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朝世家大族地位远胜政治经济,门第之争影响深远。世家与寒门的通不通婚,是坚持身份还是情感牵绊?官位身份的严格界限如何影响当时社会?名门之间的联姻策略与世家挑战寒门权力平衡,究竟如何演变?播客带你穿越迷雾,探秘古代社会层级私密情事。
2南朝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比起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来, 更显得优越。世族、寒门两者身份高下不同,“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以之为伍"(《文苑英华》卷760引《寒素论》)。因此,这两个阶层之间是不相往来的。 寒人虽致位通显,上升为贵戚近臣,倘不自量而往见世族,亦不为世族之所礼接,甚至会受到侮辱。如宋孝武帝母路太后兄路庆之孙路琼之,和王僧达做邻居,琼之“尝盛车服诣僧达,僧达将猎,已改服。琼之就坐,僧达了不与语,谓日:身昔门下驺人路庆之者,是君何亲。’”(《南史·王弘传子僧达附传》)于是叫左右把路琼之坐着的床烧掉,搞得路琼之下不了台。宋吴郡张敷为正员中书郎,中书舍人秋当、周赳以为与张敷是同僚,商量是否应该去拜访他。周赳说:“他倘若不招待我们,我们会很难堪,我们还不如不去。”秋当说:“我们也已经有相当地位了,既是同事,
随便坐坐总可以。”这样,他们两人就决定去看张敷。张敷“先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敷呼左右日:‘移我远客。”(《南史·张邵传子敷附传》)表示不愿意和寒人共坐。秋当、周赳二人感到很窘,只得退出。齐中书舍人纪僧真,典掌机要,曾请求齐武帝萧赜:“臣出身本县武吏,荣任高官,又替儿子娶得旧门荀昭光家的女儿作媳妇,现在我没有其他要求了,只请求陛下允许臣列入士族!”齐武帝说:“由江斅、谢滿,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敩,登榻坐定,斅便命左右日:‘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日:‘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南史·江夷传曾孙斅附传》)世家大族社会地位的优越与对当时官位身份的严格区别及世家大族之排斥寒流,即此数端,已可概见了。
世家大族为了要表示自己门第族望的特别优越,为了不使混淆所谓“士庶天隔”的界限,他们就必须不与寒门庶族通婚。 所以世家大族对婚姻的选择,特别重视门第,高门望族一定和高门望族结亲,吴郡顾、陆、朱、张四姓也一定自择素对,或者和会稽孔、魏、虞、谢四姓结亲3。一方面他们不以联姻素门出身的南朝帝室为殊荣4;另一方面,他们也以“营事婚宦”,“不得及其门流”为耻。因为“婚宦失类”,就会受到本阶层人士的排斥和非难,他们金字招牌的门第就会变得不光彩,他们以后的政治前途就会黯然失色5。
然而南朝寒门出身的将帅,也有很多位至三公,任总方面。 他们在政治上的势力既是那么大,所以有少数世家大族与这一批暴发户结起亲来,如琅邪王锡(王导七世孙)以女妻沈庆之子沈文季6,陈郡谢超宗(谢玄玄孙)“为子娶张敬儿女为妇”(《南史·谢灵运传孙超宗附传》),谢朓妻王“敬则女”(《南史·谢裕传从孙朓附传》)。不过这种情形极不普遍罢了。至于世家大族更下而与寒贱杂门结婚,像“东海王源(王朗七世孙)嫁女与富阳满氏”满璋之子满鸾,满氏“下钱五万,以为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