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生活与心理学|一份料理生活的心理学指南

情境依存效应:为什么看到前任送的礼物,就会想起TA ?


Listen Later

50个必听的心理学效应 十四 :情境依存效应

1.情景依存效应含义:

情景依存效应又叫场合依存效应或情境依存性。场合依存记忆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指当记忆提取时所处的背景场合与事件发生时所处的背景场合相匹配时,将易于目标信息提取的一种现象。是一种在记忆提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人们在记忆提取过程中往往需要先寻找一些线索,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去回忆所要提取的信息,而场合依存效应即是根据事件发生时的环境特征和背景设置等作为线索来有效提取目标信息的过程。

2. 情景依存效应的详细解释

人类从古至今的演化历史始终存在于情境中,个体每天都在生活的情境内接收和传递信息。个体的注意、记忆、思维、决策等认知加工过程都在生活的情境内进行。人们在情境中对自身的活动进行构想,进而调节自身的情绪、言行及思维,即个体的知、情、意、行根植于社会情境成员的角色之中。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传递、社会适应、学习工作等都与周围的情境密切相关。

个体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与其所处的情境和场合有着密切的关联,即记忆中特定的情境对记忆本身有着深刻的影响。诸多研究表明学习阶段和回忆阶段情境背景信息的匹配程度影响学习内容的提取。当记忆提取时的情境背景与事件发生时的情境背景相匹配时,将会更有利于个体提取目标信息。

该效应包含对项目的记忆和来源信息的记忆。前者表示对内容的记忆,是指事件本身;后者表示对情境信息的记忆,是指事件发生时的场合或时间、事件的具体细节、触及的感知觉通道以及事件发生时个体的认知和情感状态。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典型的情境依存效应的例子。例如,“当你在客厅阅读一份报纸时,你想将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裁剪下来。然而,你意识到剪刀在厨房。于是你进入厨房,但是当你到达厨房时,你却忘了进入厨房的原因。于是你又返回了客厅,当你踏入客厅的那一刻,你终于想起来了你要去厨房的目的。”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当你踏入客厅的那一刻就想起来进入厨房的目的呢?这可以用编码特异性原则来解释。该理论认为,当编码环境与提取环境的匹配程度较高时,则会易化提取过程。

3. 情境依存效应的加工机制

对情境依存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从认知心理学中信息编码和提取的角度加以阐述,情境信息通常被视为目标信息的提取线索。但情境信息较为复杂,偶然情境的物理复现对目标信息提取的促进作用到底是基于怎样的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对此,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理论加以阐述。

(1)掩蔽假说

掩蔽假说认为情境线索的有效性建立在其他类型线索是否有用的基础上。当情境线索与其他类型的线索相比是一种弱线索时,此时的情境线索通常会被其他类型的线索“掩蔽”掉。这说明在回忆测试阶段,情境线索能否促进目标项目的提取取决于当下是否存在其它更为有力的线索。

研究发现情境线索会随着学习材料意义的加深以及学习时间的增加而被“掩蔽掉”。实验结果显示当被试学习无意义的词语或者每个词语只学习 1.5s 的时候,会出现典型的情境依存效应。但当被试学习有意义的词语或者每个词语的学习时间延长至 4s 的时候,情境依存效应则会消失。从掩蔽假说角度解释,有意义词语和更长的学习时间对被试来说是更为明显的线索。该条件下被试记忆更为深入,此时情境线索作为一种弱线索就易被掩蔽掉。而在无意义材料或者学习时间短的情况下,被试能够利用的其他线索很少,此时情境线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心理复现假说

在记忆得测验过程中,让被试对学习时所处的场合进行心理复现,也会产生显著的场合依存效应,有些情况下甚至还要高于场合的物理复现。心理复现指在记忆测验过程中,让被试想象当时所处的场景。

当学习者处于与学习情境不同的场景中时,他们可以通过心理想象活动复现当时的学习情境,并利用它来提取能够提高回忆成绩的相关信息。研究发现儿童在记忆测试的过程,在情境心理复现条件的回忆成绩明显优于自由回忆的成绩。这表明情境依存效应不仅仅依赖于真实情境的物理复现,对情境进行心理复现也会提高回忆成绩。据此,不同的情境对个体回忆成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情境心理复现的困难程度。

此外,也有研究者发现,被试在测试过程中并不总是自发地使用心理复现策略。

4. 影响情景依存效应的因素

场合的类型、学习材料的类型(语言类、数字类、图形类)、学习材料的性质(意义性、熟悉性)、学习的水平、测验的方式(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年龄、人格特征(场独立、场依存)都会影响情景依存效应效果的大小。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墙裂推荐|生活与心理学|一份料理生活的心理学指南By 22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