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什么叫“无鬼责”?你伤了阴德,尽管干的事情没有见天,也无人知晓,但冥冥之中那笔账还是给你记下了,佛教说“业力不灭”。所以鬼责就是“头上三尺有神明”,它给你记着的,记录在案了的。就像我们现在说,虽然没有警察,但电子眼多,电子警察多。你认为自己没有违规,但是电脑上一查档案,电子眼就清楚记录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违了章。实际上在发明电子警察以前,中国早就有了一个比电子警察厉害得多的警察,这个叫“神明”,也可以称之为“鬼责”。
执其一,万事毕
“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这与《易经》乾坤二卦是融会一体的。“其动也天”,乾卦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动是天,天本身也在动,天行有常嘛。我们如何法天则地,自强不息?“其静也地”,坤卦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静,我们要静下来,要能厚德载物。“一心定而王天下”,这就不得了啰!一心定,定于什么?定于阴阳二气的平衡上。“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如果达到这种自在境界,我们的心就定了。我们不会被物累,不会为人非,不会遭天怨,不会遭鬼责,那这个日子好舒服。
有这样德行的人,一心定,心定于“一”了,执其一,万事毕,当然天下莫不臣服。实际上,我们也是当皇帝的,我们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当皇帝,所以佛教把这个称之为“心王”。六根、六尘、八识,五位百法,五十多个心所有法,谁来当家做主?前念后念,念念不息,眼、耳、鼻、舌、身、意各有领域,各有它的世界,各有各的境界。眼面对的是色界,眼界和色界结合起来叫“眼识界”;耳,耳面对的叫耳界,耳和声结合起来叫“声识界”;意识和法界结合起来叫“意识界”。谁在这里面当家做主?五脏六腑各个不同,功能如何协调起来?总有一个领导者在里头协调工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总要有一个在协调工作,到底是谁?是哪个?肯定是当“王”的,当领袖的。我们精神里面来来去去,过去未来,纷繁变化无尽。这个变化无尽还是有个“王”,有个总领导在值班,关键是“一心定而王天下”。还有一个总裁在那里站着,在那里“王天下”。
“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这里面又翻了一个层次。当我们达到了“一心定而王天下”的状态,那么“其鬼不祟”,鬼都不作祟。我们说这人“鬼鬼祟祟”,是说其“心”鬼鬼祟祟,做事才鬼鬼祟祟。当然,外头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来引诱我们,来给我们找麻烦。当我们一心定了,那些麻烦就不害人,你晓得他是鬼,那还能害你吗?说破的鬼不害人了。你晓得那是是非麻烦,你就回避嘛,说点不好听的话,自己的阳气旺,鬼都要跑。孟夫子说“聪明正直之谓神”,什么叫“神”?就是聪明正直这四个字。聪,是耳朵;明,是眼睛;正,是心术;直,是行为;只要眼耳心行摆正了,我们就是神!哪里还有神?你就是神了,鬼还会来惹你?“其鬼不祟”,鬼就逃之夭夭,退避三舍了嘛!
“其魂不疲”,我们经常处于一种“神疲”的状态。神疲,在中医来讲就是“阳不旺”,“阳不旺”就是“神疲”的状态。做了亏心事,阳就旺不起来;自己的心理负担一重,阳也旺不起来。我们前面说了“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只有这样,你才能“其魂不疲”。我们想一想,我们一天为什么会“疲”?拿香港人的话来说,心里头乒乒乓乓,像救火车、救护车天天奔忙,这里去救火,那里去救人,天天去帮忙……忙了以后自然就疲。所以,为什么要守定守静?只有坚守静定之道,我们的神才不会疲。哪怕在做事,哪怕在忙工作,都能够把静定之气守住,神就不疲。所以善用神者不漏神,不善用神者,气急败坏,哪里办得好事?神闲气定地做事情,怎么会耗神?就像讲课一样,我早先不会讲课,讲了一二十分钟嗓子就哑了,气也提不起。后来会讲了,就像这样摆龙门阵一样,不激动,也不亢奋,就这样,如同入定状态一样,自己跟自己聊天,一点也不累,说几个钟头都不累,这才能“其魂不疲”。
“一心定而万物服”,如果我们的心能安住于此,那就万物宾服。什么服?服谁?就是各就各位,不搅乱万物的秩序,它就不会给你惹麻烦。为什么万物不服?万物不服是你去给它惹的麻烦,把规矩给弄乱了,人家当然就要造反了。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兔子逼慌了也还是要咬人的嘛。你违背了仁义礼智信的社会原则在社会上做事,就会受到仁义礼智信的反对,就会受到责难,碰到种种障碍。所以“一心定而万物服”,不是要谁来服谁,只需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社会规律,遵循人世间的规律,自然就秩序井然。拿现在的话来说,游戏规则大家遵守,这样就少麻烦。遵守规矩是不是要吃亏呢?也可能要吃点亏,最多吃小亏,不会吃大亏。不守规矩的人也可能得点利,可能是小利,也可能得大利,但最麻烦的事情也在不远处等着他。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前面庄子讲了那么多,归其要不外是“虚静”之理,这个道理通行于天地之中,涵养于万物之内,得到并享受于其中,那就是“天乐”呀。
“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这里面的境界提得极高!什么叫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得天乐,要得天乐你就得有圣人之心。有圣人之心干什么?可以“畜天下”。道可以畜天下,我们的心也可以畜天下。我们没有“畜天下”之心,就是匹夫之心;是匹夫之心,你就受匹夫之报,就是匹夫的意识形态,你一天就只好围着油盐酱醋茶打转。如果你有圣人之心,而且得了“天乐”,那么就“天地自然运,圣人自然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管它的?这两天你要外面不下雨,不冷,可不可能?哈尔滨零下二十几度冷得受不了,香港十来度好舒服。你要香港零下二十多度,不现实;你让哈尔滨只有零度,也不现实。东北冬季里的最高温度,就是出了大太阳,也是零下五六度,没有办法,天道就是这样的。四时运行,南北疆域的差异,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一切。
所以,“圣人之心,以畜天下”。“畜天下”,并不是把天下畜为己有。把天下畜为己有,这不叫“畜天下”。只有还天下于天下,藏天下于天下,才能“畜天下”。让天下自己养自己,并不是我来养天下。谁来养活中国人?还不是中国人自己来养活自己,中国农民得了哪个的实惠呢?几千年来,只有交皇粮的份,谁又给了他们粮食?谁又帮他们修了房?可能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好事情。除非遭到天灾人祸时,官府会搞点赈灾类的救济。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什么叫“无鬼责”?你伤了阴德,尽管干的事情没有见天,也无人知晓,但冥冥之中那笔账还是给你记下了,佛教说“业力不灭”。所以鬼责就是“头上三尺有神明”,它给你记着的,记录在案了的。就像我们现在说,虽然没有警察,但电子眼多,电子警察多。你认为自己没有违规,但是电脑上一查档案,电子眼就清楚记录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违了章。实际上在发明电子警察以前,中国早就有了一个比电子警察厉害得多的警察,这个叫“神明”,也可以称之为“鬼责”。
执其一,万事毕
“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这与《易经》乾坤二卦是融会一体的。“其动也天”,乾卦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动是天,天本身也在动,天行有常嘛。我们如何法天则地,自强不息?“其静也地”,坤卦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静,我们要静下来,要能厚德载物。“一心定而王天下”,这就不得了啰!一心定,定于什么?定于阴阳二气的平衡上。“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如果达到这种自在境界,我们的心就定了。我们不会被物累,不会为人非,不会遭天怨,不会遭鬼责,那这个日子好舒服。
有这样德行的人,一心定,心定于“一”了,执其一,万事毕,当然天下莫不臣服。实际上,我们也是当皇帝的,我们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当皇帝,所以佛教把这个称之为“心王”。六根、六尘、八识,五位百法,五十多个心所有法,谁来当家做主?前念后念,念念不息,眼、耳、鼻、舌、身、意各有领域,各有它的世界,各有各的境界。眼面对的是色界,眼界和色界结合起来叫“眼识界”;耳,耳面对的叫耳界,耳和声结合起来叫“声识界”;意识和法界结合起来叫“意识界”。谁在这里面当家做主?五脏六腑各个不同,功能如何协调起来?总有一个领导者在里头协调工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总要有一个在协调工作,到底是谁?是哪个?肯定是当“王”的,当领袖的。我们精神里面来来去去,过去未来,纷繁变化无尽。这个变化无尽还是有个“王”,有个总领导在值班,关键是“一心定而王天下”。还有一个总裁在那里站着,在那里“王天下”。
“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这里面又翻了一个层次。当我们达到了“一心定而王天下”的状态,那么“其鬼不祟”,鬼都不作祟。我们说这人“鬼鬼祟祟”,是说其“心”鬼鬼祟祟,做事才鬼鬼祟祟。当然,外头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来引诱我们,来给我们找麻烦。当我们一心定了,那些麻烦就不害人,你晓得他是鬼,那还能害你吗?说破的鬼不害人了。你晓得那是是非麻烦,你就回避嘛,说点不好听的话,自己的阳气旺,鬼都要跑。孟夫子说“聪明正直之谓神”,什么叫“神”?就是聪明正直这四个字。聪,是耳朵;明,是眼睛;正,是心术;直,是行为;只要眼耳心行摆正了,我们就是神!哪里还有神?你就是神了,鬼还会来惹你?“其鬼不祟”,鬼就逃之夭夭,退避三舍了嘛!
“其魂不疲”,我们经常处于一种“神疲”的状态。神疲,在中医来讲就是“阳不旺”,“阳不旺”就是“神疲”的状态。做了亏心事,阳就旺不起来;自己的心理负担一重,阳也旺不起来。我们前面说了“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只有这样,你才能“其魂不疲”。我们想一想,我们一天为什么会“疲”?拿香港人的话来说,心里头乒乒乓乓,像救火车、救护车天天奔忙,这里去救火,那里去救人,天天去帮忙……忙了以后自然就疲。所以,为什么要守定守静?只有坚守静定之道,我们的神才不会疲。哪怕在做事,哪怕在忙工作,都能够把静定之气守住,神就不疲。所以善用神者不漏神,不善用神者,气急败坏,哪里办得好事?神闲气定地做事情,怎么会耗神?就像讲课一样,我早先不会讲课,讲了一二十分钟嗓子就哑了,气也提不起。后来会讲了,就像这样摆龙门阵一样,不激动,也不亢奋,就这样,如同入定状态一样,自己跟自己聊天,一点也不累,说几个钟头都不累,这才能“其魂不疲”。
“一心定而万物服”,如果我们的心能安住于此,那就万物宾服。什么服?服谁?就是各就各位,不搅乱万物的秩序,它就不会给你惹麻烦。为什么万物不服?万物不服是你去给它惹的麻烦,把规矩给弄乱了,人家当然就要造反了。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兔子逼慌了也还是要咬人的嘛。你违背了仁义礼智信的社会原则在社会上做事,就会受到仁义礼智信的反对,就会受到责难,碰到种种障碍。所以“一心定而万物服”,不是要谁来服谁,只需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社会规律,遵循人世间的规律,自然就秩序井然。拿现在的话来说,游戏规则大家遵守,这样就少麻烦。遵守规矩是不是要吃亏呢?也可能要吃点亏,最多吃小亏,不会吃大亏。不守规矩的人也可能得点利,可能是小利,也可能得大利,但最麻烦的事情也在不远处等着他。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前面庄子讲了那么多,归其要不外是“虚静”之理,这个道理通行于天地之中,涵养于万物之内,得到并享受于其中,那就是“天乐”呀。
“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这里面的境界提得极高!什么叫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得天乐,要得天乐你就得有圣人之心。有圣人之心干什么?可以“畜天下”。道可以畜天下,我们的心也可以畜天下。我们没有“畜天下”之心,就是匹夫之心;是匹夫之心,你就受匹夫之报,就是匹夫的意识形态,你一天就只好围着油盐酱醋茶打转。如果你有圣人之心,而且得了“天乐”,那么就“天地自然运,圣人自然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管它的?这两天你要外面不下雨,不冷,可不可能?哈尔滨零下二十几度冷得受不了,香港十来度好舒服。你要香港零下二十多度,不现实;你让哈尔滨只有零度,也不现实。东北冬季里的最高温度,就是出了大太阳,也是零下五六度,没有办法,天道就是这样的。四时运行,南北疆域的差异,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一切。
所以,“圣人之心,以畜天下”。“畜天下”,并不是把天下畜为己有。把天下畜为己有,这不叫“畜天下”。只有还天下于天下,藏天下于天下,才能“畜天下”。让天下自己养自己,并不是我来养天下。谁来养活中国人?还不是中国人自己来养活自己,中国农民得了哪个的实惠呢?几千年来,只有交皇粮的份,谁又给了他们粮食?谁又帮他们修了房?可能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好事情。除非遭到天灾人祸时,官府会搞点赈灾类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