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上古的圣人才会把有为变成无为,把帝王的有为当成失职,当成一种愚昧。只有真正无为的人,他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帝王。汉初文景之治是无为,到了汉武帝搞有为,结果就把家当基本上玩光。汉武帝以后,昭帝、宣帝还是恢复到汉文帝的无为而治,西汉王朝之后才得以延存近百年。东汉年间几个皇帝基本上都是无为而治。当然无为而治也有它自身的一些麻烦,主要是组织机构上的一些麻烦,像外戚专政、宦官专政引起的这些麻烦。到了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还是搞了点无为而治,尽管是有为兼搭着无为,无为兼搭着有为,搞得还比较好。包括宋朝的皇帝,都还搞得比较好,在有为时要尽量地无为。
王安石变法就是有为,有为本来是想办成好事,结果弄成坏事。河南人至今耿耿于怀,女真人入侵后,从此中原就失去了地位,文化的失落,政治的失落,经济的失落,近千年没有翻身。河南自从“靖康之变”以后就一落千丈,把账都算在王安石身上,让王安石背了黑锅。
当然,历史的事情我们不说是非,也没有资格去说是非。用道家的学说来看,这一切都是大道在运行,人算不如天算。宋代的时候,按现在通用的GDP计算法,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根本不能和中原比。那些游牧民族纯粹是一穷二白,饭都没有的吃,一无所有。但他们就可以把当时占据世界财富三分之一、最繁荣的帝国给灭了,轻而易举就夺了。不仅是中国,中亚那几个突厥汗国,包括斯拉夫那边的,都被蒙古人弄得七零八落。他们不富裕吗?没有战斗力吗?人家的武器装备也好,粮草供应也好,守城的器具也好,防御性的这些科学技术都远远超过了蒙古人,但最终都被蒙古人灭了。
清朝灭明就更荒唐。大明帝国守辽东的部队兵精粮足,铠甲又厚,玩的是最现代化的战斗武器,红衣大炮呀,据说努尔哈赤死在那上面,皇太极也死在那上面。满人有什么东西?除了有点骑兵冷兵器,什么都没有。就是这样,堂堂大明帝国,莫名其妙地一亡李自成,二亡满人。满人穷得叮当响,起家不过二十几年,仅几十、百把万人,就灭了明朝。明朝崇祯年间,汉族人口上亿,北京和江南肥得流油。但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加上灾荒,老百姓造反。大明王朝一忧辽东,二忧流寇,军队缺饷。崇祯皇帝求爷爷告奶奶,求这些皇亲国戚,各部大臣捐点钱,一百万都拿不出来。李自成攻破北京,把鞭子一举,轻而易举就搜出一千多万两银子。
政治的最高原则
“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这个原则很明白,特别是当领导的要明白。君上无为是个原则,如果上下都无为会怎么样?当领导无为,下边的也去无为,这是“下与上同德”,这下没有了尊卑贵贱之分,你要想让他听你的指挥和领导就不行了,那么“下与上同德”就“不臣”。“不臣”,就失去了臣道,失去了为臣的规范,各级政府的职能被阉割掉,国家机器就无法运转了。
“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臣下应该有为,君上应该无为。但是你君上也去有为,臣下也去有为,上下争权,那么就上下同道,大家都走的一条路,那就没有规矩可言了。“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不主”就是不君,君不君,臣不臣。中枢神经亢奋,就会扰乱五脏六腑的和谐。大小事都去管,还要百官干什么?若百官只作摆设而无用,同样也是“不主”。如果臣下无为,那就没有尊卑主从,政令就成为废纸。所以君上应该无为,臣下应该有为。如果上也去有为,对不起,你这个当皇帝的没当好,失去你的职责,就叫君不君。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这是根本原则,处于上的,必须“无为”,天下为“我”所用,只有自己处在“无为”上,天下才能为“我”所用。下,必有所为,就是下面这些基层干部应当有所作为。农民不种地怎么行?工人不上班怎么行?干部们不作为怎么行?所以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所为。“有为为天下用”,这个天下才能养得起来,国家机器也才转得起来。“此不易之道也”,这是根本之道,不能变。所以,政治的最高原则就是这个。最高原则说起来也很简单,但要把这根弦调顺则很不容易。怎样把这根弦调好?我们就要看到这个“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我们要把关键词抽出来,这一节就是纲领了。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所以古代王天下、料理天下了不起的圣王们,“知虽落天地”,他的智慧包裹天地,非常了不起。但是“不自虑”,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好像没有考虑什么问题,不自以为是,就是不打妄想,不兴妖作怪,不这里去那里去地搞什么东西。他是处于“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虚一而静”的这种状态。我们反复讲,我们平常过日子讲修为,应该有什么样的状态?那么就是要处于这种状态——“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
“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要留意,这个“辩”,就是我们精神的根本,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和各种文化的源头。人类靠“辩”这个精神力量和源头,才能把精神世界乃至人类的文明建立起来,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建立起来。“雕万物”,拿康德的话来说,“人类为自然界立法”;用庄子的话来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圣人作而万物睹”。我们人类文明的一切,哪一样不是精神变出来的?哪一样不是人的意识把它刻画出来的?不管自然规律也好,物理学、化学、工程技术、声光电气,哪一样不是人类的精神把它弄出来的?所以佛教说,“心生种种法生”。但这个心又是“不自说也”,我们的心向我们介绍或夸耀过它的这个功能吗?我们活了这一生,也没谁去想过心是怎样为我们服务的。心与道一样,都默默地为万物服务,可谁又理解其中的妙处呢?当然这也是对君上的“恭维”,虽恭维了,但也请君上万万不可“自说”。
“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圣君们是“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而且“泽及牛马”。他无为,但这一切功劳都是他的,这就是原则。这个也是属于“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结合前面这几句“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我们要把这些看破,看透,看懂。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上古的圣人才会把有为变成无为,把帝王的有为当成失职,当成一种愚昧。只有真正无为的人,他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帝王。汉初文景之治是无为,到了汉武帝搞有为,结果就把家当基本上玩光。汉武帝以后,昭帝、宣帝还是恢复到汉文帝的无为而治,西汉王朝之后才得以延存近百年。东汉年间几个皇帝基本上都是无为而治。当然无为而治也有它自身的一些麻烦,主要是组织机构上的一些麻烦,像外戚专政、宦官专政引起的这些麻烦。到了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还是搞了点无为而治,尽管是有为兼搭着无为,无为兼搭着有为,搞得还比较好。包括宋朝的皇帝,都还搞得比较好,在有为时要尽量地无为。
王安石变法就是有为,有为本来是想办成好事,结果弄成坏事。河南人至今耿耿于怀,女真人入侵后,从此中原就失去了地位,文化的失落,政治的失落,经济的失落,近千年没有翻身。河南自从“靖康之变”以后就一落千丈,把账都算在王安石身上,让王安石背了黑锅。
当然,历史的事情我们不说是非,也没有资格去说是非。用道家的学说来看,这一切都是大道在运行,人算不如天算。宋代的时候,按现在通用的GDP计算法,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根本不能和中原比。那些游牧民族纯粹是一穷二白,饭都没有的吃,一无所有。但他们就可以把当时占据世界财富三分之一、最繁荣的帝国给灭了,轻而易举就夺了。不仅是中国,中亚那几个突厥汗国,包括斯拉夫那边的,都被蒙古人弄得七零八落。他们不富裕吗?没有战斗力吗?人家的武器装备也好,粮草供应也好,守城的器具也好,防御性的这些科学技术都远远超过了蒙古人,但最终都被蒙古人灭了。
清朝灭明就更荒唐。大明帝国守辽东的部队兵精粮足,铠甲又厚,玩的是最现代化的战斗武器,红衣大炮呀,据说努尔哈赤死在那上面,皇太极也死在那上面。满人有什么东西?除了有点骑兵冷兵器,什么都没有。就是这样,堂堂大明帝国,莫名其妙地一亡李自成,二亡满人。满人穷得叮当响,起家不过二十几年,仅几十、百把万人,就灭了明朝。明朝崇祯年间,汉族人口上亿,北京和江南肥得流油。但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加上灾荒,老百姓造反。大明王朝一忧辽东,二忧流寇,军队缺饷。崇祯皇帝求爷爷告奶奶,求这些皇亲国戚,各部大臣捐点钱,一百万都拿不出来。李自成攻破北京,把鞭子一举,轻而易举就搜出一千多万两银子。
政治的最高原则
“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这个原则很明白,特别是当领导的要明白。君上无为是个原则,如果上下都无为会怎么样?当领导无为,下边的也去无为,这是“下与上同德”,这下没有了尊卑贵贱之分,你要想让他听你的指挥和领导就不行了,那么“下与上同德”就“不臣”。“不臣”,就失去了臣道,失去了为臣的规范,各级政府的职能被阉割掉,国家机器就无法运转了。
“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臣下应该有为,君上应该无为。但是你君上也去有为,臣下也去有为,上下争权,那么就上下同道,大家都走的一条路,那就没有规矩可言了。“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不主”就是不君,君不君,臣不臣。中枢神经亢奋,就会扰乱五脏六腑的和谐。大小事都去管,还要百官干什么?若百官只作摆设而无用,同样也是“不主”。如果臣下无为,那就没有尊卑主从,政令就成为废纸。所以君上应该无为,臣下应该有为。如果上也去有为,对不起,你这个当皇帝的没当好,失去你的职责,就叫君不君。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这是根本原则,处于上的,必须“无为”,天下为“我”所用,只有自己处在“无为”上,天下才能为“我”所用。下,必有所为,就是下面这些基层干部应当有所作为。农民不种地怎么行?工人不上班怎么行?干部们不作为怎么行?所以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所为。“有为为天下用”,这个天下才能养得起来,国家机器也才转得起来。“此不易之道也”,这是根本之道,不能变。所以,政治的最高原则就是这个。最高原则说起来也很简单,但要把这根弦调顺则很不容易。怎样把这根弦调好?我们就要看到这个“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我们要把关键词抽出来,这一节就是纲领了。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所以古代王天下、料理天下了不起的圣王们,“知虽落天地”,他的智慧包裹天地,非常了不起。但是“不自虑”,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好像没有考虑什么问题,不自以为是,就是不打妄想,不兴妖作怪,不这里去那里去地搞什么东西。他是处于“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虚一而静”的这种状态。我们反复讲,我们平常过日子讲修为,应该有什么样的状态?那么就是要处于这种状态——“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
“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要留意,这个“辩”,就是我们精神的根本,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和各种文化的源头。人类靠“辩”这个精神力量和源头,才能把精神世界乃至人类的文明建立起来,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建立起来。“雕万物”,拿康德的话来说,“人类为自然界立法”;用庄子的话来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圣人作而万物睹”。我们人类文明的一切,哪一样不是精神变出来的?哪一样不是人的意识把它刻画出来的?不管自然规律也好,物理学、化学、工程技术、声光电气,哪一样不是人类的精神把它弄出来的?所以佛教说,“心生种种法生”。但这个心又是“不自说也”,我们的心向我们介绍或夸耀过它的这个功能吗?我们活了这一生,也没谁去想过心是怎样为我们服务的。心与道一样,都默默地为万物服务,可谁又理解其中的妙处呢?当然这也是对君上的“恭维”,虽恭维了,但也请君上万万不可“自说”。
“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圣君们是“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而且“泽及牛马”。他无为,但这一切功劳都是他的,这就是原则。这个也是属于“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结合前面这几句“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我们要把这些看破,看透,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