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開門

十八世紀法王路易十五時代的陶瓷產業發展


Listen Later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 )的首席畫家François Boucher (1703 – 1770),於1750 年至1755 年間,為法國中北部的Vincennes窯廠(manufacture de Vincennes),以及於1757 年至1767 年間,為中北部的Sèvres王家窯廠(Sèvres - Manufacture et Musée nationaux)設計瓷器。

16世紀,當西方的商人從東方運回中國景德鎮的瓷器後,歐洲人便熱愛瓷器,由於進口瓷器成本高,從17世紀開始,歐洲開始研發製造瓷器的秘方,並大量生產有中國風的瓷器,以減少從遠東進口的昂貴成本。

「瓷都」景德鎮: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省,明清時期四大名鎮之一。景德鎮地區制陶歷史久遠,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有兩萬年歷史,製陶瓷業可追溯到戰國(前475/前403—前221)時期的原始青瓷,漢代(前202-220)起開始製作陶瓷。南北朝(420—589)時已聞名天下。成熟時期始於唐代(618—907),譽為「假玉器」。景德鎮在宋代(960—1279)成為重要的瓷器生產基地。青瓷、白瓷、影青是宋代瓷器亮點。景德鎮南郊的湖田窯遺址發掘宋代青白瓷和2007年在廣東省海域打撈出水的宋代商船「南海一號」,皆印證了宋青白瓷器已經以海運外銷。

歐洲最早的軟瓷窯廠:
荷蘭的Delft陶瓷窯廠最早製作軟瓷器。Delft的名字源自人工水道「古代排水閘」,動詞意指挖掘。荷蘭人在古代以堤防擋住北海,挖掘閘水道,用來排乾沿海沼地,後來成為重要的市集中心。1246年,荷蘭伯爵威廉二世(Wilhelm von Holland,1227—1256)授予Delft權利,威廉伯爵曾在Delft短暫居住,不幸在該市的親王庭院被刺身亡,市中心的新教堂成為他的安息地。Delft城於1536年因大火摧毀了許多房屋,1654年軍火庫爆炸,亦將部分城市夷為平地。
Delft是荷蘭東印度公司(United East India Company)在荷蘭的6個據點之一。16世紀,中國瓷器引入荷蘭後,發展成荷蘭著名的Delf陶器(Delft pottery,Delftware),又稱藍陶或藍瓷(Delft Blue),風格受中國江西省鎮的青花瓷影響。Delft 陶器後來成為此風格的總稱。陶器底釉為白色,再以氧化金屬釉彩繪裝飾,被廣泛用於餐具器皿、裝飾及平鋪磚瓦。

荷蘭東印度公司:
是荷蘭為了向亞洲發展而創立的特許公司(chartered company),成立於1602年,於1799年解散,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間證券交易所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在Amsterdam創立。

歐洲最早的硬瓷窯廠:
德國於1708年製作出「硬瓷」(Hard paste),1710年,德國中部的首都Dresden設立皇家瓷窯,隨後遷到Meissen地區,生產中國風的瓷器外銷全歐。例如「青花洋蔥瓷器系列」(blue and white onion series)可媲美景德鎮的瓷器。「紅龍」(Red dragon series)瓷器仿中國的龍鳳祥圖。

Meissen皇家窯廠(manufacture royale de Meissen):
1709 年,德國的煉金術士、數學家、物理學家、醫生和哲學家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 (1682 -1719),從德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1651 -1708),獲得於1708年發現的硬質瓷配方。Böttger於1710年起在Meissen創立了Meissen皇家窯廠(manufacture royale de Meissen),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境外建立硬瓷工廠以及歐洲第一家大批量產瓷器的窯廠。Böttger 並首創以小火燒出多色釉彩,1720 年,因開發多彩琺瑯媒染劑,而聲譽遠播。

德國的硬瓷始祖:
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醫生和哲學家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 ,在德國東部的Saxony實驗,以不同溫度,使用各種矽酸鹽和泥土的混合物研發硬瓷器。1704年,他向薩克森選侯國(Kurfürstentum Sachsen, 1356 -1806),神聖羅馬帝國中獨立的世襲選侯國奧古斯特二世(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1670—1733)展示研究成果,並提議建立瓷器窯廠,但遭拒絕。同年19歲的煉金術士Böttger 受教於他。1707 年,他們使用在Saxony的Schneeberg發現的高嶺土( kaolin )和雪花石膏製作出硬瓷。奧古斯特二世因而任命von Tschirnhaus為新窯廠廠長。1708 年 ,他突然去世使計畫停擺。他去世三天後,家中一小塊瓷器被盜,可證明他是硬瓷的發明人。1709年,學徒Böttger晉見奧古斯特二世,宣布發明了製作硬瓷。

奧古斯特二世年輕時曾於1687年造訪法王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非常仰慕凡爾賽宮的華麗排場與路易十四的絕對王權,以路易十四為偶像。

法國陶瓷器的發展:
法國的Chantilly 窯廠:
1725 年至 1792 年間,由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首相,Bourbon公爵在Chantilly 鎮創建的軟質瓷器(Soft paste)廠。1725年,化學家Cicaire Cirou代表Bourbon公爵(Louis Henri, 1692 – 1740)開發了不含高嶺土,半透明的軟瓷膏,這種糊狀胎是由該地區土壤的Luzarches 泥灰、Aumont 沙等和骨粉製成。燒製溫度低,可使用多樣的釉下彩。

Bourbon公爵從Grenoble 請來設計師 Jean-Antoine Fraisse ,負責東方風格的裝飾。他創作了一本大型水彩畫冊,風格受日本佐賀縣,有田一帶的日本陶瓷工酒井田柿右衛門(kakiémon , 1596— 1666)的風格影響。目前典藏在公爵在Chantilly 城堡的Condé 博物館內的圖書館。

1730 年 ,Bourbon 公爵在Chantilly 建造了窯廠,當時街道被稱為日本街(Rue du Japon)。1735年,路易十五授予化學家Cicaire Cirou特權,20年間可生產模仿日本各種顏色、品種、形狀和尺寸的瓷器。1740年,Claude Humbert Gérin 在熔塊中添加煅燒明礬,成功獲得了完美的白色軟瓷。1740 年,公爵去世後,Robert 和Gilles Dubois兄弟、Gérin等兄弟離開Chantilly ,接管了Vincennes窯廠(Vincennes Manufacture)。當時法王的財務總監,兼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 行政官Jean-Louis Henri Orry de Fulvy(1703-1751)在Vincennes 城堡資助他們的研究。

東印度公司:
是管理歐洲大都市與殖民地間貿易公司。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 世紀Christopher Columbus航海大發現後,持續剝削美洲。17 世紀,歐洲列強為了推動經濟和殖民帝國,激烈競爭。與殖民地間的貿易,由國家授予壟斷權。

18世紀,為了與法國的Chantilly 和德國的Meissen的陶瓷窯廠相抗衡, 1740年,在法王路易十五和他的情婦蓬巴杜伯爵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21—1764)的支持下,創立了Vincennes 窯廠。

Vincennes 窯廠(manufacture de Vincennes):
是製作軟瓷器(soft paste)的窯廠,於 1740 年創建,地點設在Vincennes城堡區。1756 年轉移到 Sèvres 窯廠(manufacture de Sèvres)。法國窯廠努力以軟瓷生產與硬瓷一樣豐富多元的產品,是受到德國Meissen的競爭壓力。

法王的財務總監 Jean-Louis Henri Orry de Fulvy(1703-1751)極具野心,一直想與德國Meissen競爭。1740 年在Vincennes 城堡 (Château de Vincennes) 建立窯廠。來自Bourbon 公爵Chantilly窯廠的Robert和Gilles Dubois兄弟,帶著秘方來到Vincennes,成為首任Vincennes 窯廠的主任,之後數位專家和投資者加入。Edmé Serrurier和Claude Humbert Gérin(1705 -1750)共同開發出Vincennes 軟糊狀胎土,但陶瓷工Louis François Gravant(1716 -1765)竊取秘方後,開始為窯廠提供胎土,從中獲利。1746 年,Gerin在Vincennes 改善了窯及燒製溫度,還壟斷了以黃金裝飾的精湛技術。

Vincennes窯廠的軟瓷糊添加了熔塊( fritte ),以模範燒製,由於收縮大,燒成困難。圖繪則是裝飾繪在鉛秞之上。來自Chantilly 的Dubois 兄弟經過五年後,並未從生產軟瓷獲利。此時,窯工Parent實驗出優質的軟瓷,將秘方出售給法王的財務總監 Orry de Fulvy,他因而解雇了Dubois 兄弟。之後與八位贊助商創立公司,1745 年, Orry de Fulvy 獲得王家特權,製作Saxony 風格,繪有人物並鍍金的軟瓷器。

由於英國生產的瓷器比Saxony的漂亮,大量資金因購買英國產品而外流。為此,法國的Charles Adam決定擴大窯廠,作為窯工生產和居住的場所。

為了防止窯工將製造過程洩密,法國議會於1747年頒布法令,監視並嚴罰離職人員。任職者未經許可不得請假,否則將處以罰款或監禁。如果違反保密規定,將有每額罰款,如不繳納會被判處三年監禁。1752年,曾有兩名窯工叛逃,經過索城抓回後監禁,再返回Vincennes 窯廠工作。

1748 年,有20 多名年輕 女子在製作花朶部門(fleurisserie)工作。1753年,婦女們因為禁止在窯廠工作,因此在家製作瓷花或裝飾花朶。法王路易十五曾以80 萬磅購得瓷花送給情婦Pompadour伯爵夫人。

製瓷精英齊聚Vincennes :
1748年,Gérin創造了第一座隧道窯,逐漸加熱及降溫。1749 年,畫家 Jean-Jacques Bachelier 發明了一次燒製,不上釉或琺瑯的素胎技術(biscuit),之後發展出素胎雕像。1749 年,黃色首次成為瓷器背景色,但當時顧客不好黃色,1754 年生產的 6,500 件瓷器中只有 29 件是黃色。此時小型琺瑯雕像和花卉產品特別討喜。

王家窯廠:
Orry de Fulvy於1751 年去世,1752 年,重組的股東中有法王路易十五的顧問兼侍從Pierre Calabre,國王持有四分之一股份,窯廠因而轉型為王家窯廠,產品被稱為「法國瓷器」(Porcelaines de France.)

1752年,法國化學家、皇家科學院院士、財政總局的Jean Hellot(1685 -1766 ),被路易十五國王任命為王家窯廠總監,他改善製造流程和技術,開發了彩色背景工藝。例如1751年的寶藍色;1752年的青金石藍和綠松石藍;1753 年的紫色以及1756 年的綠色。

從Vincennes 遷往Sèvres:
1753 年,法王路易十五收到他於 1751 年為Versailles 宮訂購的第一件藍色瓷器。1754年,俄羅斯皇后訂購了一套仿古浮雕裝飾的餐具;1756 年,路易十五為楓丹白露 (Fontainebleau) 宮購藏了Camaïeu 胭脂紅瓷器。

Vincennes 窯廠高薪聘請技術人員和藝術家,很快成為法國和歐洲的首要窯廠。 1756 年,用於瓷器繪畫的色彩工作室僱用了近 50 名藝術家。為了有更寛廣的空間,決定遷移到Sevres窯廠。

1756 年,200 名工人和家人乘坐186 輛車離開Vincenne,將物品和器具運送到Sevres。

Sevres 王家窯廠:
1756 年,Vincennes 窯廠搬遷至Sevres,在Pompadour 夫人的倡議下,在她的Bellevue城堡附近,於1753 年至 1756 年間建造了四層樓的窯廠。底層有胎土、柴堆和原料儲藏室;一樓設有成型、抹灰、雕塑和雕刻車間以及窯烤箱;二樓是雕刻師、車工、修理工和裝潢師;閣樓畫家、鍍金者、動物藝術家和人物畫家的居所。

1756年,路易十五購買了Sevres的全部股份,成為其唯一股東,1759 年窯廠被劃歸為王室領地。

最初Sevres 窯廠生產軟瓷,Louis-François Ier Gravant 發現秘方,被公認為「Sevres 王家瓷器窯廠的軟瓷器發明者」。王室的總財政總監Henri Jean Baptiste Bertin於1763 年成為大臣,1767 年起負責 Sevres事務,常關注德國在硬瓷的發展。1759年,被指定負責硬質瓷器的生產,1761 年皮埃爾·安托萬簽署授權出售“瓷器秘密加工工藝”的契約。但由於缺乏原料,配方並不適用。法國第一個高嶺土礦床於 1765 年才發現,自此Sevres才從中受益。法國硬質瓷花瓶於1773年底上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博物館開門By 陸仲雁 x 好好聽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