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跟我一样,看演唱会之前,抱着“没听过的就欣赏,听过的就合唱”的心态,不会特意去熟悉歌手的歌单,而看完演唱会之后,开始上头地反复听他的歌,因为在现场,配合屏幕上大大的歌词收听,会听懂很多以前没注意的意思,之后再听,心境都不一样了,感叹:“写得真好啊。”
是的,我刚刚从徐佳莹的演唱会回来,那句“写得真好啊”跟同伴说了不下于五次,而惊喜的是,给徐佳莹写出那么多好词的作词人葛大为也在现场。
我真心喜欢的情歌,有超过一半都是葛大为的作词,这绝不夸张。
写词,是他的工作,所以只要有需求,他什么风格都能尝试,在写歌时,还会根据歌手本人的发音特点,去写出适合歌手唱的词,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他写小清新的《爱你不是两三天》,也写动感的《潇洒小姐》,还写细腻情歌《我们》了,就像演员一样,服务于歌曲本身。
在所有的歌曲里,细腻情歌才是他的本体,是他最擅长的,比如《连名带姓》《离心力》《比较幸福》《不在一起就不会分开》《惧高症》……
有句歌词是“伤心的人别听慢歌”,而我觉得“不伤心的人就听不懂慢歌”,只有伤心时,才能把那些情歌里的字字句句听明白,你说这是矫情也好,敏感也罢,若是没有这份矫情和敏感,不就成麻木的木头人了吗?
伤心的人请听慢歌,伤心的人请听葛大为的慢情歌,不伤心也可以听。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跟我一样,看演唱会之前,抱着“没听过的就欣赏,听过的就合唱”的心态,不会特意去熟悉歌手的歌单,而看完演唱会之后,开始上头地反复听他的歌,因为在现场,配合屏幕上大大的歌词收听,会听懂很多以前没注意的意思,之后再听,心境都不一样了,感叹:“写得真好啊。”
是的,我刚刚从徐佳莹的演唱会回来,那句“写得真好啊”跟同伴说了不下于五次,而惊喜的是,给徐佳莹写出那么多好词的作词人葛大为也在现场。
我真心喜欢的情歌,有超过一半都是葛大为的作词,这绝不夸张。
写词,是他的工作,所以只要有需求,他什么风格都能尝试,在写歌时,还会根据歌手本人的发音特点,去写出适合歌手唱的词,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他写小清新的《爱你不是两三天》,也写动感的《潇洒小姐》,还写细腻情歌《我们》了,就像演员一样,服务于歌曲本身。
在所有的歌曲里,细腻情歌才是他的本体,是他最擅长的,比如《连名带姓》《离心力》《比较幸福》《不在一起就不会分开》《惧高症》……
有句歌词是“伤心的人别听慢歌”,而我觉得“不伤心的人就听不懂慢歌”,只有伤心时,才能把那些情歌里的字字句句听明白,你说这是矫情也好,敏感也罢,若是没有这份矫情和敏感,不就成麻木的木头人了吗?
伤心的人请听慢歌,伤心的人请听葛大为的慢情歌,不伤心也可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