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午后的广州天河商圈,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进一家茶饮店。穿黄、蓝制服的外卖员们攥着手机,在取餐区排起长队;店内,银发老人捧着水果茶轻声交谈,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举着饮品自拍,中年男士则独自坐在角落,慢品一杯纯茶。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全国大小城市随处可见。
2025年,新茶饮已跳出“年轻人专属”的标签,成为跨越年龄、职业与场景的日常消费品类。从供应链的田间地头到消费端的杯盏之间,再到品牌的市场布局,三方合力勾勒出这个行业的真实图景,也折射出消费升级与产业创新的深层逻辑。
供应链深耕与产品创新双轮驱动
新茶饮能持续“火”下去,离不开背后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与持续的产品创新。
茶百道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二季度单店日均GMV达近一年来的季度最高水平,环比提升约15%。爆款单品“荔枝冰奶”在上架44天内销量突破1200万杯,全部由门店现剥鲜果制作,不添加预包装果汁,这在行业中非常罕见。
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覆盖能力也成为品牌能否走远的关键,茶百道在全国已建成26座仓配中心,采用“干线+城市+快递”三级配送模式,实现93.8%的门店下单补货次日达,95%的门店每周配送两次以上。“产品创新决定了品牌能跑多快,供应链决定了能走多远。”茶百道的总结,或许正是整个行业正在践行的现实。
荔枝、桑葚等易损水果从产地到门店的高效供应,已成为行业头部品牌的“隐形护城河”。记者了解到,蜜雪冰城凭借极致的性价比与广泛的渠道覆盖,在全球门店数突破5.3万家,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6%,一年内新增近万家门店。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指出,品牌将持续化地打造“端到端”供应链,在这条供应链的起点,也对扶农助农有极大的促进效果,“我们在核心原料产区建立起20余个标准化种植基地,与农户及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上半年,仅鲜果采购产区蜜雪便覆盖国内17个省份,带动约14.4万户果农增收。”
消费者年龄跨度扩大、消费动机个性化
消费者正在用实际行为重新定义新茶饮的边界,年龄层也正在迅速拓宽。“以前觉得这些是年轻人的东西,现在发现鲜果茶清爽不腻,下午和老姐妹来一杯很舒服。” 广州天河城商圈内,本土柠檬茶品牌“丘大叔”的常客张阿姨说道。这与中山市太阳城购物中心内茶救星球的店员韦先生的观察一致:“现在老年人、外卖员都常来买,上周还有位外卖小哥给自己点了杯‘红颜石榴冰柠’,说跑单累了想解解暑。”
喜茶消费者郑小姐是一名大学生,她一周喝一次,而40岁的自由职业者潘先生每周则要喝三四次,他坦言:“下午像喝下午茶一样,放松一下。”与此同时,消费动机也越发个性化。多数消费者每周饮用1-4次,动机多为“解渴”“放松”,而非社交压力。
“就是想喝就喝,不是因为朋友喝了我才喝。”消费者郑女士表示。25岁的李女士则对记者表示,她本来就是新茶饮的受众,更会因为外卖补贴而增加购买频次,“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不用面对面沟通,很方便。”
记者观察到,在新茶饮消费端市场,健康仍是首要考量。多数消费者选择少糖、无糖选项。潘先生则直言:“我喜欢纯茶,简单就好。”同时,促销与联名对消费行为影响显著,外卖平台补贴曾导致订单暴增,联名活动则更受年轻人欢迎。“看它跟谁联动,是不是我喜欢的IP。”郑小姐说。茶救星球店员韦先生表示,他们门店80%的订单都来自外卖,互联网时代消费习惯正在深刻改变茶饮行业的销售结构。
差异化、出海与文化表达成新关键词
申万宏源发布研报称,全球现制饮品行业正迎来快速增长期,预计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7.2%,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1万亿美元。中国和东南亚的现制饮品行业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6%和19.8%,远高于全球平均的7.2%,主要由于现制饮品的消费习惯相比发达国家有较大提升空间。
面对同质化竞争,头部品牌正在通过差异化产品、出海布局与文化联名构建品牌壁垒。喜茶在今年暑期推出“茶特调”系列新品“芭乐雪毫茉王”,上市首日即登顶销量榜,并与IP《CHIIKAWA》联名,引发多地门店爆单。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喜茶正通过区域特色原料的应用,持续推动产品差异化。
茉莉奶白则坚持“东方摩登”定位,其经典产品“茉莉奶白”复购率最高,新品“针王葡萄”上市首日售出超32万杯,单日GMV环比增长200%。今年七夕,其与童涵春堂联名推出“爱情灵药”主题米酿系列,并通过小票连载“霸总与白月光”小说,在社媒引发热议,开创了节日营销的新路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新中式茶饮出海已到水到渠成的节点。”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已超5000家,成为行业出海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正在提升。朱丹蓬判断:“2026年之后,将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格局,低于2000家门店的小品牌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新茶饮不止于“饮”,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夕阳西下,茶饮店的灯光渐渐亮起。外卖员们依然穿梭在街头巷尾,将一杯杯茶饮送到等待的顾客手中。店里,老人们陆续离去,年轻人则开始增多,晚高峰即将到来。
从广西的荔枝园到广东的茶饮店,从外卖小哥手中的冰柠茶到白领桌上的茉莉奶白,新茶饮早已超越单纯的饮品范畴,成为一种融合了供应链效率、消费偏好与文化认同的现代生活方式。它不仅是口感的竞争,更是供应链、服务、文化与情绪价值的综合较量。
正如18岁的消费者小张所说:“我喝的不只是一杯茶,是一种放松、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表达。”未来,随着品牌集中度提高、出海步伐加快、消费者需求愈发细分,新茶饮市场的竞争将更趋复杂与深入。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消费者对便捷、个性与品质的追求不变,这个市场就仍有机会继续“火”下去。
文、图|记者 廖梦君 实习生 张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