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存廢話題近日再度引發社會激烈討論,民眾對於「保留死刑能否彰顯正義」與「廢除死刑是否更具人道精神」看法分歧。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中,主持人李志華、林承志邀請特別來賓演相法師,從多年跑社會新聞的實務經驗與佛教「因果業力」的宗教視角出發,深入探究死刑存廢的多重面向,並呼籲以更正向的思維來推動社會制度改革。
節目首先提及多起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有人因情感糾紛或金錢債務糾紛鋌而走險,最終釀成重大傷亡。部分判例中,罪犯原遭判無期徒刑、服刑若干年後假釋出獄,再度犯下重罪的事實,也加深社會大眾對廢死的疑慮。對此,李志華認為:「死刑既然保留,就應有明確機制,包括嚴謹的審判程序與證據把關,才能避免冤案誤判,讓正義得到真正伸張。」
而林承志則認為,死刑被迅速執行,或許對被害者家屬形成某種「了結」,但若沒有相應的修復性措施與長期心理輔導,家屬的傷痛不一定能徹底平復。他也提到,「重刑或死刑,的確是社會對罪犯的嚇阻,但假如執行過程過於倉促、或罪犯缺乏深層反省空間,是否真的達到預期的懲罰與震懾效果,仍值得深入檢討。」
演相法師自述,出家前曾多年跑社會新聞,親眼見過許多血腥殘酷的命案現場,包含弒親、虐殺等極端案例。這些經驗在她出家之後,透過禪修才發現仍深刻影響著自己的內心。演相法師表示,佛教主張「不殺生」,認為任何蓄意奪人性命的行為都是重罪,同時也包括「自殺」在內,因生命絕非個人之私。出自佛教觀點,生死並非一刀兩斷的終結,而是牽涉前世今生的因果迴圈;加害者因無明或惡習,終至釀造悲劇,受害者家屬與整個社會同時承受連帶痛苦。
「但這並不代表佛教放任縱容惡行」,演相法師進一步指出,「佛教一方面強調法律必要的懲罰與制裁,同時也強調用悲憫與正念,讓罪犯有重新省思與改過的可能性。若整個社會機制能提供輔導重塑與真誠懺悔的管道,即使最殘酷的犯罪,也或許能透過深層反省,來減少未來再犯的機會。」
探討死刑存廢之餘,演相法師認為秉持「正念」、「同理心」的重要性。演相法師分享,自己曾在法會上為曾經採訪過的命案加害者與受害者一同祈福超度,就是希望以慈悲之心化解憎恨,更提醒後人警惕暴力的循環…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