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宋齐梁的更替》二


Listen Later

-力始的。 宋文帝立子劭为太子,“以宗室强盛,虑有内难,特加东宫兵,使与羽林相若,至有实甲万人"(《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后来文帝又想废掉他,另立太子。太子劭先发制人,于元嘉三十年二月,率东宫兵人宫杀文帝及宰相江湛、徐湛之、王僧绰等,自立为帝。这时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刘骏出为江州刺史,正带领江、豫、荆、雍四州的军队去攻打大别山以南的少数兄弟族五水“蛮”,听说父亲被杀,就利用这支武装力量传檄州镇,声讨刘劭。讨伐军很快就推进到新亭(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依山修筑营垒。刘劭出兵迎战失利,退守台城(建康有三城,中为台城, 皇帝所居,也有居民;西为石头城,禁军驻屯之所;东为东府城, 宰相录尚书事兼扬州刺史所居,亦有甲士数千人守卫),束手无策。大将军、江夏王刘义恭(刘裕第五子)弃家逃奔刘骏,刘劭杀义恭十二子及有旧恨的宗室长沙嗣王刘瑾、临川嗣王刘晔等多人。到五月四日,台城就被攻破,刘骏杀刘劭及其四子,又杀劭同党始兴王刘濬(文帝第二子)及其三子。王室间子杀父、 弟杀兄的丑剧不断演出。当时民间有一首歌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魏书·岛夷刘裕传》)。反映了人民对统治集团内部骨肉相残的丑恶行径的鄙夷态度。
刘骏即帝位,是为孝武帝。孝武帝即位不久,因荆州是上游重镇,不愿意让他叔父南郡王刘义宣(刘裕第六子)久任荆州刺史,于是内调义宣为承相、扬州刺史。义宣在荆州十年,财富兵强,举兵不受代。他率水军十万,“舳舻数百里”,沿流而下,江州刺史臧质、南豫州(治寿阳,今安徽寿县)刺史鲁爽等起兵响应。 孝武帝一面派遣大将沈庆之率军在小岘(今安徽合肥市东)一带击杀了鲁爽,解除了北面的威胁;一面遣王玄谟、柳元景率领水陆大军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梁山(今安徽当涂西南) 一带和义宣、臧质的叛军进行决战。结果叛军大败,义宣单舸逃到江陵,并其诸子,均为孝武帝新任的荆州刺史朱修之所杀。藏质亦逃至武昌,为人所杀。
孝武帝在位的短短十年中,还先后杀了他的弟弟南平王刘铄(文帝第四子)、武昌王刘浑(文帝第十子)、海陵王刘休茂(文帝第十四子)及竟陵王刘诞(文帝第六子)等。尤其是刘诞,大明三年(公元459年)为南兖州(镇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刺史,孝武帝因疑忌他而派大军围攻广陵,及城破,孝武帝下令屠城,把城中五尺以上的男丁,全部斩首,死者数千人,城中全部女口也作为“军赏”,分赐给屠城有功的将领充当奴婢。可见在他们兄弟互相残杀的过程中,更遭殃的还是南朝人民。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