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巧克力

人生禪14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Listen Later


人生禪14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摘要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句台詞出自電影 《一代宗師》

宮二與葉問分手時,說了一句話:

“我爹常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見過自己,也算見過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這條路我沒走完,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

要見自己首先要清楚自己;天下這麼大,你都沒有出去看過這些天地就是井底之蛙,要出去見一下世面;見眾生就是要將你所學的教給別人,能夠啟發別人才叫見眾生。

人生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1、"見自己":

1)《自我的追尋》一書,是由佛洛姆所著,書中探討了許多關於人性格的發展人類的天性與本能,鼓勵我們發揮自我的創造力,還有認清自我,努力真為真正的自我,追尋理想的目標,擺脫人為、社會的牢籠

見自己 要有自知之明。」,見自己,就是自知,了解自我、接納自我。 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長處。 見自己,才能真正做自己,將禀賦發揮出來。了解自己的欲望,能力。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了解自己的責任跟義務然後全力發揮你的能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能夠認識了解他人是有智慧的;但能夠 認識自己則更是高明。 能夠戰勝別人可算是有力量的;但能 夠戰勝自己才稱得上剛強。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英雄征服別人,征服不了自己。聖賢征服自己

自大者不知天地之大

莊子逍遙篇 大鵬鳥與小雀鳥

無論人或物,形體雖各大小不同, 但能夠自得其樂,悠然自在,充分發揮自己的本性,便可以各具本身的逍遙自在,無入而不自得。

2)本來面目

修行是一場追尋真正自我的人生之旅!活出自由自在 金剛經講解316

不思善不思惡,焉識得您本來面目!

人本來具備的條件跟佛完全一樣,所以叫本來面目。 如果常常有善、有惡、有好、有壞,心中始終被這觀念所混淆,就會愚癡而沒有智慧,唯有不思善、不思惡,才能明心見性。 這兩句話使惠明當下就開悟了

3)

(1)

人生不斷地提升,完善自我

無我:突破。以今日之我挑戰昨天之我

有我」—負起責任

「破我執」—無我(不將自我侷限)要自我超越

突破自我

朱銘的雕刻 大刀闊斧,不執著有過去的我(有我到無我)

在追尋中擺脫人為、社會的牢籠,摒除成見,不為表相所迷惑,從有我到無我利眾生,就是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一方面先肯定有我,但另外一方面我們要不斷的提升、不斷的超越。不斷突破在突破。我們要從有限的存有成為理想的存在,不斷的突破去發展,這樣才能成就一個自由而且負責的人生。人才不會成為一灘死水,不斷的成就。

有我,但我是在不斷的提升、超越的過程

2、見天地 見天地,勇敢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走出自我,走出舒適圈

見天地 從見自己到見天地,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高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一個人如果只想到自己,便會陷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當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東西,從見自己到見天地,是向外拓展見世面,不淪為井底之蛙。

3、見眾生:實現自我的價值之後,擴大格局,以慈悲心,與人為善,弘法利群迷,利益眾生,啓發眾生

1)開班授徒

2)生命的過程是一種修行,見自己和見天地後,見眾生就是慈悲的覺悟。 對世人報以體諒與悲憫,同理心學會放下自己;以眾人心為我心,以眾人見為我見,所以老子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史懐哲悉達多太子高僧大德 玄奘 佛圖澄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人生巧克力By 陳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