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精华笔记
一、原因分析:
1、行动公式:
(1)动力>阻力,持续行动
(2) 动力=阻力,动一下,不动一下
(3)动力<阻力,没有行动
2、阻力分析:
(1) 恐惧
(2)惰性
(3)诱惑
二、解决方法:增加动力,让动力大于阻力,孩子就会行动起来。
三、操作方法解析:
1、增加内动力:
(1)想做有度的事: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会充满了动力。
(2)不想做有度的事:
a. 对孩子存款,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有安全感,有爱。这能化解第一个阻力——恐惧。
故事:《笨笨不笨》
b. 让孩子明白痛苦区与舒适区相互转化的原理
c. 让孩子明白要为爱负责的原则
后面两个增加内动力的方法,可以解决后面的两个阻力,也就是惰性和诱惑。
2、增加外动力:
(1) 对孩子不溺爱,就不会堵住孩子成长的通道。这里的不溺爱就是指的对于孩子在养成习惯,遵守规则方面,我们要真的做到以身作则和温柔的坚持。
(2) 作为爸爸妈妈,自身也要提升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内动力,以身示范给孩子看自己是如何积极向上的生活。
(3) 制定能够激发孩子动力的激励措施。
(4) 有激励性质的活动
作业:请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在未来的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里使用激发孩子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方法,去提升孩子学习做事的动力。
如果你有什么困惑,欢迎你在喜马拉雅App音频下方的“听众点评“处给我留言或者在微信(amayli)上跟我私信交流。
精华笔记
一、原因分析:
1、行动公式:
(1)动力>阻力,持续行动
(2) 动力=阻力,动一下,不动一下
(3)动力<阻力,没有行动
2、阻力分析:
(1) 恐惧
(2)惰性
(3)诱惑
二、解决方法:增加动力,让动力大于阻力,孩子就会行动起来。
三、操作方法解析:
1、增加内动力:
(1)想做有度的事: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会充满了动力。
(2)不想做有度的事:
a. 对孩子存款,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有安全感,有爱。这能化解第一个阻力——恐惧。
故事:《笨笨不笨》
b. 让孩子明白痛苦区与舒适区相互转化的原理
c. 让孩子明白要为爱负责的原则
后面两个增加内动力的方法,可以解决后面的两个阻力,也就是惰性和诱惑。
2、增加外动力:
(1) 对孩子不溺爱,就不会堵住孩子成长的通道。这里的不溺爱就是指的对于孩子在养成习惯,遵守规则方面,我们要真的做到以身作则和温柔的坚持。
(2) 作为爸爸妈妈,自身也要提升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内动力,以身示范给孩子看自己是如何积极向上的生活。
(3) 制定能够激发孩子动力的激励措施。
(4) 有激励性质的活动
作业:请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在未来的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里使用激发孩子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方法,去提升孩子学习做事的动力。
如果你有什么困惑,欢迎你在喜马拉雅App音频下方的“听众点评“处给我留言或者在微信(amayli)上跟我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