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谈

Special.小火轮


Listen Later

LY因与父母聊天回忆“小火轮”而对内河航运产生好奇,于是有了这期节目

  1. 内河航运的好奇起源:与父母聊天,他们回忆乘“小火轮”通过江南水网去乡下亲戚家,码头、水道如今已变,引发作者对内河航运的好奇,此前作者对蒸汽船的印象来自老动画、老电影和乔治·R·R·马丁的短篇小说《热夜之梦》。
  2. 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方蒸汽船:当时是蒸汽船的黄金时代,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蒸汽船像流动的市集和仓库,满载农产品、工业制品和乘客,还影响了沿岸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3. 中国早期轮船“宝顺轮”:1854年宁波船帮购置,原为商船,为护航改装,是“明轮”船,其寿命长达30余年,远超当时多数蒸汽船。
  4. 《海上花列传》中的轮船:1892年开始连载的该小说三次提到轮船,不同身份的人乘坐的轮船有区别,此时轮船推进系统已被螺旋桨替代,木质船体被钢质壳体取代,长江沿线有商业轮船通航,但内河客运仍属禁区。
  5. 韩邦庆呼吁放开内河航运:1890年他发表文章,回顾小火轮推广历史,剖析未能通行内河的原因是既得利益集团与地方官员阻挠,提出“有序推广、差别保护”的折中方案。
  6. 《马关条约》打破内河航运局面: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该条约,增开通商口岸,规定日本轮船可驶入长江流域及内河,日本政府补贴长江航运业,列强要求“最惠国待遇”,清政府难以阻止内河航运。
  7. 日本人在华的其他活动:1896年教授学者型间谍宗方小太郎和姚文藻收购《字林汉报》,为日本利益进行“文力征伐”,《汉报》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力。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巴士谈By 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