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天地》第二讲(4)摆正心态,服务社会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摆正心态,服务社会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如果我们的修为达到了这十条,就等于是“藏金于山,藏珠于渊”。金、珠富贵,我们能够藏之于山、藏之于渊,那就是还富贵于天下,还天地于天地。富贵是大道所有的,是天下人所有的,你不要有私心,不要去贪恋;有了富贵,自然有人会来分、会来抢,这个也是麻烦。但并不是说,你就不要富贵了,而是要还富贵于天下。别人升官,你就恭喜恭喜!别人发财,你也恭喜恭喜!自己升官发财,就给自己恭喜一下。所以不近富贵,是心不贪恋富贵,是能够无私地面对彼此之间的富贵贫贱;并不是富贵来了,就畏惧,像踢皮球一样踢给别人。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一方面,我们在心境上要把这些看穿、看透、看破。“不乐寿”,现在有些高龄老人,长期处于神志不清、形体不便、跟植物人差不多的状态,已经谈不上生活质量了。所以人到了一定年龄,该走就走,要让位给下一代。用毛泽东的话说,如果孔夫子还活到现在,那么大家都没有立足的地方了。“不哀夭”,有的人年龄不大,几个月、几岁、十几岁就死了;有的人是病死,有的是飞来横祸,有的是凶死,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在宇宙之中,寿、夭都是弹指一挥间。彭祖活八百岁,与泰山相比又算什么?地球的寿命在宇宙中又算什么?庄子在开篇的《逍遥游》《齐物论》里已经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明白了,我们不要看到寿、夭,就去乐、去哀;我们要看破,该了就了,回归自然,也还是一番幸事。

电视里经常有报道求援的,有些得了绝症或严重伤残的年轻人,我这里首先要肯定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肯定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精神;但换个角度来说,一辈子痛苦缠身也是不好过的、不人道的。对他们来说,安安静静地归西,早点回归自然,可能会更好一些。所以真正看通了“不乐寿,不哀夭”,也就真正通达了。

另外一方面,“不荣通,不丑穷”。并不是我荣通了、富贵了,就很骄傲;丑了、穷了,就很羞愧,就很狼狈。这个呢,就要求我们要有这方面的修为。古时有些君子,如庄子,衣衫褴褛去见魏相惠施,也不觉得自己很穷、很苦,反而,他看到那些锦衣玉食的人,就像看到乞丐一样,觉得他们很可怜。这个就是自己的心态转过来了,有自己的骄傲之处。这可是中国古代仁人智贤的通达之处啊!先秦时就有不少这样的隐士,孔夫子身边的颜渊也是这样的人物,那些出家为僧为道、一生不入红尘的高僧大德们更是身体力行,践履于其中,也是乐在其中啊。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就是说我们不要把“利”据为己有,要回报于社会。庄子的这些思想,跟佛教里主张的“感恩”是一回事。报国土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就是要我们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回向给社会、回向给众生。如果据为己有,往往是笨蛋。越是无私,越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那些真正的亿万富翁,如香港的一些亿万富翁,他们是越富越布施,越布施越富。当然,我们四川的一些企业家也是舍得的,今天早上在网上看到,四川民政局说:“不是四川的富豪吝啬,成都的富豪还是捐了不少,他们只不过是以匿名的形式捐的,大家不晓得,引起了一些误会。”

“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不会因为自己的权、位很旺,德很兴旺,就觉得自己显赫了、骄傲了。不管你是财旺也好,德旺也好,权旺也好,都不要到处显摆。这个也和《道德经》所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一样。《易经》说“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都是一个道理。

“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显则明”,“显”本来就是放在明处的,“明”本来就是放在显处的。“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这种人就是真显。如果是“以王天下为己处显”,那就是假显,是包装,是炒作,反而把你的败处、丑处暴露出来了。如果你真正是太阳那样显、那样发亮,那你才是真正的明了。

“万物一府”,乾坤这个衙门、这个府第把万物都装在其中。这也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万物都在宇宙之中运行,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本体宇宙是一,是恒量,但现象宇宙的变化则是无穷无尽的”。“一府”就是万物都具备的、共同的、根本的原则和属性,大家都在这个“俱乐部”里玩游戏而已。

所以“死生同状”,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死是生的特殊形态,生是死的特殊形态。如果我们能把生命流这个概念好好感受一下,那么所谓生和死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禅宗公案里有很多这样的问题,祖师们都不回答。昨天可以说是死去了,昨天死去了,今天你是不是没有呢?不是没有嘛。明天是未来,我们就当成是生,我们不知道明天生在哪儿。但是,我们以昨天来看今天,你就知道你明天生在哪儿了。我不知道死在哪儿?如果我们以今天看昨天、看去年、看前年,也就知道了。我经常说要有时空挪移法,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要学会操练时空挪移法。

比如我们说明天、明年,到底是什么样的?明年是未来的,但说不定我可以把它看成过去,为什么呢?因为有今年嘛!当我们二十岁的时候,想到自己五十岁是什么模样吗?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自己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所以,如果对时间有细微的体察,对经历的事有细微的体察,那么,过去可以把它变成未来,未来可以把它变成过去。实际上,都是我们心的作用。魔术师是心,它在这个时空之中变来变去,使你迷惑不解。如果我们明白了心这个魔术师的作用,知道了过去和未来的这个奥秘,就打破了生死的奥秘,死有什么恐惧的?谁会不死呢?你再恐惧,到了那一天,还是要死,还是要进火葬场。哪个人又不是生出来的呢?都是要生出来的。老庄学说、道家学说里边对生死的这种描述和境界,确实令人非常舒服。我们要齐生死,怎样齐生死?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用功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