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约了另外一对好朋友来一起讨论如何面对日常中因为家务中引发的伴侣争吵。希望在这一个小时的例子里,我们能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些许线索:围绕家务的吵架能避免嘛,情侣间可以在家务不满&摩擦下找到怎样的良性互动可能?
在准备的阶段,我们分别给两人提了几个小问题,并且请他们不要沟通结果。问题如下:
你喜欢的家务和不喜欢的家务分别是什么?
你感知的家务分工是怎样的,如果满分是5分,你会打几分?第一个问题来自非常普遍的现象:做饭、下厨是一件越来越充盈生活情调的家务;但洗碗却是折磨。我们在《The Sociology of Housework》里也能读到,大多数女性在家务中能展现出比较共通的偏好的。所以那些不受欢迎的家务是如何在两人中分配的,以及如何在分配中抚平被剥削感?
第二个问题则启发于《the second shift》里做的一个调研:夫妻之间对于自己承担家务比例的认知几乎都有多多少少的差异。
结尾处,六夕提到研究表示丈夫的家务参与度会随着孩子出生而增加。我们回家后重新搜寻了一遍,发现记反了:孩子出生后,男人的家务参与比例会重新降低 。男人不行!
《The Second Shift》中文版名称:《职场妈妈不下班:第二轮版与未完成的家庭革命》三联书店, 2021年7月出版
《The Sociology of Housework》中文版名称:《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9月出版
在我们的交谈中发现,我们经常从父母在家务方面的偏好和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解释自己的家务观念。即使同样拥有一位非常注重家务卫生的家长,钉子和大头对于家务的认知却有不少截然不同的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更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我们是在父母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学习如何改善自己的亲密关系。而家务只是这场学习和练习中的因变量。
在约定录音日的前一天,我们遇到了木子,她似乎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大头如何回答我们的问题。她两次提到「大头肯定会疯狂吐槽我的」。事实如何,大家一定要听到最后,一定能找到答案!在回家的路上,上海已经有些燥热的晚风并未影响舒畅的心情。正如让我们认识的播客主理人所说的,「去研究一个东西如何坏远没有研究如何好重要」,家务的分配公平性和剥削感真的问题,在所有伴侣间都会出现,同居一个月的,在一起六年的和在一起十数年的,都会。除了追求一份几乎不可能的对半分家务清单外,我们还能如何将它融入一份良好的亲密关系中?
「种花是你个人的爱好,所以清扫土渣不能算家务」,真实的难度正在于此:涵盖整个居住空间所需的家务劳动 VS 两人各自对家务的不同认知。无法达成总量的共识下如何平均分配?
如果男朋友要在家里挂上一副完全不搭的画该怎么办
两人的家务标准不同造成的亲密关系中的被剥削感要如何处理?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家务往往只是导火索,背后是各自在所有地方积累的怨气。那要怎么办?bgm:RADWIMPS-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