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人与柔然汗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柔然(南朝译为芮芮,北朝译为蠕蠕)曾经在今蒙古草原上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来。
恐柔然,《魏书·蠕蠕传》称它为“东胡之苗裔”,从柔然汗始祖木骨闾“秃头”和柔然人“辫发”(《梁书·芮芮传》)的风俗,以及柔然汗阿那瓌对北魏孝明帝元诩说的“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 (《北史·蠕蠕传》)这话看来,柔然和拓跋族可能还是鲜卑族中的近支。有许多参加柔然部落结合部落或氏族,如侯吕陵氏、 尔绵氏、奇斤氏,后来加入拓跋氏三十六国九十九姓之内的也有这些姓氏,这更证明了柔然是鲜卑的支属。
公元4世纪初叶(西晋末),拓跋氏酋长猗卢统部时代,柔然汗始祖木骨闾开始挣脱拓跋氏的羁縻。到了他儿子郁久闾(柔然汗姓)车鹿会继位时,柔然人便形成为一个部落结合了。柔然部在拓跋部的北边,他们常用“马畜貂纳皮”(《北史·蠕蠕传》) 来和拓跋部进行贸易。
公元5世纪初年,车鹿会的五世孙社仑统部,为了避免北魏拓跋氏对他的侵袭,开始从漠南推向漠北,侵入高车部落聚居的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深人其地,遂并诸部”(《北史·蠕蠕传》)。当时在鄂尔浑河的西北,还有许多匈奴残余部落,后来也被社仑征服。社仑自号“豆伐可汗”(意为驾驭开张之王),建庭于鹿浑海附近(今蒙古国哈拉和林西北)。柔然汗国的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逾阿尔泰山,南自大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以南,包有准噶尔盆地,一直和天山以南的焉耆国交界,成为当时亚洲东北部的一个强盛的游牧国家。
从社仑时期开始,柔然人的军队中有了百夫长、千夫长的编制:“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北史。 蠕蠕传》)他们和其他游牧人一样,“以毡帐为居”(《宋书·索虏传》),“随水草畜牧”,“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北史· 蠕蠕传》)。他们还没有文字,“以羊屎粗记兵数,颇知刻木为记” (《北史·蠕蠕传》)。他们每次出征,“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 以石击首杀之,或临时捶挞”(《北史·蠕蠕传》)。他们在社仑以前,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以及家长奴隶制刚开始发展的阶段。 当时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中获得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