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394.特斯拉餐厅、星巴克自习室、LV大船:实力空间体验式营销再突围


Listen Later

前瞻钱瞻 x《钱钱品牌局》:在流量见顶、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回到线下,把“可触摸、可体验、可参与”的实体空间当作核心的品牌战略资产。近期,LV 的“大船”停靠上海太古汇、特斯拉在洛杉矶开出复古未来餐厅、星巴克在华南地区推出免费自习室,这三起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实则折射出品牌竞争的新逻辑——场景就是媒体,体验就是认知,空间就是生态

一、特斯拉:当汽车品牌开进餐饮赛道

7 月 21 日,特斯拉在洛杉矶好莱坞开出全球首家主题餐厅。外观是银色飞碟造型,灵感源自 1950 年代汽车影院的怀旧氛围;内部则以机器人送餐、智能点单系统和沉浸式交互,营造出“复古未来主义”体验。
开业 6 小时,餐厅营收 4.7 万美元——一个餐饮行业都为之侧目的成绩。特斯拉计划五年内全球建 5000 家餐厅,2026 年上海浦东将迎来首店。

关键洞察:特斯拉将“科技感”从车辆延伸到生活场景,让消费者不仅能开车感受未来,还能在餐桌上触摸未来。这是从产品价值到生活方式价值的跨越,也是科技品牌实体化、可感知化的经典案例。

二、星巴克:第三空间 2.0 的生产力进化

当咖啡赛道陷入价格战,星巴克选择“降维”创新——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试点“星子自习室”。这里免费开放电源、Wi-Fi、温水,不设消费门槛、不限时长,还鼓励顾客带书交换。
效果显著:休闲时段上座率提升 40%,70% 的用户自发购买饮品,冰美式、星冰乐等提神类产品销量明显增长。

关键洞察:星巴克将“第三空间”从社交场景升级为生产力场景,精准击中年轻人的“安静学习”刚需,同时盘活下午低峰期的空间资源。相比卷价格,这是一种更可持续的差异化打法。

三、LV:符号叙事与巨物装置的破圈传播

LV 将一艘巨型游艇装置“驶入”上海太古汇,把品牌“旅行”基因做成可拍、可逛、可参与的公共事件。外部是全民打卡地,内部是精心策划的品牌展览,并通过 VIP 深度体验满足不同层级的内容需求。
无需 800–1000 万的户外广告投放,这艘“大船”靠自发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发酵,便成为现象级话题。

关键洞察:LV 用“巨物装置 + 品牌符号”构建低门槛的传播入口,让每个路过的人都成为内容生产者,同时保持奢侈品牌的稀缺感与文化高度。

四、从案例到方法论:实体场景的三重价值

这三大案例共同揭示了品牌实体创新的底层逻辑:

  1. 体验即认知
    抽象的品牌价值(科技感、旅行精神、第三空间理念)通过沉浸式场景被直接感知。
  2. 空间即媒体
    打卡、拍照、社交分享成为流量入口,带来的信任度远高于传统广告。
  3. 场景即生态
    实体空间不仅是营销触点,还能与会员体系、核心产品、品牌故事深度绑定,成为生态闭环的一部分。
五、品牌的行动启示

未来品牌的竞争不再是“谁的广告更响亮”,而是“谁能创造让消费者愿意停留、参与、传播的场景”。无论你是科技企业、餐饮品牌还是奢侈品,如果不能让消费者摸得着、看得见、玩得起你的品牌,你就会失去一个天然的增长引擎。

10 大 TAKEAWAY
  1. 实体场景是品牌的下一个流量入口,尤其在数字化疲劳的背景下。
  2. 降低体验门槛(免费、开放、可分享)能激发自发传播与口碑裂变。
  3. 品牌基因与场景绑定,是实现差异化和防抄袭的关键。
  4. 分层内容策略(大众打卡 + 专业深度体验)可覆盖不同圈层。
  5. 科技感必须可触达,否则难以形成用户心智。
  6. 第三空间升级可解决用户特定时间段的高频刚需。
  7. 跨界是品牌延伸的捷径,但必须符合品牌长期价值观。
  8. 巨物装置是强传播符号,但要有故事支撑才能持久。
  9. 体验式营销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在用户心智中留下烙印。
  10. 小成本创新也能引爆大话题,关键是创意与执行的契合度。
3 个互动问题
  1. 你最近一次被品牌的线下场景打动是什么时候?是为什么?
  2. 如果你的品牌预算有限,你会优先打造哪种类型的实体场景?
  3. 你觉得未来五年,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哪个会对品牌增长更重要?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前瞻钱瞻By 前瞻钱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