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他的心不像他祖大卫的心”——2019年2月3日主日讲章/晓峰 牧师


Listen Later



经文:王上十四21-十五8节
首先祝愿大家春节期间,出入平安,主恩同在。
列王纪上前十一章主要记录了所罗门王朝的兴起与荣耀,十二章到十四章前半段主要记录了王国分裂和北国耶罗波安王朝的兴起过程。然后从十四章21节开始直到列王纪下的十七章就开始了长达两百零八年的南北两国共存历史,这两百年间两国有过敌对、有过交好,今天所分享的罗波安与其子亚比央作犹大王时期,正是与北国敌意最大的一段历史,表现为他们“与耶罗波安时常争战”。但是这争战却是神所不喜悦的事情。
//这两百年南北两国历史的记录是按照先写南国犹大王朝然后记录北国各王朝的顺序,每一个王朝的记录格式基本为导言、事迹和结语。导言的结构是王的登基时间、年龄、在位时间、母亲是谁(通常犹大王朝才有)、评价。登基时间则是以对方王朝君王的纪年来记录本国君王的登基。结语是这位王其余事项记录的典籍,埋葬地,谁接续作王等。
一、罗波安
这是南国犹大的第一位王,此时北国以色列的第一位王是耶罗波安。这两人就开启了南北两国共存的历史,但这两人却一生为敌。
1、“罗波安的母亲名叫拿玛,是亚扪人”
在十四章这段关于罗波安一生的经文中,两次重复提到罗波安的“母亲名叫拿玛,是亚扪人”,并且一前一后形成对罗波安生平的一个框架,这不得不令我们思想,这是否是在暗示罗波安的失败与他的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否更进一步在暗示,罗波安的失败来自其父所罗门对于外邦女子的宠爱(王上十一1)。



每当圣经特别提到一个人的母亲是谁的时候,其实是在提醒读者,这个人的生命状态和行事选择受他母亲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当提名论到某个女子的时候,若是她行善则是上帝对其的记念,若是她行恶就是上帝对其犯罪的关注。//任何一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行的在上帝面前交账,无论这人是否站在某个重要的职位上,在背后施加压力、展示影响力,同样被上帝知晓和监察。



2、“犹大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尤其是,在提到罗波安的母亲是亚扪人拿玛之后,马上就提到了犹大人拜偶像的恶行。这就暗示了犹大人的拜偶像与罗波安的母亲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段经文中论到犹大人的堕落状况其实非常严重,犹大信仰状况堕落之深度与北国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比北国还要差,因为这里提到“犹大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犯罪触动他的愤恨,比他们列祖更甚”。列祖可以上溯到旷野时期以色列人的悖逆和拜偶像,从拜金牛犊的层面来说,北国耶罗波安只不过是对列祖的效仿,但南国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筑坛,立柱像和木偶,国中也有娈童,犹大人效法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赶出的外邦人,行一切可憎恶的事”,这是自以色列人出埃及以来未曾有过的事,即便是刚出埃及的旷野时期和刚进迦南的士师时期都没有像现在以色列人这样,可以说,所罗门王朝在兴盛的同时,也打开了以色列人系统性地偶像崇拜的大门。而且,因为耶罗波安拜金牛犊和私设节期与祭司,利未人和祭司都从北国撤离回耶路撒冷了,按说南国犹大人拥有如此丰厚的正统信仰资源,其信仰状况应当远超过北国才对,但实际上他们虽然不拜金牛犊,却拜更加邪恶的外邦的偶像。
这里就已经暗示了,将来犹大也会被从迦南地上赶出去,就像耶和华藉着他们赶出罪恶满盈的亚摩利人一样。只不过因为大卫的缘故他们的灯光就比北国多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而且,经文并未直接说“罗波安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后续对于南北两国诸王的评价一般直接就说“某某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但是对于罗波安却没有这样的直接责备,反而是对整体犹大百姓的责备:“犹大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就表明了当时犹大国信仰堕落的状况并非是罗波安直接导致的,而是由罗波安所“继承的”。罗波安的问题并非是耸动犹大人拜偶像的问题,而是他当如何处理百姓拜偶像的问题。君王之于国民有两个方面的责任,第一就是作为王对于百姓拜偶像的罪有责任去管束和处理。第二,作为王他有责任引导百姓知晓耶和华的律法并遵行。罗波安若对于犹大人拜偶像觉得无所谓,无动于衷,无所作为,这就是他的罪了。事实上,罗波安的确对于犹大人拜偶像的事情并不那么重视,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他心里一心所想的大事乃是战胜耶罗波安,收复北方。神所看重的事情,他轻视;神所禁止的事,他执意去行。“祸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通达的人”(赛五21)。



3、“埃及王示撒上来攻取耶路撒冷”



罗波安不怎么看重犹大人的信仰状况,但上帝却看重。罗波安不管束禁止拜偶像的罪,耶和华神就派外邦君王来管教自己的子民(被外邦介入那就是羞辱和灾难了)。因此,埃及王示撒攻入了耶路撒冷。这是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作王期间的另一件大事,示撒入侵宣告了所罗门王朝的荣耀和富有完全结束了(王国分裂为第一大事,统一王朝顷刻间就瓦解了)。



同时这也宣告了所罗门之前所采用与外邦联姻政治策略的失败,甚至这是一种讽刺,人自以为有智慧却落在自己的网罗里;因为在所罗门所娶的诸多外邦女子中,他格外看重埃及公主(王上三1,七8),这种对埃及公主的重视中对于埃及国力的看重和依靠占据了很大的成分。但就是所罗门所看重的埃及却成为了上帝子民的抢掠和羞辱。



更重要地,这显明了上帝对于犹大国的怒气和审判,正如历代志所说的那样“埃及王示撒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因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华”(代下十二2)。但因为罗波安听了先知责备的话,就蒙恩没有亡国,示撒只是“夺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尽都带走,又夺去所罗门制造的金盾牌”(王上十四26)。这是耶路撒冷在大卫王朝之后第一次被外邦攻破,第一次财宝被掳。这一幕正是对于所罗门王朝辉煌逝去的宣告,荣光不再了。



4、“罗波安王制造铜盾牌代替那金盾牌”
因此,后面马上就说明,南国犹大这次被埃及抢掠在经济上所遭遇的重创,到了一个程度罗波安只能用铜来铸造替代盾牌。之前在论到所罗门王朝的荣华时曾说“所罗门王一切的饮器都是金子的;黎巴嫩林宫里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了什么”(王上十21),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得什么,但如今他儿子罗波安连银盾牌都打造不起了。



另一方面,罗波安在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制造铜盾牌代替被抢走的金盾牌呢?一般来说,合宜的灵性反应是,被抢走了金盾牌,就接受这个事情,就让盾牌空缺,甚至可以写哀歌记念圣城和圣殿所遭遇的失败和羞辱,以此来作为真悔改的标记以及对后世的警诫。显然,罗波安并没有从这样属灵的角度来解读示撒的入侵和抢掠,他反而竭力掩饰犹大虚弱被欺凌的事实,他所掩饰的其实是上帝的管教作为。罗波安还活在父亲所罗门的光环里,他不能接受他的时代和他父亲时代的不同,他还想保有所罗门王朝那样的荣耀和富足。因此,他始终不能接受上帝把荣光挪去的事实,反而他一方面想要掩饰这种荣耀离开的失败和凄凉,另一方面他还想恢复过去的荣耀。



这就是罗波安作王的执政理念,不是照着上帝的意思,而是照着自己心里不服上帝的想法。甚至他里面有一种惧怕。他的惧怕与北国自己的对手——另一位王耶罗波安一样,他怕臣民每次看到所罗门打造的金盾牌的缺失,就想到自己的战败,因此就会不再拥戴他,就会质疑他的王位、质疑的他的能力,他惧怕失去民心,惧怕民众的批评和议论,就如同耶罗波安惧怕北方支派的人因去耶路撒冷圣殿朝见神而自己的王位不稳固一样。用铜盾牌代替金盾牌,这种欲盖弥彰、自欺欺人的手段,将罗波安内心不是从神来的那种属人的渴望和恐惧显露无遗。



5、罗波安离世



然后就是对于罗波安王朝格式化总结的记录。列王纪作者对于罗波安生平的记载只写了示撒攻入圣城抢走财宝的事件,及他铸造铜盾牌,其余的事都没有写在这里,可能除这件事之外的事情在作者看来都不重要。



但需要留意的是,列王纪作者在写到罗波安王朝的结语时,有一句似乎不应当放在结语部分的话“罗波安与耶罗波安时常争战”,这句话按说应当与示撒攻入耶路撒冷放在一起,作为罗波安在位时的大事记。这个好像插入语的写作手法,其实是在回应了解罗波安王朝历史的人对于列王纪作者只记载示撒攻城的质疑。可能了解罗波安王朝的人会说,罗波安王朝除了被示撒攻击这件事之外还有很多值得记载的事件啊,比如罗波安三年的励精图治,修筑坚固城,囤积粮草武器,积蓄力量,准备一统南北两国,这难道还不算是雄图大志吗?为何你一件都不提呢?这就是列王纪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来思想:为何只写了示撒攻城这件事呢?之所以不记叙罗波安一生所行的其他事,并非是列王纪作者不了解而漏下了,反而作者很清楚罗波安都做了什么,也知道在众人看来包括在罗波安看来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收复北国,与耶罗波安争战)。



但列王纪的作者有意不提这些犹大众人以为重要的事情,反而在写下罗波安王朝结语时才提起,乃是为了责备。是为要表明,罗波安一生都不明白上帝的心意,包括犹大众人灵性俱都麻痹;他们看示撒攻入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