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广州铁路博物馆2号馆库房,安放着一段布着岁月锈迹的钢轨。它并非普通工业遗物,而是中国援建非洲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坦赞铁路的“活化石”。
2月27日,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正式将建设坦赞铁路剩余的物资——一段长6.275米的P45钢轨捐赠并运抵广州铁路博物馆。一段钢轨将向人们默默述说半个世纪前的外交史诗。
坦赞铁路,中非友谊的丰碑。为建设坦赞铁路,中国先后派出了工程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高峰时期,中方有1.6万名工作人员在现场施工。历经5年零8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1976年7月14日,曾被西方舆论断言不可能建成的坦赞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令人驻足、动容的是,钢轨侧面的“出生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WP2·45kg/m·1974”钢印,虽经半个世纪风雨侵蚀,仍能清晰辨认。
专为适应非洲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打造的P45钢轨,每米自重达45公斤,其特殊之处在于技术标准远超当时国内通用标准。
这段承载着热血、智慧与友谊的钢轨,正在新时代续写传奇。如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非洲各国铁路产能合作进入又一波高潮。在相互尊重、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坦赞铁路精神指引下,中非友好合作的坦途愈发宽广。
正如钢轨上那一道道刻痕所昭示的,有些故事值得用钢铁身躯来镌刻,有些情谊注定会在岁月沉淀中愈发璀璨。
文|记者 严锦程
视频|记者 严锦程 素材由广铁宣提供
在广州铁路博物馆2号馆库房,安放着一段布着岁月锈迹的钢轨。它并非普通工业遗物,而是中国援建非洲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坦赞铁路的“活化石”。
2月27日,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正式将建设坦赞铁路剩余的物资——一段长6.275米的P45钢轨捐赠并运抵广州铁路博物馆。一段钢轨将向人们默默述说半个世纪前的外交史诗。
坦赞铁路,中非友谊的丰碑。为建设坦赞铁路,中国先后派出了工程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高峰时期,中方有1.6万名工作人员在现场施工。历经5年零8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1976年7月14日,曾被西方舆论断言不可能建成的坦赞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令人驻足、动容的是,钢轨侧面的“出生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WP2·45kg/m·1974”钢印,虽经半个世纪风雨侵蚀,仍能清晰辨认。
专为适应非洲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打造的P45钢轨,每米自重达45公斤,其特殊之处在于技术标准远超当时国内通用标准。
这段承载着热血、智慧与友谊的钢轨,正在新时代续写传奇。如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非洲各国铁路产能合作进入又一波高潮。在相互尊重、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坦赞铁路精神指引下,中非友好合作的坦途愈发宽广。
正如钢轨上那一道道刻痕所昭示的,有些故事值得用钢铁身躯来镌刻,有些情谊注定会在岁月沉淀中愈发璀璨。
文|记者 严锦程
视频|记者 严锦程 素材由广铁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