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山林禁伐補償政策,是部落經濟活水源頭、永續推手?
然而禁伐補償,也可能造成土地不再生產、影響部落生計?
兩難問題,如何找到解方?
來賓:新竹縣議員劉建民、新竹縣五峰鄉鄉民代表秋智勇、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林益仁
山林,對原住民不只是生存的依靠,更是文化、信仰與生活的核心。政府為了保護森林,從2016年開始實施《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希望藉由補償金來取代原民伐木的收益。根據原民會的統計,2022年,全台有超過45,000位族人領取補償,受保護的面積達到67,000多公頃。這項政策,似乎確實成為造林、永續的推手,然而,背後卻有兩難的難題,本集為您解密。
同時在節目第一段,主持人安力.給怒、比黛.A宓也分享花蓮光復馬太鞍的洪水災情過後,除了鏟子超人令人感動的故事之外,災區正浮現三項新的需求:運送機具的專車、發放物資志工、與清潔志工,等待各界支持。
本集探討的主題:禁伐補償,是讓原住民保留地只能種樹,不能種植其他作物,並提供補償金,原意是防止土地超限利用,做好水土保持。此時,如果土地種植作物有較高的價值,禁伐補償就可能影響原民生計;但若土地本來並未進行作物種植,當地原住民是從事其他行業,補償金就等於額外的收入。
竹林產業是原民重要的經濟收益之一(新竹尖石鄉有大片竹林)補償金如何定才合理?舊制與新制分別為多少金額?對於生計被嚴重影響的原住民,是否足夠支應其生活?
經過前二十年造林補助,政策如何轉變?現在原住民可以選擇砍伐開發並進行造林,或是轉領禁伐補償。然而砍伐利用與造林,有哪些人力與成本上的限制?身為林農的新竹五峰鄉鄉民代表秋智勇,在連線中以個人經驗分享了他面臨的真實狀況。
主持人安力採訪新竹縣五峰鄉鄉民代表秋智勇(左)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與觀察,土地禁伐而無法開發,難免造成青年發展的機會受限,青年被迫外移,難以返鄉。新竹縣劉建民議員曾經思考過解決方案,像是進行土地分級,對於土石流災害熱點採取禁伐並提供補償;至於緩坡、非災害熱點則可解禁,種植其他作物。這種做法可行嗎?適用於哪些生活型態的原住民?不同地區面臨那些問題?如何向政府當局進行倡議?
新竹縣議員劉建民認為土地分級是優化土地禁伐政策的解決方案之一民宿和露營區的過度開發,也是原民保留地維護上的新議題(新竹五峰鄉白蘭部落)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林益仁長年在新竹尖石鄉從事泰雅族研究,本集也連線訪問他的見解。他主張部落族人有守護山林的傳統智慧,像禁伐補償這樣的純防弊機制,已經來到調整的時機。不是說山林已不存在濫墾濫伐,純粹從浪漫想像的角度加以開放,而是調整政策,以經營林業、林下經濟的概念,引領原住民分級、有限度開發,對原住民生計、文化保存,可能更加有利!
林益仁教授認為部落族人有守護山林的傳統智慧-新竹尖石後山還有不懂要問單元,對禁伐補償與違反規定的處置,提供了清楚的說明。歡迎收聽!
兩位主持人安力老師(左)與比黛(右)和來賓劉建民議員合影
By IC之音竹科廣播|安力‧給怒、王淑榮主持山林禁伐補償政策,是部落經濟活水源頭、永續推手?
然而禁伐補償,也可能造成土地不再生產、影響部落生計?
兩難問題,如何找到解方?
來賓:新竹縣議員劉建民、新竹縣五峰鄉鄉民代表秋智勇、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林益仁
山林,對原住民不只是生存的依靠,更是文化、信仰與生活的核心。政府為了保護森林,從2016年開始實施《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希望藉由補償金來取代原民伐木的收益。根據原民會的統計,2022年,全台有超過45,000位族人領取補償,受保護的面積達到67,000多公頃。這項政策,似乎確實成為造林、永續的推手,然而,背後卻有兩難的難題,本集為您解密。
同時在節目第一段,主持人安力.給怒、比黛.A宓也分享花蓮光復馬太鞍的洪水災情過後,除了鏟子超人令人感動的故事之外,災區正浮現三項新的需求:運送機具的專車、發放物資志工、與清潔志工,等待各界支持。
本集探討的主題:禁伐補償,是讓原住民保留地只能種樹,不能種植其他作物,並提供補償金,原意是防止土地超限利用,做好水土保持。此時,如果土地種植作物有較高的價值,禁伐補償就可能影響原民生計;但若土地本來並未進行作物種植,當地原住民是從事其他行業,補償金就等於額外的收入。
竹林產業是原民重要的經濟收益之一(新竹尖石鄉有大片竹林)補償金如何定才合理?舊制與新制分別為多少金額?對於生計被嚴重影響的原住民,是否足夠支應其生活?
經過前二十年造林補助,政策如何轉變?現在原住民可以選擇砍伐開發並進行造林,或是轉領禁伐補償。然而砍伐利用與造林,有哪些人力與成本上的限制?身為林農的新竹五峰鄉鄉民代表秋智勇,在連線中以個人經驗分享了他面臨的真實狀況。
主持人安力採訪新竹縣五峰鄉鄉民代表秋智勇(左)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與觀察,土地禁伐而無法開發,難免造成青年發展的機會受限,青年被迫外移,難以返鄉。新竹縣劉建民議員曾經思考過解決方案,像是進行土地分級,對於土石流災害熱點採取禁伐並提供補償;至於緩坡、非災害熱點則可解禁,種植其他作物。這種做法可行嗎?適用於哪些生活型態的原住民?不同地區面臨那些問題?如何向政府當局進行倡議?
新竹縣議員劉建民認為土地分級是優化土地禁伐政策的解決方案之一民宿和露營區的過度開發,也是原民保留地維護上的新議題(新竹五峰鄉白蘭部落)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林益仁長年在新竹尖石鄉從事泰雅族研究,本集也連線訪問他的見解。他主張部落族人有守護山林的傳統智慧,像禁伐補償這樣的純防弊機制,已經來到調整的時機。不是說山林已不存在濫墾濫伐,純粹從浪漫想像的角度加以開放,而是調整政策,以經營林業、林下經濟的概念,引領原住民分級、有限度開發,對原住民生計、文化保存,可能更加有利!
林益仁教授認為部落族人有守護山林的傳統智慧-新竹尖石後山還有不懂要問單元,對禁伐補償與違反規定的處置,提供了清楚的說明。歡迎收聽!
兩位主持人安力老師(左)與比黛(右)和來賓劉建民議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