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紐倫堡的街道上,有一間胡桃鉗娃娃的專賣店。這個城市就是德國浪漫主義作家霍夫曼(1776-1822)在1816年撰寫故事『胡桃鉗與老鼠王』的背景地。
故事描寫著每年聖誕夜的夜晚,兄弟姐妹們聚集在一起,聆聽著遠方傳來的樂聲,天使歌唱報佳音 ,等待並領受耶穌前來。孩子們把每一年的耶誕禮物小心呵護地放在櫃子的層架上 ,不時拿出來把玩、欣賞。
1892年時,作曲家柴可夫斯與編舞家珀蒂帕 (Petipa)根據這個故事,攜手創造出15首胡桃鉗組曲與編出兩大幕的芭蕾舞劇。
芭蕾舞劇的劇情由大仲馬改編,描述小女孩克拉拉在平安夜午夜12點,當鐘聲響起時,奇妙的事發生了:她心愛的玩偶化身為王子,他們一起對抗鼠王,有一連串冒險、奇幻的旅程等待著他們…
之後胡桃鉗帶著克拉拉來到糖果王國,王國的大門是葡萄乾甜麵包做的。那兒有一大片糖果草原,有白糖做的小人在跳舞,他們經過流著檸檬氣泡水的河流,走過橘子森林,來到了薑餅人的村莊以及仙子們跳舞歡迎他們的場景等等。
原版本這段音樂創作是使用特殊的鋼片琴演奏,它的聲音介於鋼琴與提琴之間,非常精緻,完美襯托仙子輕盈跳舞的形象。
這個在耶誕前夕的『胡桃鉗』組曲與芭蕾舞劇,處處充滿驚喜,也帶給觀眾許多歡樂,這100多年以來,這齣舞劇已成為許多地方在聖誕節歡慶的活動之一了。
藉由克拉拉對胡桃鉗的喜愛而發生一連串的冒險故事,介紹這一首耳熟能詳的曲子《糖梅仙子之舞》來 歡慶待降節主日『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