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疏勒(今新疆喀什市),是当时我国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邦。在东汉时代,疏勒很强盛,居民有二万一千户,胜兵三万余人。到了南北朝时期,疏勒先后遭受哒、突厥的役属,国力渐衰,胜兵只有二千人了。疏勒的“都城方五里。国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土多稻、粟、麻、麦、铜、铁、锡、雌黄”。
曹魏时期,疏勒每年派遣使臣到洛阳赠送方物。北魏太武帝太延三年、太延五年、太平真君十年(公元449年),文成帝兴安二年、太安元年(公元455年)、和平三年,宣武帝景明三年、正始四年、延昌元年,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凡十一次遣使聘魏,并馈赠方物。神龟元年一年中两次来使。在北魏文成帝末年,疏勒王遣使送来佛袈裟一件,据说把袈裟“置于猛火之上”,可以“经日不然(燃)”。这件袈裟大概是由石棉制成的。北朝末年,突厥势力崛起,疏勒受着突厥的役属。疏勒生产的粮食和铜、铁、锡等物资,“每岁常供送于突厥”(《北史·疏勒传》)。因此它更迫切地要求加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来摆脱被突厥、呎哒所役属的艰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