而至,300万元一席的赞助价却“名额难求”,抖音播放量突破50亿,赛事拉动3亿区域经济价值,并引发地方政府竞相“为足球让文旅”。在中国体育赛事尚在探索商业模式的背景下,苏超,似乎已经给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中国式答案。

它不只是足球,而是一次集体叙事的重建,一次文旅动能的激活,更是一场草根商业的超级实验。

Make Football Local Again,Make Cities Great Again
⚙️ 一、重塑业余赛事的商业边界:苏超的“四力模型”1. 去精英化 × 全民化 × “你行你上”

苏超将职业足球的“精英叙事”打碎:516名球员中,仅29人具职业背景,其余均为外卖员、程序员、学生等业余爱好者。这种“生活即赛场”的模式极具亲和力,激发了民众强烈的认同感与参与热情。

盐城外卖员老张踢进绝平球的故事,在短视频平台引爆“草根英雄叙事”。

门票定价仅5-20元,让体育从“消费品”变成了“社交体验”,观众人数连超中甲,完成了商业化前提下的群众动员革命。

2. 城市IP化 × 戏剧化传播 × 地域文化共鸣

苏超的爆款逻辑不是比赛结果,而是城市故事。

“盐水鸭大战水蜜桃”、“楚汉之争”、“常州变1州”等热梗不断,借助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打造了极具病毒传播力的“城市情绪剧”。

内容不再是比分,而是城市身份、味觉标签、口音幽默和地域梗的集体狂欢。

这套以“地方认同”为内容IP的传播策略,成功将区域文化转译为网络流量,激发年轻人对“本地骄傲”的再发现。

3. 线下赛事 × 线上内容 × 城市消费闭环

苏超建立了一条“内容即流量—流量即旅游—旅游即消费”的经济逻辑链。

赛事带动城市推出低价文旅组合包、跨城高铁专线、地方特产促销,一场场比赛变成了小长假“社交目的地”。

美团数据显示:

  • 主场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305%
  • 餐饮商户“苏超”主题订单增长214%
  • 南通早茶、南京盐水鸭线上搜索暴涨300%以上

这是传统体育赛事未能完成的消费闭环建构。

4. 政府托底 × 市场放权 × 机制协同

江苏政府主动将“苏超”写入《2025政府工作报告》,调动文旅、体育、宣传等多部门协同;各城市围绕赛事推出百余项补贴与引流活动。

而赛事运营则完全交由市场化团队操作,赞助招商、内容传播、转播权、周边开发等高度专业。

这套“官搭台、商唱戏”的混合机制,既保障文化属性,又实现商业回报,堪称地方治理与市场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 二、品牌为何为苏超一掷千金?

当品牌争抢进入一场业余联赛,关键不在于足球本身,而在于**“足球之上的内容资产与用户价值”**。

🔥 1. 浓度流量 × 精准转化:品牌ROI的极致范式

苏超不是“只看不买”的内容流量,而是真实可转化的本地生活流量。

  • 观众平均停留时间超4小时,线下消费意愿强
  • 地域化营销强关联消费链条,带动品牌产品销量与认知双增长

例如:

  • 肯德基全国4300家门店同步直播苏超
  • 京东以刘强东宿迁人设立“特产+物流”联动推广
  • 小米通过“城市热梗”主题快闪加速下沉渗透
🎯 2. 场景植入 × 用户共创:情感营销场的重构

不同于传统露出,苏超的品牌合作强调沉浸式体验与“热梗化表达”。

  • 途虎养车赠票+车贴“这一轮为你加油”
  • 布蕾克咖啡联动苏州赛事,打造“足球×咖啡”主题周
  • 安井食品推“梅开二度鱼丸”互动包装…

品牌变成故事的一部分,从旁观者变为剧情共谋者。

🌍 3. 区域下沉 × 城市打透:全国品牌的新战法

中国品牌最难的一战,是跨越南北东西、穿透三四线城市。苏超正是13座地级市的情感入口,帮助品牌完成“本地化可信人设”。

  • 喜力首次参与地级联赛,完成“从世界杯到县城”的渠道下沉实验
  • 伊利、京东、小米通过“分赛区精细运营”做透城市圈层
📊 三、3亿经济效益的三层驱动模型

苏超的“经济魔法”,不是门票或比赛,而是撬动全链条消费+重构区域协同经济模型:

1. 赛事核心层(约5千万元)
  • 门票(低价高量)
  • 赞助(21家品牌,阶梯式定价)
  • 转播权(内容平台未完全开发,后续潜力巨大)
2. 文旅延伸层(约2.3亿)
  • 餐饮、住宿、交通全线拉动
  • 主场城市门票免费反向激活餐饮消费
  • 南京、扬州、常州、南通等城实现本地消费单日峰值
3. 产业辐射层(约0.7亿)
  • 体育培训、装备、电商、制造、文化产品同步增长
  • 地方品牌通过赛事出圈,产业外溢价值初现
  • 江苏整体城市“文化资产”认知增强,软实力变硬回报
⚠️ 四、风险警示与持续创新建议

任何现象级IP都面临“热度衰退”风险,苏超也不例外,面前有三大潜在挑战:

❌ 持续内容创新力不足

梗一旦用完,流量就可能消散,需要构建持续产梗机制与文创内容工厂化体系。

❌ 商业过度化侵蚀体育精神

平衡公益性与商业化是长期治理难题,需建立“品牌行为准则”和“文化保护协议”。

❌ 可复制性未验证

苏超成功极大程度基于江苏地域特性(经济强+人口密+文化分化),外地能否复制尚待验证,需因地制宜探索模型。

🧭 五、创新启示: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三大走向
  1. IP草根化 × 城市共创化体育不再是明星专属,而是地方认同与社群连接的新舞台。
  2. 文化梗运营 × 城市人格表达赛事即表达,城市即IP,文化转译力成为新城市竞争力。
  3. 商业参与度 × 公共价值感并重好的体育IP,不止卖赞助,而是制造参与感与归属感。
🧠 苏超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在“后体育中心化”的时代,苏超不是体育的胜利,而是城市的胜利、大众参与感的胜利、情绪与经济转化机制的胜利。

它重构了地方的“表达系统”,开创了中国体育商业的第四种可能:不靠明星、不靠巨资、不靠职业门槛,而靠“共同参与的地方叙事”。

当一个省的13座城市,因足球而联动、因文化而表达、因消费而共赢,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下一轮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范式。

✅ 10个关键Takeaways苏超将“业余赛事”转化为“顶级内容IP”,重塑草根商业天花板。去精英化、全民参与是流量起爆器,更是共情传播源头。城市文化“热梗化”是内容突围利器,构建强传播叙事闭环。文旅闭环消费机制使“赛事即平台”,放大地方经济增益。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共振,构建中国体育IP的新范式。品牌参与转向“情境植入+生活共创”,实现主动触达。区域联动助力全国品牌精准下沉,释放城市圈层红利。多层次赞助体系降低门槛,放大整体商业总量。热度转化为长期动能,需内容运营与制度机制双重保障。苏超提供了一种“中国式IP打造方法论”:文化驱动,草根参与,市场变现,公共价值。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前瞻钱瞻By 前瞻钱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