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周六)晚,殊途同行举办了一次关于“三孩政策”的线上讨论会,嘉宾介绍请详见:嘉宾介绍|关于三孩政策,她们怎么说?以下是讨论实录、要点整理、问卷结果以及个人感悟的呈现。
01:35 茶话会讨论:宏观政策之下对个体感受的关注
03:45 嘉宾自我介绍
10:36 伍斯勒不愿生育的两个主要原因
11:59 为什么选择生育?她们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14:55 李自责对婚育问题态度的转变
16:55 养娃的日常是怎样的?有感觉很累的时候吗?
23:27 厌厌的生育心路历程
32:03 会在政策鼓励下选择再生育吗?
41:48 生育不仅仅与经济问题相关
48:50 生育意愿低的根本原因:更多人意识到性别结构的不平等
50:07 理想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是什么样子的?
枣:我当全职妈妈,也就是在孩子一岁到三岁多的时候,我主要做了三块事情:首先是照顾,包括生活起居等;第二件是陪伴,更多是精神层面,包括读书,和孩子沟通交流、带TA出去玩,给予TA更多安全感和丰富的经历。第三就是家务,尤其是做饭,会觉得让孩子吃得好很重要,会花很多心思。但当时我会觉得自己不太有照顾自己的时间,很多精力会花在孩子和家庭身上,妈妈作为一个个体,对自我的关注偏少,这是会让我觉得累和难受的地方。
伍斯勒:这应该属于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我在微博上看到大家讨论自己的婚育状况,也是没有做好准备,当孩子来临的时候做一些经济理性的决策,这样的选择可能就会导致女性的事业暂时停顿下来。我会认为在事情发生之前大家应该和伴侣做一些讨论。
李自责:我之前其实对婚育持一个......不能说排斥吧,比较中立的态度,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像枣一样,有了爱情,有了婚姻,生育这样的事情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我现在状态就是,进入了一段比较稳定的感情之后,想法和之前相比有了一些改变。之前会认为我的(未来)伴侣会理所应当地认为他在家务、育儿方面不会承担太多责任,但是我现在的伴侣,无论是在家务,还是在育儿——因为我俩现在养猫——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婚育焦虑。
厌厌:从世俗上来说,我可能是一个比较自私,或者说比较自我的一个妈妈,我带孩子不会过多配合他们的时间和生活习惯,而是要他们来配合我。比如我平时做科研需要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那他们就要为我创造一个很安静的环境。可能有些妈妈会觉得这个不现实,但当我坚持的时候,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我个人事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如果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就没有办法在工作上投入更多。但是我不愿意把这看作一种牺牲,因为这是我的生活状态、我的命运,我既然选择了付出,就不希望把工作上时间与精力的“牺牲”看作不太情愿的代价。
二、国家目前在提高生育意愿方面的决心非常大,比如教育方面(学前教育、双减政策等),包括地方的经济补贴。这些政策会对你们的生育意愿有正向影响吗?
枣:我觉得不会有太大改变。攀枝花给予的经济补贴,这其实解决的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并且是我们家长最能够应付的部分。最大的阻力就是个人精力的投入。目前我的生活和一个孩子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但如果来第二个孩子,我又会投入一定的精力去达到某种平衡,但我现在还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次是教育,我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虽然国家政策会对学校教育做一些改变,但对家庭本身需要做的事情不会有太大影响。
厌厌:国家政策对我个人意愿来说没有影响。首先,我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什么教育、走什么样的方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知。再者,我们和父母辈相比有很多不良的现代生活习惯,我的身体无法像他们一样投入到这么多场生育中了。第三,在我母亲那一辈,经常会有大的带小的这样的习惯,但是在我们家,姐弟之间是非常平等的关系,我不可能要求姐姐在弟弟身上付出什么,我不会说出“因为你是大的所以应该让这小的”这样的话。
现在女性生育意愿低,是因为女性意识到了在生活、工作、社会上有很多的不平等,你的婚育只会加重这些不平等,更多孩子也只会加重这些问题。并且,如果未来真的需要劳动力,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去发展自动化、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让更多的女孩子进入到科技领域,进入到国家决策领域?我女儿她说想要学生命科学,会考虑研究人造子宫,当然可能只是小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女性更会从女性角度去发展技术、解决问题。
李自责:我最近正好看了一个学者的文章,说生育意愿低背后根本是两性的不平等,包括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生育会导致女性在职场上受到歧视,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涉及话语权、女性教育、家庭分工等,其实这些背后还包含着很多文化陋习,不太能用政策去改变。作为一个育龄女性,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减税、补贴、教育政策倾斜,而是把生育责任均摊到社会每个人身上,尤其是男性。
三、你们认为一个女性友好、儿童友好、生育友好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伍斯勒:让女性进入到决策层面。大家都在说“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所以大家生育意愿下降了”,这个话说到这里就断了。如果我们不追问下去,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女性懂得多了就不想生,那就不让她们懂这么多”,这是一个只想促进生育而不顾女性本身尊严和发展需求的人很容易得出来的结论,这是很恐怖的,就像《使女的故事》一样,女性就不要读书、不要工作了,回家生孩子吧。但我们女性能不能不受这样的母职惩罚,不因为天生拥有这样的能力却反而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
对我而言,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女性能够更充分的发展自我,能去学她们所想要学习的东西,能够不受基于性别差异的歧视,能够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的机会去做她们想要做的事情,在生育和带孩子这件事情上,男性也能够参与进来。
枣:我认为就是大家不会被这些问题困扰的时候。比如“母职惩罚”这样的概念不再存在,不会被催婚催生,大家不会受制于一些性别标签。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会被区分对待。
厌厌:我认为理想的状况是年轻的女孩子们,当她们离开大学,或者说受完学校教育,独自走向社会,不再受到来自各方的歧视,包括职场上的性骚扰等等。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父权制被消灭,女权的抗争能够得到实现。
李自责:我认为比较理想的社会就是国家能够大力解决职场性别歧视,能在设施上、机制上多给新手父母一些便利,再长远一些的话,希望“生育需要社会所有性别的参与,而不只是女性的事情”这样的理念能够普及。这些能够落实的话,对我的生育意愿有很大的正向影响。
此次问卷样本数量较少,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具有严谨性,因此不在此具体展示,但我们能够从参与者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对于影响生育意愿因素这个问题,排在前三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个人发展、经济条件、社会保障条件,并且在“其他考虑”这个选项中,有一些答卷给出了“性取向”、“夫妻相处模式”等考虑,前者指向了同样被问卷设计者忽视的、性少数群体的生育问题,后者指向了纵向“亲子关系”与横向“夫妻关系”这一议题。(“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费孝通,《乡土中国(修订版)》)
其次,针对“您期待什么样的生育政策”这个问题,男性群体提出住房保障、教育政策、经济补贴这样的诉求,也会提到“女性的就业保障”、“开放单身女性生育”此类和女性直接相关的政策;女性群体针对该问题的回答更为丰富,除了上述男性提到的内容,还提出公共设施(包括母婴设备、家庭卫生间等)、社会托育机构、家庭心理疏导、男女同时强制带薪休假等诉求,其中也不少答卷表示“不期待任何生育政策,充分尊重女性个人意愿”。
最后针对生育相关话题,也有人期待国家对“彩礼”、“离婚”等议题作正向引导,制定配套的支持政策,以及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文化传播上,鼓励让男性(父亲)全程参与到生育过程中。
李自责,一个知道自己不该自责,却始终在自责的李自责。
哈喽,欢迎来到“殊途同行”的播客栏目--姐妹互助(Sisterhood)小分队。
我们一直相信女性之间的生命体验更相近,更容易共情彼此的处境,从问题的本质出发进行梳理分析,姐妹互助的意义不可替代。
于是这档节目就诞生啦!
在这里,我们会请到不同领域的姐姐们来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生命故事,曾经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之道,帮助妹妹们排坑避雷,成为妹妹们最强有力的情感支撑,一同构建姐妹们的命运共同体。
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姐妹们生活中一个温暖的房间,一个安全的,值得信任的平台。我们会收集来自姐姐们的建议,陪着妹妹们度过人生道路中每一个迷茫无助的时刻,也和妹妹们分享每一次成功的喜悦。
感谢收听今天的“殊途同行”,欢迎你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我们希望与姐妹们一起,带着性别视角看世界,共建女性命运共同体。你可以通过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和Spotify收听我们的节目,或关注微博及微信公众号GPTE殊途同行。
如果你有任何的困惑,也欢迎你以#姐妹来信#为标题,在微信后台或微博用评论、私信或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的形式告诉我们你的困惑,我们将为你的任何问题做出答复,播客节目也将定期选取来信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