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王上3章
回应诗歌:202首《先求他的国和义》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来继续分享《列王纪上》的信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是《列王纪上》第三章。
「祷告」
一、引言
《列王纪上》第一章记载了所罗门惊险的登基,而第二章则记载他消除王朝的内部隐患。所以《列王纪上》的前两章气氛比较紧张,而到了第三章形势就明显平稳下来了。
这一章反映的主要是所罗门统治的初期。1~3节简单描述当时的情况,虽然很短,但也蕴含了重要信息,并且预示了将来的危机。而4~15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中心就是所罗门求智慧。提到所罗门,他最突出的形象就是智慧,可以说他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但是他的智慧从何而来,他的智慧又有何局限,这是值得我们思想的问题。而16~28节是这一章的最后一部分,虽然长但是意义很简单,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证明所罗门大有智慧。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要是1~15节,包括两部分:1~3节是所罗门王朝初期的情况,4~15节是所罗门向神求智慧。
二、1~3节:所罗门王朝初期的情况
这一段主要提到2件事:
1、所罗门与法老结亲
1节说“所罗门与埃及王法老结亲,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从上一章我们可以看出所罗门王朝的内部已经趋于稳定,而这一章的开头则告诉我们所罗门王朝的对外交往也取得进展,王朝的前景似乎是一片光明。
与周边国家联姻是古今中外所有王朝都会采取的政治谋略。从属世的眼光看:所罗门与法老结亲,可以说是他的外交成就,因为保证了国家的外部安全。但是从属灵的眼光看:与埃及结亲却是所罗门的失败,因为他随从了世界的方式,却违背了神的心意。因为《申命记》7章明确警告以色列人【不可与他们(外邦人)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因为他必使你儿子转离不跟从主,去侍奉别神,以致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速速地将你们灭绝。】而在以色列历史上也早有这方面的失败教训,例如以色列人在什亭和摩押女子行淫,就被引诱拜偶像,吃祭物,以致遭到神的审判。
而所罗门的谋略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列王纪上》第11章就告诉了我们上帝的判断。11章说【所罗门王在法老的女儿之外,又宠爱许多外邦女子……论到这些国的人,耶和华曾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不可与她们往来相通,因为她们必诱惑你们的心去随从她们的神。”所罗门却恋爱这些女子……这些妃嫔诱惑他的心……(以致)所罗门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效法他父亲大卫专心顺从耶和华……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
因此所罗门的谋略在上帝看来是他把自己陷入了网罗,他违背神命令的结局就和以色列在什亭一样,最终导致他被上帝审判。所以《王上》第三章虽然显得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失败的种子其实已经埋下了。而所罗门失败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他对神的信心不足,他不相信不靠人的谋略也能保守国泰民安。其实所罗门的信心不足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我们今天很多基督徒也不相信不贿赂还能做生意,不送礼还能办成事。所以所罗门的软弱也是我们所有基督徒面对现实和信仰的张力,最常见最自然的软弱。对此唯有求主怜悯!求主赐我们更坚强的信心!也求主使我们敢尝试不效法世界,以至于更多经历他的超然保守,以至于就对他更有信心。
其次,所罗门失败也在于他的荣耀和成功使他忽略了自己的问题。这一章只有1节经文提到所罗门与埃及联姻,而且没有过多评价。而这一章的重点明显是神向所罗门显现,并且喜悦他祝福他。而从3章一直到10章几乎都是对所罗门智慧、荣耀、成功的记录和赞美。所以3章1节这一句很容易被读者忽略,同样,在这个时期的所罗门的眼里和他的心里一定也是更多装着自豪、喜悦,对未来的憧憬,可能还有更伟大的计划。所以所罗门的良心可能并非从一开始就没有一点不安,但是在不断的巨大的成功中,他就越来越不觉得那是大问题,甚至慢慢觉得根本不是问题,甚至最后可能还觉得他的谋略是属灵的,是照着精义遵行律法。这样的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因此,所罗门的失败也提醒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顺利和成功就忽略自己生命中的破口;不要因为神祝福我们某些方面,就以为自己所有方面都没有问题;更不要以为成功等于神不计较我们那些隐而未现的罪。今天有不少大有能力、被神重用的牧师竟然爆出严重丑闻,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所罗门的例子正可以解释这现象:第一、神的祝福和罪的影响完全可能同时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第二、外在成功不等于内在成功,甚至外在成功可能掩盖生命的问题;第三、神是轻慢不得的,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愿我们一切在顺境和成功中的基督徒要多多警醒!
2、所罗门和百姓仍在邱坛献祭
按照神的心意以色列敬拜应当是在神所指定的地方进行,起初是会幕,后来是圣殿。但是从士师时代起,以色列就陷入混乱和动荡,敬拜也不再正规。虽然在这阶段神暂时允许以色列的不正规敬拜,但是神的心意很明确,就是等圣殿建成就应当把邱坛废去。这不是说神看重外在形式,而是因为圣殿和邱坛代表不同的属灵内涵。圣殿代表敬拜真神,邱坛代表崇拜偶像;圣殿也代表神指定的方式,而邱坛代表人自己发明的方式;在圣殿敬拜代表顺服神,在邱坛敬拜代表偏行己路。所以圣殿和邱坛在信仰上是不能并存的,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玛门。”(太 6:24)】
神所要的乃是专心完全的敬拜和顺服,三心二意的信仰不是真信仰。当然我不是说人能立刻就完全,但是我们却有责任警惕自己的不专心,并当不断追求完全。所以基督徒的信仰历程就是不断废去自己生命中的邱坛而进入圣殿,而不能任凭生命里继续存留大小的邱坛,甚至为自己不断建立新的邱坛。2节说【当那些日子,百姓仍在邱坛献祭,因为还没有为耶和华的名建殿。】但实际上,等圣殿建成后,仍然有很多以色列人在邱坛敬拜,也就是仍然追随自己的喜好而不愿意顺服神。这就是先知反复责备他们的,也是以色列失败的原因。而3节说【所罗门爱耶和华,遵行他父亲大卫的律例,只是还在邱坛献祭烧香。】这一节我们可以看出上帝的惋惜,也说明所罗门并不完全,而原因可能和所罗门与埃及联姻一样,是出于迎合群众的政治谋略。虽然所罗门后来建立了圣殿,但他统治时期其实是奉行宗教宽容政策,他始终允许邱坛存在,甚至后来自己也为摩押和亚扪的神立邱坛。对神不专心和依靠谋略可能就是所罗门根深蒂固的软弱,我们每个人在信仰上可能也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软弱和三心二意,但神的心意很清楚:就是要我们追求完全,要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并且胜过,无论如何也不要任凭自己对神三心二意,任凭各种邱坛存留在我们里面,甚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三、4~15节:所罗门求智慧
接下来我们看这一章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我要分享4件事:神在基遍向所罗门显现,上帝的应许和祝福,神喜悦所罗门求智慧,所罗门智慧的局限。
1、神在基遍向所罗门显现
《列王纪上》记载上帝对所罗门说话有4次,第一次就是这里3:5~14,然后是6:11~13,9:1~9和11:11~13。而其中有两次是上帝向所罗门显现,就是这里和9:1~9节。由此可见,原来上帝对人说话和向人显现并不一样。圣经没有多说其中的区别,但显现应该是更特别的经历,而且显现两次已经不少了,因为11章说【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意思就是:神都向你显现了两次,这是多大的恩典啊,你怎么还能得罪神呢?可见神的显现是不寻常的格外恩典。
所以今天不少弟兄姊妹渴望经历和神特别的相交,就好像神向所罗门显现。但是这一段告诉我们,信仰中特别神奇的经历神可能没有那么频繁。所罗门一辈子才有两次,我们又不是国王,你觉得自己应该经历几次呢?当然我这是开玩笑,我其实也不敢肯定我们就不能遇见神2次以上,但是我却可以肯定这种经历真的不会很多,因为圣经启示我们:即使是亚伯拉罕、大卫和所罗门,这种特别的经历都是屈指可数的。我记得孙毅长老在圣经学校讲灵修时也说过,即使你坚持天天灵修,但那种对神特别的经历一年也没有几次。孙长老所说的特别经历可能也不是这里神向所罗门的这种显现,所罗门遇见神可能是更特别的。
总之,我们期望的特别经历真的是很特别,并不是我们经常能体验的,所以我们若把生命的突破和成长与特别经历挂钩,那么你成长的机会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几次。而且我们从所罗门的经历也可以看出,特别经历神有没有保证他不犯罪呢?有没有保证他的生命必然成长呢?没有!所以神的显现并不排除人顺服神的责任,也不减轻人顺服神的难度。所罗门没有努力堵住他生命的破口,最终仍难逃上帝的审判。而且特别的经历反而加重了他的责任,因为神多给谁也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要吓唬大家就不去求特别的经历。我的意思乃是:第一,不要把属灵成长寄托在特别经历上,日常普通的灵修和在点点滴滴中操练顺服神更加重要;第二,特别经历不是夸耀的资本,而是更重的责任,我们若愿意为主摆上更多就可以求,但要小心出于好奇和骄傲的妄求。
2、上帝的应许和祝福
这一章和接下来的很多章都很容易让我们注目所罗门的智慧,但是思想所罗门智慧的源头其实更重要,因为那就和我们有关了,否则一个古代外国人怎么样和我们又有什么相干呢?那么所罗门的智慧是从何而来呢?答案很清楚,乃是从神而来,是神所赐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