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 387. Figma IPO:当设计走上华尔街,创意进入资本的主舞台


Listen Later

前瞻钱瞻: 一场从设计桌到交易所的长征 2025年7月31日清晨,纽约华尔街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寻常的兴奋。
一款曾经只属于设计师屏幕上的云端工具——Figma,在纽交所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它的名字。

开盘第一分钟,股价如被拉开弓弦的箭般冲出发行价的数倍;首日收盘,市值一度接近 680 亿美元。对于熟悉科技资本史的人来说,这一刻的意义不亚于十年前 Slack 或 Zoom 的上市——只是这一次,主角是 创意协作的未来

Figma 简介

Figma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云端设计与协作软件公司,由 Dylan FieldEvan Wallace2012 年 创立。它的核心产品是基于浏览器的 UI/UX 设计与原型协作平台,允许多位设计师、产品经理、开发者在同一文件中进行 实时编辑、评论与版本管理

Figma 以 云原生协作 为核心理念,突破了传统桌面设计软件的局限,用户无需安装,即可在任何设备、任何操作系统上使用。
其产品体系包括:

  • Figma Design:UI/UX 设计与原型工具
  • FigJam:在线白板与头脑风暴工具
  • Figma Community:共享模板、插件与设计系统的社区平台
  • AI 工具套件(Make、Draw、Buzz、Sites 等):支持生成设计、插画、网页与营销素材

截至 2025 年,Figma 已被全球数百万设计师与数十万企业使用,包括 Google、Microsoft、Uber、Airbnb、Zoom 等。
2025 年 7 月 31 日,Figma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首日市值接近 680 亿美元,成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设计科技公司 IPO 之一。

使命(Mission)

“Make design accessible to everyone, everywhere.”
让设计随时随地为每个人所用。市亮点与表现
  • 上市时程与报价
    Figma 于 2025年7月1日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提交 S‑1 文件,随后在 2025年7月31日 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价格定为 每股 33 美元,完成股票发行后总估值约为 193 亿美元
  • 首日股价暴涨
    上市首日开盘价约为 85 美元,收盘涨幅达 250%,股价最高一度逼近 125 美元,市值岁截至收盘接近 680亿美元
  • 超额认购与融资规模
    该次 IPO 总共发行约 3,693万股(含一级和二级),融资约 12亿美元,认购超额达 约40倍,仅约 8–9% 股票对公众开放,突显投资者需求旺盛
  • IPO 模式与市场意义
    Figma 采用类似“直接上市”的方式(selling stockholders 主导销售),更强调流动性和市场定价而非筹资,标志其业务健康成熟和资本市场信任
一、从工具到基础设施:Figma的资本叙事

在过去,设计软件常被看作是“创意产业的利器”,但资本从未如此大规模押注过它。
Figma 的IPO改变了这一设定,因为它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 全球协作的实时平台

  • 可预期的SaaS现金流: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8%,净利润率转正。
  • 类直接上市的资本策略:它不是急需融资的初创,而是一家主动拥抱市场检验的成熟公司。
  • 投资者情绪的转折点:高估值不只是对营收的定价,更是对未来“设计+协作+AI”生产方式的押注。

这是一场资本与产品的双向奔赴:市场需要一个象征未来工作方式的标的,而 Figma,恰好准备好了。

二、技术与商业的双螺旋护城河

Figma 的成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十年耐心打磨与技术颠覆之上:

  1. 浏览器原生的革命
    它把设计从沉重的本地文件解放出来,让地球上任何一个时区的团队都能实时绘制同一张画布。
    这不是一个功能,而是一种全新的 工作物理学
  2. 社区生态的自燃循环
    Figma Community 让模板、插件、设计系统像开源代码一样流通,形成“设计即社区”的新生态。
    工具不再孤立存在,而是生长在一个持续繁殖创意的网络中。
  3. AI嵌入式进化
    Config 2025 发布的 AI 工具——从自动生成网页到即时生成插画——让设计师第一次感到,AI 不是来取代他们,而是成为 创意的另一只手
  4. 从设计到产品交付的垂直延伸
    Dev Mode、API、插件,让 Figma 成为从创意到开发、从设计到发布的全栈协作平台。
三、趋势前瞻:Figma不仅在卖软件

站在今天看未来,Figma 的故事指向了三条清晰的趋势:

1. AI成为创意的默认起点

未来设计师的第一步,不是空白画布,而是 AI 提供的智能初稿。
人类的创造力将更多投向审美判断、叙事构建与情感共鸣,而非重复性绘制。

2. 协作走向“全链路一体化”

从灵感到交付,从原型到市场物料,一切都在同一块协作白板上发生。
这意味着工作边界消融,创意与商业更快对接,反馈周期压缩到过去的十分之一。

3. 上市模式的再定义

类直接上市让盈利型 SaaS 避开过度稀释和冗长排队,成为资本市场的优选路径。
Figma 已经提供了成功案例——这是一种“技术成熟 + 品牌自信”才有资格采用的上市方式。

四、未来五年的创意图景

如果趋势如预期发展,五年后的创意产业可能是这样的:

  • AI是设计团队的无形合伙人,在构思、生成、测试环节全程在线。
  • 跨国团队的协作无时差,实时云端取代了附件邮件的慢速往返。
  • 设计部门地位上升,从执行端跃升为公司战略与增长的策源地。

到那时,设计不再是产品上线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五、IPO只是序章

如果用三句话总结今天的Figma IPO:

  • 这是创意工具如何进化为工作基建的故事。
  • 这是 SaaS 商业模式与资本策略成熟化的案例。
  • 这是 AI 与实时协作如何重塑创造力生产关系的实验场。
📌 Figma 成功的 10 大 Takeaway云端原生协作的颠覆性
摆脱本地文件依赖,实现浏览器实时多人协作,改变了设计行业的生产方式。“设计即平台”战略
通过 Figma Community、FigJam、插件生态,把工具升级为设计创意的操作系统。AI 嵌入式创新
在设计流程中原生集成 AI(如 Make、Draw、Buzz、Sites),让 AI 成为设计团队的“默认助手”。全链路协作闭环
从创意、原型、开发到发布、营销,Figma 打通全流程,降低了跨工具切换成本。订阅模式 + 高端企业客户
SaaS 商业模式叠加高价值企业客户群,2024年已有超 1,000 家客户年支出超 10 万美元。全球化 + 时区无差别团队
让跨国、跨时区团队实现零延迟协作,成为全球分布式企业的核心工具。社区驱动增长飞轮
用户创造模板与资源反哺平台,形成创意和用户增长的自循环生态。资本与独立性的平衡
拒绝依赖并购,独立上市(类直接上市)证明了自我造血和资本自信。浏览器技术与性能优化领先
高性能 Canvas 渲染、WebAssembly、多人协作同步算法等,让 Figma 性能媲美桌面软件。“文化 + 技术”双引擎
不只是技术公司,也是推动设计文化变革的社区与思想引领者。📅 Figma 大事记 Timeline

时间事件

2012Dylan Field 与 Evan Wallace 在布朗大学相识,并在 Thiel Fellowship 支持下创立 Figma。

2015-12-03发布邀请制免费预览版,首次面向早期设计师社区测试。

2016-09-27正式推出第一个公开版本,标志浏览器端实时协作设计工具诞生。

2019-10-22发布 Figma Community,开启社区共享设计模板与插件生态。

2021-04-21推出 FigJam 在线白板工具,切入远程协作与创意工作坊市场。

2022-06发布 Dev Mode,优化设计到开发的交接流程。

2022-09Adobe 宣布拟以 200 亿美元收购 Figma。

2023-12-18Adobe 收购因监管阻力失败,支付 10 亿美元分手费。

2024-04启动 confidential IPO filing。

2025-05-07Config 2025 发布四大 AI 产品(Figma Sites、Make、Buzz、Draw)。

2025-07-01正式提交 IPO S‑1 文件。

2025-07-31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股价暴涨约 250%,市值接近 680 亿美元。

👤 创始人介绍Dylan Field(联合创始人 & CEO)
  • 1992 年出生,美国加州本地人,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辍学。
  • 2012 年获得 Thiel Fellowship 10 万美元创业基金。
  • 擅长产品愿景构建与团队文化打造,被誉为“把设计从桌面带上云端的人”。
  • 多次入选 Forbes 30 Under 30Fortune 40 Under 40
  • 个人持股价值在 IPO 后超过 20 亿美元。
Evan Wallace(联合创始人 & 前 CTO)
  • 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精通图形渲染与前端性能优化。
  • 负责 Figma 核心渲染引擎开发,奠定其浏览器端高性能基础。
  • 2021 年离开日常管理,但保留股份,IPO 后个人财富超 30 亿美元。
📖 创始故事:从宿舍构想到全球舞台

2012 年,Dylan Field 还是布朗大学的大三学生,生活在一个浏览器尚无法承载复杂设计任务的年代。
他和好友 Evan Wallace 常常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设计必须依赖沉重的本地软件?为什么不能像 Google Docs 一样,在浏览器里实时协作?

当时,这个想法听上去近乎疯狂——浏览器的性能、网络的延迟、图形渲染的限制,都让这条路看似不可行。
然而,Dylan 在获得 Thiel Fellowship 后,毅然辍学创业,用这笔 10 万美元和 Evan 租下了旧金山的一间办公室。
他们花了三年时间,攻克了 WebGL 渲染、实时同步算法、多人协作冲突解决等核心难题,终于在 2015 年推出内测版。

Figma 一经推出,就在设计师群体中引发轰动:无需安装、实时协作、跨平台无障碍——它像是设计行业的“Google Docs”。
随着 Slack、Notion 等协作工具兴起,Figma 也乘势而上,迅速渗透全球设计与产品团队。

Adobe 曾试图用 200 亿美元收购它,但这段资本故事最终以失败告终。反而,这场未果的收购让 Figma 在独立道路上走得更坚定。
2025 年,它带着十年的积淀、全球数百万设计师的支持,以及清晰的 AI 战略,站在了华尔街的中央——
这一次,不是向大公司低头,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成为那个“大公司”。

Figma 登陆华尔街,不仅是设计行业的荣耀时刻,更像是一扇新门被推开。
门后,是资本、技术、文化交汇的新世界——一个 创意不再被定义为“灵感”,而是被定义为“生产力” 的世界。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前瞻钱瞻By 前瞻钱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