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外刊 - 听Rex读经济学人

Rexpresso【3】乐高乐园即将开园,中国主题乐园还有无限可能


Listen Later

Rexpresso Vol. 3

5月7日,默林娱乐集团正式宣布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7月5日开园迎客。

本期Rexpresso,Rex和大家一起借这个机会,聊一聊中国主题乐园产业。

————————————————————————————————————————————————

文本供参~(受篇幅限制,中英全文可在小红薯🔍Rexpresso English获取哦)

全球开园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7月5日开园迎客。

本期Rexpresso,我将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中国主题乐园产业~

01:12 中国及国际主题乐园市场现状

近年来中国主题乐园市场活力十足。根据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国86座大型主题公园共接待游客1.3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3.89亿元。

国际方面,市场全面回暖。TEA/AECOM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十大主题公园运营商共接待游客5.12亿人次,同比增30%;全球前25大主题公园游客量为2.446亿人次,同比增长23%。

美国迪士尼依然遥遥领先,2023年迎客1.42亿人次;中国华强方特集团以8569万人次的游客量位列第二,同比增长111%。华强方特、长隆集团(3609万)和欢乐谷集团(3571万)等中国运营商均跻身全球十大。
中国园区在全球舞台上地位提升。全球主题公园前25强名单中,中国拥有7个席位。TEA报告指出,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的主题公园2023年同比增长78%,远超美洲的3%和欧洲的5%。

内需回升给行业带来新机遇。2025年五一假期5天内,全国国内出游人次达3.14亿,同比增长6.4%。

随着旅游市场恢复,主题乐园作为多数人“周边游”的选择,需求越发多元化、个性化,带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超过百亿且保持增长趋势。目前,我国主题乐园市场环境复杂。一方面,巨头营收微薄,部分品牌们通过促销策略来刺激游客入园及消费;而中小型主题乐园则面临拍卖与破产。

不过,截至2024年10月,我国主题公园中有59%已经实现经营性盈利。虽然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我国本土主题乐园品牌持续走扩张之路。此外,截至2023年9月,中国主题乐园市场渗透率仅为27%,而发达市场平均水平高达68%,国内市场需求仍然尚未被完全满足。因此,外资品牌加码中国市场布局,本土品牌继续扩张之路,我国主题乐园市场将愈发激烈。

从收入结构看,国内公园依然高度依赖门票。国外大型乐园收入更为多元,以迪士尼为例,其“乐园及度假区”业务仅30%来自门票;而国内公园门票收入占比约70%,二次消费相对较低。

05:01 北京与上海主题乐园优劣分析

上海迪士尼乐园与北京环球影城各具特色。以上海迪士尼为例,它位于浦东新区东部,可通过地铁11号线(迪士尼站)直达。上海迪士尼乐园拥有完善的度假区设施,包括上海迪士尼小镇、玩具总动员酒店和漫威复仇者酒店等配套。上海气候温和,冬季平均气温在0–10°C之间,适合全年运营,但夏季高温多雨需做好防暑措施。

北京环球影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部,毗邻7号线和八通线,可较方便到达。园区周边有万象天地等商业中心以及环球影城大酒店等住宿选择。北京夏季炎热干燥,游客需注意防暑,而冬季最低可达-10°C左右,室外项目受限需更多室内活动安排。总体而言,两地交通都比较便利,但两地气候的不同会对两地主题公园的运作方式产生一定影响。

在IP吸引力方面,上海迪士尼主打米奇、漫威和迪士尼经典IP,其全新“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更吸引了大量家庭游客;北京环球影城则引入了《变形金刚》《侏罗纪世界》《功夫熊猫》等好莱坞大片IP,注重沉浸式电影体验。国内新兴主题乐园也在崛起:例如2023年9月开业的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作为国内首个潮玩IP沉浸式主题乐园,一经开园便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上海即将开业的乐高乐园则面向家庭市场,期待利用乐高IP吸引儿童及亲子游。

住宿与再消费潜力上,两地配套丰富:上海迪士尼拥有两家度假酒店,北京环球影城周边亦有高端酒店。值得注意的是复游潜力极高——2024年主题乐园发展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年卡持有者年均入园次数达12次,凸显当地游客复游意愿。总体而言,上海迪士尼强调度假式体验,拥有更强的二次消费链条;北京环球影城则凭借新鲜度和品牌效应迅速成长,周边商业拉动作用也在提升。

09:47 中国主题乐园未来新业态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主题乐园业态正在多元化。元宇宙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始与主题乐园结合,提供新型沉浸体验。例如,国内首个科幻主题综合体已于2025年3月在苏州开业,该项目融合了三体等科幻IP和元宇宙技术,打造沉浸式科幻游览体验。此外,在线平台和科技企业也在布局线下IP:爱奇艺等流媒体平台计划建设结合VR技术的新乐园,将热门剧集IP融入游乐设施,满足年轻用户需求。

“小而精”的潮玩主题乐园模式值得关注。泡泡玛特此后可能在全国更多城市复制其室内微型乐园,形成潮玩爱好者聚集地。业界还在探索将大型演艺秀和夜游经济结合的模式。例如宋城文旅集团等以文化演艺闻名的企业,已经通过夜间演出、节庆活动延长公园开放时间,吸引夜间游客。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白天游乐+夜间演艺”的综合文旅项目,以提升游客体验和延长消费时长。

国产IP主题园区将成新增长点。目前,国产文化IP受到了高度关注。2024年中国科幻主题旅游收入达到244亿元,其中国内科幻主题乐园占比显著提升。三体宇宙通过推出话剧、沉浸式剧场等衍生项目,已经将“三体宇宙”打造成跨界演艺品牌,并打造了首个科幻主题综合体。未来,故宫等文化IP以及热门动漫、历史题材等,也有望被开发成主题乐园。这些本土IP园区的开发,将为市场注入新鲜元素,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TEA/AECOM、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艾媒咨询等机构报告,以及权威媒体报道;观点为行业专家预判。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英语外刊 - 听Rex读经济学人By Rex_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