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IN新聞

送神求灶君說好話 頭香不用搶重點自己拜 #送神 #灶君 #頭香 #信仰 #艾瑞克引新聞


Listen Later


「送神日有一個重點,拜拜時間越早越好。因為據說你們家灶君越早上去,他就離玉皇上帝越靠近,只要能多美言幾句,你們家今年就會越好運。」即將迎接農曆新年前夕,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特別節目,邀請了解籤達人、民俗專家黃彥昇老師,為觀眾帶來實用的過年開運指南。黃彥昇指出,年節習俗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體現,更能為來年帶來好運。「從清屯、送神到過年接神,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祝福與吉祥的寓意,只要心誠則靈,所有的準備不僅是在外在形式上的表達,更是給自己與家人一份安心和祝福的力量。」



每逢年關將至,家庭大掃除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是為了清潔居家,更象徵著去舊迎新、祈求新年的吉祥平安。特別是家中供奉的神桌,清理過程需特別謹慎。黃彥昇表示:「在傳統習俗認為,神明的香爐不可隨意移動,清潔時應以乾布擦拭,避免用水。如果家中供奉有神像,則需先稟報神明,表達敬意。神像的清理,多由家中長輩進行,並依據神明形象性別,由男性或女性長輩處理,以示對神明的尊敬。」


拜灶君的起源,最初作早期人們心目中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家中守護神;既掌管飲食、又守護家中的用火安全,因此灶君在古代家庭信仰中,地位極高。傳統上,大部人認為灶君多為男性形象,俗稱「灶神」、「灶王」、「灶王公」,道教稱為「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但也有部分地區流傳有女性灶神的說法,為崑崙山上一老母,俗稱為「崑崙老母」、「雲種火老母」或「種火老母元君」。


農曆臘月二十四日,是傳統送神的重要日子。作為家庭的「稽核官」,灶君被賦予監督一家人善惡行為的職責,並於送神日當天,上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


送神時,黃彥昇建議供品多以甜點為主,例如麥芽糖、糕點,寓意「嘴甜甜、說好話。」黃彥昇幽默地表示:「這些準備就像學生準備口試時為教授準備點心,讓灶君忙著吃,也許就少了些批評,多了些祝福!」。一些家庭還會在廚房供奉灶君畫像或紅紙,以延續對灶君的崇敬之情,即使現代廚房不再設置傳統大灶,這一習俗仍被許多家庭保留。


送神隔天,即農曆臘月二十五日,被稱為「天神下降」。傳統民俗認為,送走灶君後,玉皇大帝將派遣天兵天將降臨人間,稽查灶君的述職內容是否屬實。這一天,家庭會舉行簡單的接神儀式,以示歡迎並祈求天神庇佑。


除夕夜過了子時,大年初一來到,許多人會趕往附近的廟宇插上新年的第一柱香,祈求一年的平安順遂。對此,黃彥昇特別強調:「頭香,我們不鼓勵一定要用搶的,頭香其實指的是,你農曆新年過後向神明拜拜時,所燒的第一炷香。你要拜哪一間廟,你可以自己決定,所以每個人的第一柱香都是頭香,不用擔心搶輸別人。」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艾瑞克IN新聞By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資深媒體人李彥謀、資深媒體人李志華、資深媒體人李書璇、資深媒體人林忠勳、體育主播楊博智、資深媒體人林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