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平常我们老是觉得自己“腰长肋骨稀”,“心大手短”,钱也少,找不到自己的无尽宝藏。禅宗就把这个称为“无尽宝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无尽宝藏”,但总是把眼睛向外看,去攀比。伍师兄想和华盛集团比,你就比不过,人家好几百个亿的家当,你却只能很艰难地经营。林哥在西南片区当钦差大臣,但你也没有把总经理的位子拿到手,没把集团董事长的位子拿到手。你要去比是比不过的,又何必去比呢?就像我那天说的,你拥有的半径再大,它都是一个无限小;已知的永远是无限小,未知的永远是无限大;自己的过去永远是无限小,而未来的永远是无限大,这是一个定数。哪怕你成了比尔·盖茨,比起整个人类文明所拥有的财富,还是无限小。秦始皇、汉武帝的权力,到现在来说,也没有联合国的权力大。然而联合国的权力也有限,美国的权力也有限,连伊拉克也摆不平,花了几百个亿、上千个亿还是摆不平。所以,千万不要在外面的事相上去跟人比权、比钱、比名、比财富。
我们要知道“天乐”,就是我们这颗心,这个心的能量,这个心的功用,你要在这里面找感觉,找享受,多在我们心里面投资。出家人了不得,世间一切一切全部舍去了,去寻找“天乐”——菩提嘛,要成佛,要悟道,要成佛作祖。悟道、涅槃、常乐我净,多舒坦。作为一般的人来说,世间的这个享受又有什么不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找这个“天乐”。佛教讲常乐我净,这个“乐”建立在什么地方?建立在自己的悟道上,如果不能悟道,哪有“乐”啊?世间都是苦。但我们打开了这个机关,发现了自己的无尽宝藏,看到了自己的妙处,确实就可以乐在其中了。
想当年“文革”末期,我关在省看守所,一个人还是自得其乐,尽管有苦,但能苦中作乐,还是很乐。到了高原上“劳动改造”,与那些活佛喇嘛在一起,起初水土不服,天天拉肚子还是很乐。你自己要找乐嘛,你心里面要有喜神,要养和气,它就乐起来了。你要去外面比,人家又发了,人家生活很安逸,为什么偏偏我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你去比这个,就永远没办法快乐。分别心一起,马上就落在苦水中,落在苦海之中。我们要好好向愿炯法师学习,天天高高兴兴,很爽朗,很快乐,这多舒服啊!学法要得自在,庄子里面谈逍遥,逍遥和自在同义。我们怎样得逍遥,得自在?你要有天乐,才能得逍遥,得自在。
不生不死就在生死之中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明白了天乐,我们就不会去计较贵贱、得失、是非、成败,我们这一生都在“天行”之中,与天道同行。你当皇帝,还是要面临生死二字;你当老百姓,同样也要面临生死二字。我反复说,人有两个命,一个是自然生命,一个是社会生命。自然生命,“生老病死”四个字就概括了;社会生命,用“贵贱穷达”就可以概括。贵贱穷达,你再有钱,到了临死的时候,亿万家财拿出去也买不到命啊!毛泽东要走的时候,邓小平要走的时候,全世界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最好的条件来抢救,还是救不回来;全中国人民不要他走,留得住吗?秦皇汉武想找不死药,找得到吗?只有上当受骗。他们那么大的权势,那么大的力量,还是“无奈生死何”。生死这个事情,小至虫虫蚂蚁,大至皇上,甚至天人、玉皇大帝,同样要面对生死。但是,怎样面对生死?道家学说很潇洒,“天乐”,我们要在生死中得乐。
德山祖师圆寂前“示疾”,生病了,要走了,看望的人很多,有人就问:“和尚还有不病的吗?”德山说:“有啊!”来人又问:“哪个是不病的?”这个身体病了,还有个不病的,把这个不病的表现给我们看一下吧。德山老和尚就叫:“哎哟,哎哟……”——这个就是不病的!洞山的公案就更有名了。有人问:“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就是生死到来如何回避?洞山回答:“何不向无寒暑处回避?”你找一个无寒无暑的地方回避嘛,你就找个不生不死的地方回避嘛。那个人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洞山说:“寒时寒杀你,热时热杀你!”热时热死你,冷时冷死你的这个地方,就是不寒不热的地方。不生不死,就在生死之中。如何去找这个感觉?如何悟到这一条?这也不容易。
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在,都是大道运行的结果,所以“其生也天行”。你的父母把你生下来,又活了这么几十年,生老病死,本身就是大道运行,你想找一个没有生老病死的,那就不要生下来嘛!生下来就必然要经历生老病死。佛祖出生在皇宫都觉得不安逸,还是要出家,世间苦嘛!皇宫里也苦,也不舒服,修九十六种外道还是不舒服,修苦行更不舒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在菩提树下打坐,一天睹明星忽然而见道,开悟了,才晓得有这个东西在。
哪个能不死呢?佛祖要涅槃,太上老君也要物化,所以“其死也物化”。我当年到什邡去,看到卫元嵩卫真人之墓。清朝的张船山写了一首诗讥讽他:“原来神仙也有墓。”道家学说还不是道教,道教执着于生死,老要去找一个不生不死的身体,内丹也好,外丹也好,都想长生不老,这个长生不老与道家的学说是相违背的。老庄哲学不讲身体的长生不老,而是讲精神——“其死也物化”。这才是大道之化,我们只不过是大道表演的一个道具而已。一切众生,不管你当皇帝,当总统,当乞丐,当亿万富翁……都是大道运行的现象,都是大道表演的一个道具。你发财了,是老天爷让你发;你倒霉了,是大道让你倒霉。佛教说是缘起,你自己的因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也存在,但是谁让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哪个又在表演这些?哪个能把这个理念提起来呢?仍然是大道的运行!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平常我们老是觉得自己“腰长肋骨稀”,“心大手短”,钱也少,找不到自己的无尽宝藏。禅宗就把这个称为“无尽宝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无尽宝藏”,但总是把眼睛向外看,去攀比。伍师兄想和华盛集团比,你就比不过,人家好几百个亿的家当,你却只能很艰难地经营。林哥在西南片区当钦差大臣,但你也没有把总经理的位子拿到手,没把集团董事长的位子拿到手。你要去比是比不过的,又何必去比呢?就像我那天说的,你拥有的半径再大,它都是一个无限小;已知的永远是无限小,未知的永远是无限大;自己的过去永远是无限小,而未来的永远是无限大,这是一个定数。哪怕你成了比尔·盖茨,比起整个人类文明所拥有的财富,还是无限小。秦始皇、汉武帝的权力,到现在来说,也没有联合国的权力大。然而联合国的权力也有限,美国的权力也有限,连伊拉克也摆不平,花了几百个亿、上千个亿还是摆不平。所以,千万不要在外面的事相上去跟人比权、比钱、比名、比财富。
我们要知道“天乐”,就是我们这颗心,这个心的能量,这个心的功用,你要在这里面找感觉,找享受,多在我们心里面投资。出家人了不得,世间一切一切全部舍去了,去寻找“天乐”——菩提嘛,要成佛,要悟道,要成佛作祖。悟道、涅槃、常乐我净,多舒坦。作为一般的人来说,世间的这个享受又有什么不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找这个“天乐”。佛教讲常乐我净,这个“乐”建立在什么地方?建立在自己的悟道上,如果不能悟道,哪有“乐”啊?世间都是苦。但我们打开了这个机关,发现了自己的无尽宝藏,看到了自己的妙处,确实就可以乐在其中了。
想当年“文革”末期,我关在省看守所,一个人还是自得其乐,尽管有苦,但能苦中作乐,还是很乐。到了高原上“劳动改造”,与那些活佛喇嘛在一起,起初水土不服,天天拉肚子还是很乐。你自己要找乐嘛,你心里面要有喜神,要养和气,它就乐起来了。你要去外面比,人家又发了,人家生活很安逸,为什么偏偏我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你去比这个,就永远没办法快乐。分别心一起,马上就落在苦水中,落在苦海之中。我们要好好向愿炯法师学习,天天高高兴兴,很爽朗,很快乐,这多舒服啊!学法要得自在,庄子里面谈逍遥,逍遥和自在同义。我们怎样得逍遥,得自在?你要有天乐,才能得逍遥,得自在。
不生不死就在生死之中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明白了天乐,我们就不会去计较贵贱、得失、是非、成败,我们这一生都在“天行”之中,与天道同行。你当皇帝,还是要面临生死二字;你当老百姓,同样也要面临生死二字。我反复说,人有两个命,一个是自然生命,一个是社会生命。自然生命,“生老病死”四个字就概括了;社会生命,用“贵贱穷达”就可以概括。贵贱穷达,你再有钱,到了临死的时候,亿万家财拿出去也买不到命啊!毛泽东要走的时候,邓小平要走的时候,全世界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最好的条件来抢救,还是救不回来;全中国人民不要他走,留得住吗?秦皇汉武想找不死药,找得到吗?只有上当受骗。他们那么大的权势,那么大的力量,还是“无奈生死何”。生死这个事情,小至虫虫蚂蚁,大至皇上,甚至天人、玉皇大帝,同样要面对生死。但是,怎样面对生死?道家学说很潇洒,“天乐”,我们要在生死中得乐。
德山祖师圆寂前“示疾”,生病了,要走了,看望的人很多,有人就问:“和尚还有不病的吗?”德山说:“有啊!”来人又问:“哪个是不病的?”这个身体病了,还有个不病的,把这个不病的表现给我们看一下吧。德山老和尚就叫:“哎哟,哎哟……”——这个就是不病的!洞山的公案就更有名了。有人问:“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就是生死到来如何回避?洞山回答:“何不向无寒暑处回避?”你找一个无寒无暑的地方回避嘛,你就找个不生不死的地方回避嘛。那个人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洞山说:“寒时寒杀你,热时热杀你!”热时热死你,冷时冷死你的这个地方,就是不寒不热的地方。不生不死,就在生死之中。如何去找这个感觉?如何悟到这一条?这也不容易。
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在,都是大道运行的结果,所以“其生也天行”。你的父母把你生下来,又活了这么几十年,生老病死,本身就是大道运行,你想找一个没有生老病死的,那就不要生下来嘛!生下来就必然要经历生老病死。佛祖出生在皇宫都觉得不安逸,还是要出家,世间苦嘛!皇宫里也苦,也不舒服,修九十六种外道还是不舒服,修苦行更不舒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在菩提树下打坐,一天睹明星忽然而见道,开悟了,才晓得有这个东西在。
哪个能不死呢?佛祖要涅槃,太上老君也要物化,所以“其死也物化”。我当年到什邡去,看到卫元嵩卫真人之墓。清朝的张船山写了一首诗讥讽他:“原来神仙也有墓。”道家学说还不是道教,道教执着于生死,老要去找一个不生不死的身体,内丹也好,外丹也好,都想长生不老,这个长生不老与道家的学说是相违背的。老庄哲学不讲身体的长生不老,而是讲精神——“其死也物化”。这才是大道之化,我们只不过是大道表演的一个道具而已。一切众生,不管你当皇帝,当总统,当乞丐,当亿万富翁……都是大道运行的现象,都是大道表演的一个道具。你发财了,是老天爷让你发;你倒霉了,是大道让你倒霉。佛教说是缘起,你自己的因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也存在,但是谁让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哪个又在表演这些?哪个能把这个理念提起来呢?仍然是大道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