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他们因着信过红海如行干地——2016年6月26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3.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6/06/2016-e5-b9-b46-e6-9c-8826-e6-97-a5-e8-af-81-e9-81-93-e5-bd-95-e9-9f-b3.mp3

【来11:29】 他们因着信,过红海如行干地。埃及人试着要过去,就被吞灭了。
【来11:30】 以色列人因着信,围绕耶利哥城七日,城墙就倒塌了。
【出14:22】 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我们这一段时间一直分享《希伯来书》十一章中那些上古圣徒的信心,从亚伯、以诺、挪亚,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到摩西,所论到的都是这些前辈圣徒个人层面的信心,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则是论到了一个特殊类型的信心,那就是以色列人整体的信心表达。

我们需要再次提到《希伯来书》十一章所论到的信心的内涵,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而本章中这些信心前辈的信心都是指向了将来的事情,比如以诺的信心指向了基督的再来,挪亚的信心指向了120年之后的大洪水的审判,亚伯拉罕的信心指向了将来关于土地、国度、君王、救赎的应验,而亚伯和摩西的信心则都是指向了对于将来天上的盼望,因此他们都轻看今世的所得。那么我们今日所看到的以色列人的信心,似乎与“所望之事和未见之事”不那么直接相关联,他们的信心指向都很近,甚至说只是指向了几分钟之后,几个小时、几天之后事情的信心。但这信心的实质依然是对未见之事的确据,他们相信上帝必定成就祂所说的话。

以色列人作为一个整体的信心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件事情上,一过红海,二进迦南。这两个事件也是以色列历史中最值得记念的两个大事件。而且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两个事件也分别代表了两代以色列人的信心高峰,《希伯来书》的作者在这两节经文中所提到的这两个信心事件前后相隔了40年,过红海是在出埃及时的整体信心事件,绕耶利哥城是在进入迦南之后的整体信心事件。

一、以色列人过红海

我们先来看第一代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的过程中,即将进入旷野的时候所遇见的第一次危机和第一次信心的考验。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以色列人过红海的背景:摩西在米甸放羊四十年之后,被上帝呼召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带离埃及,但正如上帝预先告知的那样,法老心刚硬不会同意。耶和华上帝以十灾令法老惧怕,法老就不得不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可以色列人刚一走,法老马上就变心后悔了,于是又派军兵来追以色列人,当时派出了六百辆特选的车和埃及所有的车,每车都配有军兵长(出十四7),这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事力量了。而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所选的路线方面似乎有意走了一些弯路,上帝没有带领他们走一条近路,因为走近路会直接面对埃及的驻军,以色列人会因为惧怕打仗而返回埃及的(出十三17),上帝就让以色列人走了一条“绕远”的路,并扎营在红海边上的巴力洗分。这是一个不能逃跑必须面对的地方。最精锐的部队在本土追击,一群“乌合之众”拖家带口地绕路而行,不出所料地以色列人被埃及军队给追上了。但我们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出埃及所走的路线,安营扎寨的地点,以及法老的心意,都是上帝有意的安排。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此时前有大海,后有追兵,无处可逃的绝境是上帝让他们面对的。

1. 发怨言的以色列人

【出14:10】 法老临近的时候,以色列人举目看见埃及人赶来,就甚惧怕,向耶和华哀求。

【出14:11】 他们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出14:12】 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不要搅扰我们,容我们服事埃及人吗?因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

我们知道第一代以色列人被称许的地方并不多,他们整体上是悖逆和不信的一代,他们主要被用于做反面例子的借鉴。这种不信此时就显出来了。在前是大海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以色列人没有信心,内心惊慌、恐惧而绝望,他们都没有遇见过这么危险的事情,他们以为法老已经同意了,他们就可以平平安安地离开埃及了,谁知道法老出尔反尔,竟然还派了强大的军队来追击,这是要灭族绝种的危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向耶和华哀求”,他们也同时对摩西发怨言,相对于离开埃及要面临灭顶之灾的可能,还不如在埃及受苦被奴役呢。他们的怨言,首先表明他们在出埃及时信心的层次,并不是出于对当年他们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领受应许的期盼而出埃及的,他们只是因为在埃及被法老苦待而痛苦,想要脱离每天做苦工的奴役,想要一种更自由和幸福的生活才跟着摩西出埃及的,但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属天的自由和幸福,而是一种属世界的。他们对摩西发怨言表明他们没有想到出埃及竟然会遇见这么大的挑战,他们真实的想法是早知道这样就不出来了。其次,此时面对绝境他们对上帝的哀求也不是对上帝大有信心,而是一种在绝境之下无可依靠,无可逃跑的时候,不得不向神呼求的信心,这是“被逼无奈”的一种信心。

这样的“信心”基础,使得以色列人在整体遇见危机的时候就会发怨言。抱怨是人之常情,只是神不喜悦这种人之常情。怨言也表示他们认为这个危机的状况是摩西的决策所导致的,所以摩西要为民族危机来负责;然后,他们也认为这种危机是没有办法来解决的,只能等死。因此,发怨言就显明了他们这个时候既不相信是上帝打发摩西带领他们到此地的,也不相信上帝有办法救他们脱离这样的绝境。

// 当然,我们不要轻看这样的软弱的信心哀求,这也比出卖主耶稣的犹大要好,他知道错了,宁可出去吊死也不愿意转向神求怜悯和帮助。有时候,人们信心软弱到可能连求神的心都没有了,但以色列人此时至少还在求神。

2. 摩西的信心

以色列人可以在危难关头来找摩西,摩西该找谁呢?摩西就来找耶和华上帝。摩西跟以色列人众人所不同的在于摩西对于今日所遇见的危难有着一个属天的眼光,他知道这是上帝带领以色列人来到这里的。所以,在以色列众人都恐惧的时候,摩西却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做声”(出十四13)。

那么此时摩西是不是没有一点紧张,没有一点害怕呢?其实,摩西的内心应当也是紧张的,甚至有一些害怕。但是上帝早已经有话语临到摩西,已经告诉摩西法老要追赶他们(出十四4),但也告诉摩西:“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出十四13),摩西因此就知道上帝把他们放在绝境,上帝也必定出手,上帝必定为以色列人争战,但上帝会以怎样的方式来除灭埃及的军队,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救以色列人呢?这一点摩西应当也不知道,他在看见埃及军兵逼近,听到以色列人向他发怨言的时候,他只从上帝领受了必定出手拯救的话,他还没有领受上帝具体会怎样出手的话语启示。也就是说,这一刻摩西还不知道上帝会以分开红海的神迹方式来做成拯救的工。所以,这一刻摩西也一定在紧张中问神,下一步我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上帝才告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往前就,你举手向海伸杖,把水分开,以色列人要下海走干地”(出十四15-16)。

可见,面对危险和难处摩西和以色列人是一样的,都会有紧张、惊慌和害怕,这个害怕都表现在向上帝的哀求上,这一点没什么问题,以色列人在惧怕的时候哀求上帝是好的。摩西也哀求了,因为后面上帝略带责备地对摩西说:“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出十四15)。但是摩西和以色列人却有不同,就是以色列人在哀求之后发现似乎上帝没有解除他们内心的恐惧也没有解决当前的危机,于是就将对问题的惧怕转化为对摩西的怨言和愤怒,这在罪人中是通常的人性反应,但这并不能解决他们内心里面的恐惧;而摩西则没有向神发怨言而是在听到上帝的命令之后,在战战兢兢中顺服了上帝的命令,将百姓当做的事宣告出来,将自己手中的杖向着红海伸出去。

摩西的信心特点在这个事件中是次序上先于以色列人,和内在上的坚定。摩西先领受了应对危机的话语,也先以顺服表达了他对上帝话语的信心。

3. 以色列人的信心

而以色列人的信心是在摩西的信心引导之下的信心。在这个事件中,是先藉着摩西的信心和顺服让以色列人看到海水立起成垒的神迹,然后才有后续以色列人走过去的信心。以色列人的信心是看到神迹之后的信心。让海水分开,从海中走过的解决方案和信心是上帝先赐给摩西的。在以色列人亲眼看到了水被分开、立起如垒的神迹奇事之前,他们并不知道上帝要这么做,也就谈不上对此的信心了。所以,以色列人凭着信心过红海的具体内涵不是他们相信上帝必定会分开红海,而是他们在看到神迹之后敢于走过去的信心。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4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