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缮性》第三讲(5)从“倒置”中解脱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从“倒置”中解脱

“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所以,我们就要留意,“不为轩冕肆志”。看见功名富贵,就想方设法、不要命地去上,合法的非法的,见得人的见不得人的手段统统用上,为功名富贵耗尽自己的心血、耗尽自己的精力,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博溺心”呀!千万别去干这个傻事。另外,也“不为穷约趋俗”,哎呀,我穷,我日子不好过,怎么脱贫致富奔小康?想方设法去“趋俗”。有的人清高,再穷也不去为五斗米折腰,当然清高可以,但清高到饭碗都没有就不行,哪怕扫街拾破烂也要养活自己。

我见本光法师的时候,本光法师给我们一个训诫,其中有一条:“有一定的职业,养活自己和家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养命之道,养家之道。如果自己都养不活,家里的人也养不活,那你学什么道?废人一个而已。清高可以,但不能因为清高使自己成为废人。既然是学道的人,肯定比别人高明,比别人更有力量,尽管不追求升官发财,但是升官发财也是小儿科嘛,弄个官来当,弄点财来发,也不是什么难事、坏事。你想一想,若升官是为众生服务,发财是为众生服务,那升官发财也是好事。我就提倡君子当官、君子发财,总不能提倡小人升官、小人发财嘛,那是祸害社会。君子升官发财是有利于社会的,你为什么要限制?但是,作为君子,他虽然升官发财,但“不为轩冕肆志”,不会为了升官发财而没有章法去乱搞一气。

君子即使穷困,他也不会去同俗,不会为了脱贫致富去乱搞,不会去胡作非为。因为“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前面说了“乐全”,“乐全之谓得志”,他已经自由自在了,已经享受生命、享受精神、享受生活,已经享受贫困、享受富贵了,他还会为那些去“肆志”、去“趋俗”吗?自然不会了。他有忧吗?没有忧,“故无忧而已矣”,他处在无忧之中。有些人富贵的时候忧,贫困的时候也忧。而真正的道人、君子,富贵的时候无忧,贫困的时候仍然无忧。富贵时享受富贵,把富贵回向给众生嘛;贫困的时候享受贫困,为众生消业嘛。我贫困,其他人发财的机会就多了嘛。因为社会财富就是一个恒量,我多了别人就少了,我少了别人就多了。这种心态多好,这也是美事,所以无忧多美。

“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有的人财富、地位在就欢喜,去掉了就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这种建立在功名富贵之上的乐,是不踏实的。所以,“未尝不荒也”。什么是“荒”?来了就要去嘛,春夏秋冬四时轮班,春生夏长当然一派兴旺景象,秋收冬藏就是一派肃杀之象,回收一切,这是自然现象。人也是这样。算命的都知道,人生的十二运程,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过了就是衰、病、死、墓、绝、胎、养,它是顺着这个来的,十二运程任何人也免不了,那是自然之道。盛衰盈虚、成住坏空,这就是自然之道。你老是“成住”,否认“坏空”,拒绝“坏空”,能由得了你吗?你永远拒绝医院、拒绝太平间、拒绝阎王的请柬,可能吗?阎王的请柬来了,就欢欢喜喜地去,不到阴曹地府去玩一玩,还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呢。哪里都该去走一走,天堂可以走一走,极乐世界走一走,地狱也去走一走,这个才是乐全之事。

“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佛法批评“颠倒见”,庄子也批评“颠倒见”,不仅是“颠倒见”,而且是颠倒生命、颠倒人生,所以是“倒置之民”。我们很可怜,众生都是“倒置之民”。因为我们“丧己于物”,我们的生命、精神都被物欲所驱使,都跟着物欲在跑,随着物欲所转。我们的喜好、心性都是在从“俗”,都在流入庸俗之中、世俗之中,我们的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俗不可耐,怎么不叫“倒置之民”呢?为什么学佛的人最初入门,老和尚给大家打皈依的时候,都要谈到“颠倒见”,把“颠倒见”颠倒过来。“颠倒见”实际上就是烦恼,“颠倒见”颠倒过来就是菩提。如果我们从“丧己于物,失性于俗”颠倒过来,我们就不“丧己”了,就从物欲之中解脱出来了,就从俗态之中解脱出来,我们就成道人了。

庄子的《缮性》说到了修身养性的方方面面,其实也就是一个价值观念的问题。我还是提倡前面说的“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一定要回归到这么一种修行状态中,从“倒置”中解脱出来,就是“知与恬交相养”。

《缮性》讲完了,大家感觉怎么样?《缮性》与《刻意》是姊妹篇,如《天道》、《天运》、《天地》是姊妹篇、《骈拇》、《马蹄》是姊妹篇一样,庄子三十三篇中很多篇章都是相互对应、相互阐释的。庄子给我们留下如此宏大、深邃的思想,我们应加以继承和发展。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读懂庄子,与庄子的精神相通,达到心心相印,这样才能享受中华历史文明的这份珍贵遗产。若真能在道上有所升华,那就恭喜各位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