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佛山老旧社区,七旬老人用手机3分钟办妥增容业务;台风过境的深夜,AI指挥中心精准调度,将抢修从“盲找”变为“秒定”;虚拟电厂聚合千家屋顶光伏,在用电高峰悄然顶起一座“看不见的电厂”——广东电网的数字化,正将科幻场景写入现实。
这里,99.999%的供电可靠性背后,是百万级设备数据在云端跳动。用户“零感知”的复电速度、年超200万吨的碳减排量,宣告着电力系统从“钢筋铁骨”到“AI神经”的蜕变。
事实上,作为普通居民,在深入了解广东电网的数字化实践之前,我对电网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供电这样的基础认知阶段。在采访过程中,我意识到在默默保供电的同时,广东电网已经不声不响地在数字化、人工智能领域走出去很长时间了。
不过,当数据成为新“电流”,安全防护与跨行业协同仍是关键闸门。这场静默的能源革命,正从岭南出发,重新定义人与电的关系——它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生存方式的实验。
文|记者 杭莹
视频|记者 董鹏程
在佛山老旧社区,七旬老人用手机3分钟办妥增容业务;台风过境的深夜,AI指挥中心精准调度,将抢修从“盲找”变为“秒定”;虚拟电厂聚合千家屋顶光伏,在用电高峰悄然顶起一座“看不见的电厂”——广东电网的数字化,正将科幻场景写入现实。
这里,99.999%的供电可靠性背后,是百万级设备数据在云端跳动。用户“零感知”的复电速度、年超200万吨的碳减排量,宣告着电力系统从“钢筋铁骨”到“AI神经”的蜕变。
事实上,作为普通居民,在深入了解广东电网的数字化实践之前,我对电网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供电这样的基础认知阶段。在采访过程中,我意识到在默默保供电的同时,广东电网已经不声不响地在数字化、人工智能领域走出去很长时间了。
不过,当数据成为新“电流”,安全防护与跨行业协同仍是关键闸门。这场静默的能源革命,正从岭南出发,重新定义人与电的关系——它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生存方式的实验。
文|记者 杭莹
视频|记者 董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