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 361. 从《F1:狂飙飞车》看体育IP化电影趋势


Listen Later

前瞻钱瞻:《F1:狂飙飞车》由约瑟夫·柯辛斯基(Joseph Kosinski)执导,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是一部聚焦F1赛车世界的电影。自《Drive to Survive》将F1带入全球主流观众视野后,F1逐渐成为全球流行的文化符号。这部电影通过结合赛车运动的惊险与戏剧性的角色成长,呈现了一位退役车手如何重返赛场,与年轻车手并肩作战,寻找人生意义与救赎的故事。影片不仅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也深入探讨了人与科技、品牌之间的关系。

2. 拍摄时间
  • 拍摄周期:从2023年初开始拍摄,至2024年年底完成。电影拍摄历时约两年,涵盖了多个真实赛季和赛道拍摄。
  • 主要拍摄时段:2023年7月在英国银石赛道首次进行实拍,接着在欧洲和中东的多个F1赛道上进行了拍摄,包括匈牙利、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地。2024年,剧组还在拉斯维加斯和卡塔尔等地拍摄了夜间街道赛镜头。
3. 制作创新点
  • 迷你IMAX摄像技术:为更好地捕捉极速赛车的视角,导演和摄制团队与Panavision合作研发了迷你IMAX摄影机。这款小型IMAX摄影机能够安装在赛车的各个角度——车头、尾翼、车舱等,极大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模拟了车手在高速驾驶中的真实体验。
  • 虚拟与现实结合:在拍摄过程中,电影结合了大量实际赛道拍摄与高科技CGI技术。赛车碰撞、极速转弯等高风险场面,大部分采用了真实拍摄,并通过CGI加强视觉冲击力,使观众能够体验到极限运动的震撼感。
  • AI与数据分析:剧组通过实时跟踪F1赛车的速度、加速度等数据,确保拍摄的画面精准还原F1车手的真实驾驶体验。这种结合高科技的拍摄方式,是电影制作中的一大亮点。
4. 幕后故事
  • 真实赛道拍摄:为了确保真实性,电影剧组获得了FIA(国际汽联)和F1的官方授权,能够在真实的F1赛道上拍摄。剧组不仅能够使用赛道,还能在实际赛季的空档期与车队合作,捕捉赛车的真实表现。
  • 演员亲自驾驶:布拉德·皮特和Damson Idris为了更好地演绎角色,接受了F2赛车的专业训练,并且亲自体验了高速驾驶。皮特在拍摄过程中,驾驶的速度超过了180 km/h,这一过程中,车队工程师不断对演员进行指导,确保安全并提升驾驶技术。
  • 明星车手的参与:F1车手Lewis Hamilton作为制片人之一,还亲自担任了车手顾问。在拍摄过程中,Hamilton为主演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赛车的驾驶技巧和F1世界的复杂性。
5. 演员阵容
  •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Sonny Hayes:一位退役的F1车手,电影的主角,他面临着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重返赛道为自己寻找救赎。
  • Damson IdrisJoshua Pearce:一位年轻的F1赛车新秀,他的成长轨迹与Hayes形成对比,成为影片中的“新希望”。
  • Kerry CondonTobias MenziesJavier Bardem等也在电影中有精彩出演,分别扮演与主角角色产生交集的关键人物。
6. 商业合作与赞助

电影《F1:狂飙飞车》在拍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品牌赞助。影片的商业化合作涵盖了汽车行业奢侈品牌高端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主要的商业合作伙伴:

  • 梅赛德斯(Mercedes-Benz):提供赛车及技术支持,是电影拍摄期间的核心合作伙伴。
  • Apple:电影使用了Apple的技术,包括迷你IMAX摄影机与AI处理设备,用于提升拍摄质量和观影体验。
  • Omega:作为电影中的高级腕表赞助商,其品牌与F1的精准计时相契合。
  • Hublot:与F1及电影的速度感和精准度完美契合,成为主要的时尚合作品牌。

此外,电影还与运动品牌汽车零部件厂商等进行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电影的商业化。

7. 影响未来的10大趋势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电影制作:电影将更加依赖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模糊电影制作与现实的界限。AI在电影中的普遍应用:AI将成为电影制作的核心工具,从剧本编写到后期特效,甚至是个性化内容的生成,AI将在多个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体育文化的电影化:更多体育项目将通过电影或剧集形式呈现,带动全球观众关注体育及其背后的故事。沉浸式观影体验的兴起: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将不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而是通过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感同身受。品牌与电影深度合作:电影将成为品牌推广的关键渠道,品牌将在电影制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体育、科技等行业。全球化内容传播:随着平台全球化,电影将更加注重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进行内容创作和推广。电影中的社交互动:未来电影将引入更多社交互动元素,观众不仅仅是接受者,还能参与剧情发展或分享观影感受。跨平台内容创作:电影内容将不再局限于影院或电视,而是跨多个平台(如YouTube、TikTok、Instagram等)进行创作和发布,推动内容消费的多样化。数据驱动的内容定制:电影制作将越来越依赖于观众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定制化内容,以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影视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电影与体育的跨界合作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更多体育明星将成为电影中的主角,推动体育电影成为一个新的电影类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前瞻钱瞻By 前瞻钱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