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误纠正:结尾口误提到的电影「好家伙」其实是「好东西」嘴瓢了。
“如果活下去需要按月付费,你会签下这份‘卖身契’吗?”
《黑镜》第七季第一集《Common People》(普通人)用一个看似“仁慈”的科技设定,撕开了资本主义剥削最残酷的真相——当生命成为订阅服务,普通人还有选择权吗?
本集讲述了一对平凡夫妻迈克与阿曼达的故事。阿曼达罹患绝症,濒临死亡,而一家名为“Rivermind”的科技公司提供了一项“免费手术”——通过云端备份她的意识,让她继续存活,但代价是每月支付300美元的订阅费。起初,这似乎是一个奇迹,但很快,这对夫妻发现,他们踏入的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付费生存”陷阱
广告入侵大脑:阿曼达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口播广告,甚至在上课时推销婚恋服务,让她沦为“行走的广告牌”
功能层层加码:想要去除广告?每月+500美元。想要自由活动?每月+800美元。想要情绪稳定?每月+1000美元36。
生命沦为“算力”:阿曼达的睡眠时间被强制延长,因为她的“闲置大脑”被公司征用,为富人提供算力——讽刺的是,这些富人仅仅是为了修复整容手术的副作用2。
最终,迈克在绝望中亲手结束了阿曼达的生命,并在直播中自杀,用最极端的方式控诉这个“活着,但不属于自己”的世界35。
本期节目,我们将深入探讨:
现实中的“订阅制剥削”:从Netflix涨价到智能汽车广告,我们是否已活在《Common People》的预言里?
科技伦理的边界:当医疗变成资本游戏,我们是否正在出卖自己的“人性”?
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在“996”和“ICU账单”之间,我们离剧中的悲剧有多远?
“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的加速版本。”
在《黑镜》第七季中,《Eulogy》(《忆录集》)以其深沉的情感内核和科技伦理的思辨,成为本季最打动人心的故事之一。
我们总想重写过去,却忘了记忆本就是最温柔的谎言。
这一集中我们忽略了记忆的欺骗性,满心跟着那份错失的爱往前探寻,并在最终给了自己一个喜欢的结局:即使错过,爱,还是爱。
《Hotel Reverie》:一场政治正确与刻板印象的混乱狂欢
《Hotel Reverie》暴露了当下影视工业的尴尬困境——在资本与舆论的双重裹挟下,创作沦为流水线上的政治正确表演,而真正的故事与人物早已被遗忘。或许,正如某位愤怒的观众所言:“他们建了一座华丽的酒店,却忘了给客人留一扇能进的门。
在这一集中,制作团队似乎陷入了一场自我矛盾的漩涡——既想迎合西方的刻板想象,又试图通过政治正确的标签来标榜进步性,最终呈现出的却是一部叙事混乱、主题割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