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福音中另一位有「等待」经验的人物是一位瘫子,他与匝凯不同,在遇见耶稣之前他曾苦等了三十八年,但可惜等错了方向。我们先听一听若望的叙述。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水池,希伯来语叫作贝特匝达,周围有五个走廊。在这些走廊内,躺着许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痹的,都在等候水动,因为有天使按时下到水池中,搅动池水;水动后,第一个下去的,无论他患什么病,必会痊愈。在那里有一个人,患病已三十八年。耶稣看见这人躺在那里,知道他已病了多时, 就向他说:「你愿意痊愈吗?」那人回答说:「主,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时候,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耶稣向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 行走吧!」那人便立刻痊愈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来;那一天正是安息日。 (若5:1-9)
三十八年!三十八年瘫卧床上,三十八年空空的期待,三十八年积压着的失望、苦恼、孤独、无奈,实在令人想起也觉得可怕!这个就是耶稣在贝特匝达池边遇到的瘫子的悲惨命运。日复一日地,三十八年, 一千四百多个日子,他每天一早像一个烂包裹一样被人抬到池边,晚上又被收回去。 「活着」,为他就等于「还没有死去」。他天天呆望水池,太阳之下无新事,他已不再期许什么,只这样无奈地消磨时间,耗尽余生。
这个水池就在耶路撒冷圣殿附近。周围有五个走廊,本来这地方很漂亮,建筑得宏伟而有气势,不过现在就像个大病房,又脏又混乱。因为传说有天使会按时从天下降,下到水池搅动池水,水动后第一个下池的,无论患什么病都可以痊愈。这虽然只是个传说,却已经轰动全城。凡有奇迹发生的地方,都会成为病人蜂拥而至的焦点,这里就有各式各样的病人,男女老幼,各种奇难杂症的病患者,都云集在这里等待水动。虽然大家都有病,但却不会相怜相助,更没有什么友谊共融可言。每人带着自己的病苦,关闭在自己的孤独中,他们的交谈只是互吐苦水,怨天尤人,更甚的是他们彼此憎恨,彼此敌对。因为第一个下水者只有一个,所以在池边的每一个病人,都视其他人为竞争对手;每一个常来者都发展出一套霸道,占据有利地盘;每一个新来者都被排斥,被视为威胁,因为分薄了各人治愈的可能性。这种气氛使再美的地方都可化为人间地狱,即便接近圣殿也无济于事。
耶稣经过这里,看到这可悲的情景,尤其注意到那个瘫子呆滞凄凉的眼光,知道他已被折磨了多时,就上前问他说:「你愿意痊愈吗?」耶稣这问题骤看似乎问得多余,若不是想痊愈,有人会甘心在这里躺三十八年吗?但细想之下,便觉得这一问有如当头棒喝。那瘫子初来时确实是满怀希望,很想痊愈,把这池水视为他的救恩,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他的希望已变得比他的肉体更僵更瘫,他的心也麻木了,他的等待已变成了无奈,无聊,无意义的习惯。他仍每天来这里,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的世界已缩小到只有这个水池和在池边勾心斗角的这一群病人。虽然这里熙来攘往,但他却异常的孤单,没有朋友,没有同情者,没有人能在适当的时刻肯推他一把。对耶稣的发问,他觉得很难回答:「你愿意痊愈吗?」当然。但他知道只靠自己愿意,根本不够,也要别人愿意慷慨相助,推他一把。他遂坦白地对耶稣说:「主!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把我放入水池中;我正到的时候,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
他说无人帮助他,却不知道,天主正在向他伸出援手。这瘫子只顾依赖池水,只顾期待他人的援助,却不知道天主的救恩近在咫尺,就在他面前。他等错了方向,等错了对象。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行走吧!」耶稣要一个躺了一辈子的人,作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并要他立即作,要他起来,行走,连床也搬走,永不回头地离开这里!那怕当天是不宜行走,不宜背床的安息日?只要恩宠到,为洗心革面,为皈依重生,天天是好日,时时是良辰。
请众同祷
全能的天主,求你使你的子民保持警醒,以期待你唯一圣子的来临;正如我们的救主曾教导我们的:要点上灯,保持醒寤,准备前去迎接他。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福音中另一位有「等待」经验的人物是一位瘫子,他与匝凯不同,在遇见耶稣之前他曾苦等了三十八年,但可惜等错了方向。我们先听一听若望的叙述。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水池,希伯来语叫作贝特匝达,周围有五个走廊。在这些走廊内,躺着许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痹的,都在等候水动,因为有天使按时下到水池中,搅动池水;水动后,第一个下去的,无论他患什么病,必会痊愈。在那里有一个人,患病已三十八年。耶稣看见这人躺在那里,知道他已病了多时, 就向他说:「你愿意痊愈吗?」那人回答说:「主,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时候,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耶稣向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 行走吧!」那人便立刻痊愈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来;那一天正是安息日。 (若5:1-9)
三十八年!三十八年瘫卧床上,三十八年空空的期待,三十八年积压着的失望、苦恼、孤独、无奈,实在令人想起也觉得可怕!这个就是耶稣在贝特匝达池边遇到的瘫子的悲惨命运。日复一日地,三十八年, 一千四百多个日子,他每天一早像一个烂包裹一样被人抬到池边,晚上又被收回去。 「活着」,为他就等于「还没有死去」。他天天呆望水池,太阳之下无新事,他已不再期许什么,只这样无奈地消磨时间,耗尽余生。
这个水池就在耶路撒冷圣殿附近。周围有五个走廊,本来这地方很漂亮,建筑得宏伟而有气势,不过现在就像个大病房,又脏又混乱。因为传说有天使会按时从天下降,下到水池搅动池水,水动后第一个下池的,无论患什么病都可以痊愈。这虽然只是个传说,却已经轰动全城。凡有奇迹发生的地方,都会成为病人蜂拥而至的焦点,这里就有各式各样的病人,男女老幼,各种奇难杂症的病患者,都云集在这里等待水动。虽然大家都有病,但却不会相怜相助,更没有什么友谊共融可言。每人带着自己的病苦,关闭在自己的孤独中,他们的交谈只是互吐苦水,怨天尤人,更甚的是他们彼此憎恨,彼此敌对。因为第一个下水者只有一个,所以在池边的每一个病人,都视其他人为竞争对手;每一个常来者都发展出一套霸道,占据有利地盘;每一个新来者都被排斥,被视为威胁,因为分薄了各人治愈的可能性。这种气氛使再美的地方都可化为人间地狱,即便接近圣殿也无济于事。
耶稣经过这里,看到这可悲的情景,尤其注意到那个瘫子呆滞凄凉的眼光,知道他已被折磨了多时,就上前问他说:「你愿意痊愈吗?」耶稣这问题骤看似乎问得多余,若不是想痊愈,有人会甘心在这里躺三十八年吗?但细想之下,便觉得这一问有如当头棒喝。那瘫子初来时确实是满怀希望,很想痊愈,把这池水视为他的救恩,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他的希望已变得比他的肉体更僵更瘫,他的心也麻木了,他的等待已变成了无奈,无聊,无意义的习惯。他仍每天来这里,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的世界已缩小到只有这个水池和在池边勾心斗角的这一群病人。虽然这里熙来攘往,但他却异常的孤单,没有朋友,没有同情者,没有人能在适当的时刻肯推他一把。对耶稣的发问,他觉得很难回答:「你愿意痊愈吗?」当然。但他知道只靠自己愿意,根本不够,也要别人愿意慷慨相助,推他一把。他遂坦白地对耶稣说:「主!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把我放入水池中;我正到的时候,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
他说无人帮助他,却不知道,天主正在向他伸出援手。这瘫子只顾依赖池水,只顾期待他人的援助,却不知道天主的救恩近在咫尺,就在他面前。他等错了方向,等错了对象。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行走吧!」耶稣要一个躺了一辈子的人,作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并要他立即作,要他起来,行走,连床也搬走,永不回头地离开这里!那怕当天是不宜行走,不宜背床的安息日?只要恩宠到,为洗心革面,为皈依重生,天天是好日,时时是良辰。
请众同祷
全能的天主,求你使你的子民保持警醒,以期待你唯一圣子的来临;正如我们的救主曾教导我们的:要点上灯,保持醒寤,准备前去迎接他。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