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折连连的人生挑战中,尼尔斯轮奈不断地寻求个人信仰与精神寄托,抗争、失落直至人生尽头。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理想、爱与失去的故事。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位俘获无数读者心的角色背后,作者是如何用细腻笔触和自然主义风格,展现人性中美好与失落的。
雅科布森:《尼尔斯·伦奈》R(Niels Lyhne,1880)
本书是丹麦作家雅科布森(1847一1885)的代表作、作者用优美和带有感伤情调的语言,描绘了尼尔斯·伦京的青年时代,他追求获得自我与发展自我,追求充足的精神生活,他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与上帝抗争,他希望从周围人身上发现人性的美。
尼尔斯·伦奈的父亲是一个富有才于的现实主义者,他的母亲充满对诗和美好事物的憧憬。他从幼年时起便生长在童话与诗的环境中, 是一个富于情感的少年。他钟情于美丽的表姐,但她突然去世人间。这给尼尔斯·伦奈很大的打击,使他怀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他背叛了上帝,与之彻底决裂。他来到首都,梦想当一名诗人,但没能写出称意的作品。他所爱的女人又背弃了他,他又经历了亲友和母亲的死,他失去了一切。孑然一身,背井离乡,流浪四方。后来他返回故乡,勤劳工作,重新建立事业,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然而好景不长,爱妻与爱子先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强烈地动摇了他的信念。正当他对生活失去信心,濒临绝望时,内战打响了,他报名上了前线。在战争中他胸部中弹倒了下去。弥留之际,他依然不信奉上帝,拒绝牧师为他祈祷,最后在孤独和绝望中离开了人间。
里尔克十分赞赏这部小说,评价说“既壮丽又意境深远”。可以说它是作者呕心沥血、力求尽善尽美而创造出的硕果。细致的感情描写, 主人公的多姿多彩的命运,深深地吸引了读者。雅科布森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因为37岁即行早逝,所以留下的作品不多。除本书外还写有《莫恩斯》(1872)和《玛丽亚·格鲁卜夫人》(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