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拒绝高科技的老菜农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甕(wèng)而出灌,搰(hú)搰(hú)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qiè)水若抽,数如泆(yì)汤,其名为槔(gāo)。’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这个故事也很好玩,和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古代也有这样对科技发展的辩论,我们又怎样来认识这层关系呢?
子贡是孔夫子的著名弟子,专门负责外事活动,也是一个大财主。估计子贡到楚国做完生意,返回晋国,在过汉阴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农夫正在整理自己的菜园子,挖了一条隧道到井里面。他的井不像我们现在的井是垂直的,他挖了一个斜坡到水井下面,然后抱一个坛子到下面取水出来浇菜园。我也当过农民,知道浇菜灌田时,用粪桶挑一担水,然后用粪勺舀起来浇就是了,一担水还是浇得了几十棵菜。这个老人家,抱一个坛子运水,又能抱多少水呢?瓦坛子又重,这个样子去灌田,的确是“搰(hú)搰(hú)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于是对他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能自动灌溉的机械,像水车之类的,一天可以浇灌一百亩田,可以说不用什么人力,用水车就可以直接灌满一大块田,你为什么不采用高科技来发展农业呢?
老汉听了子贡的话以后,直起腰板,仰起脖子,很轻蔑地把他看着。我们讲“仰”“俯”这些用词,对长者、贵者、尊者,一般都是仰视;对地位卑下者,一般都是俯视。因为老汉还在井里或隧道下面,子贡立在上方,所以是“仰”。老汉问子贡,什么意思?子贡说:“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yì)汤,其名为槔(gāo)。”“槔”就是杠杆,用杠杆原理把桶放到井里去,使一下力,桶里的水就起来了,再挑到沟里去灌田。这种机器就像抽水机一样,水自然而然涌出来。有了这个抽水机,比用瓦罐打水再抱出来浇田,岂止是提高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效率。
老汉听了很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很可笑。搞工程活动的,做机械的,必然有“机事”。做事情也好,搞策划也好,都是有目的的。要么求利,要么求吉,等等,这些统称为“机心”。机心就是要盘算,哪个人不在肚子里盘算一下呢?都是“机心存于胸中”,都要打个算盘。
但这样就“纯白不备”了,这里关键是“纯白”两个字。纯白在道家又称为养丹,有丹了就叫纯白。《人间世》里讲“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虚室生白就是纯白。纯,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不杂,就是肚子里没有东西,没有污染。另外,白,一片光明称之为白,智慧之光就是白。白也就是空白,没有东西在我们心里面。我们为什么纯白不备呢?酒色财气、贪嗔痴慢,各种机巧在我们心里面,自然就会纯白不备。纯白不备,自然就会心神不定。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慌慌忙忙的,用香港人的话说,就是肚子里哔卟哔卟的,像救火车一样忙,神闲气定的人很少看到。这说明我们现在的精神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已经心神不定了。
小李是学中医的。我们知道心是神明之官,它若失养失调,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各种疾病也会因此而生。如果我们心神不定,那么在应对各种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会乱了方寸。所以,心神不定就不能承载大道。修道的人一定要神定,纯白要备。老汉就用这一套理论应答子贡:“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你那套高科技的东西并不是我不知道,而是我拒绝使用,如果用了那套东西,我会感到羞愧。
子贡听了后,一方面感到很羞愧,一方面又觉得很不舒服,但又回答不出来,虽然“俯而不对”,还是很恭敬地给老汉弯腰行礼,没有去辩驳。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过了一会儿,老汉又问他,你是什么人?子贡说,我是孔夫子的学生。老汉说,孔子?那位号称博学超过前人,但又没有什么知识,自己已穷途末路了,还哗众取宠,弦歌之声不绝,以卖名声于天下,是这位孔子吗?你们玩的这套学问、把戏,一天到晚奔波忙碌,一天到晚打妄想,只能使自己心神不宁,神气耗散。神既伤,形也必伤。这样辛劳无用,而且离道越来越远,很危险啊!你们作为孔子的弟子,如果连自己的身心都不能治理好,一天到晚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哪有能力治理天下?
昨天我去裱字,看到一副对联,只看到上联,内容是“扫天下者,必自扫一室始”,我们看这副对联还是气派啊!大概是写曾国藩的吧。扫天下必须从打扫自己的房间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当然,儒家学说也不是菜农老汉说的这样。儒家学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会不讲修身?肯定讲究修身。不但讲究修身,还要治国平天下。老汉把他的理论讲了一通,又把孔夫子的那一套臭批了一通。之后很不客气地说,走走走,不要在这里影响我干事。
听了老汉的一番训斥,子贡很惭愧,怅然若失、魂不附体地走了三十里才回过神来。当时不仅孔夫子带徒弟,孔夫子在世的时候,子路、子张、子贡也带了徒弟。孔夫子去世后,他们就大规模带徒弟了。所以子贡出行时,也有一大帮徒弟侍候着,在路途中学习,在行进中用功。他的弟子就问他:“刚才那个老汉是什么人?怎么你见了他之后,脸色都变了呢?一整天不开心,神都回不过来。”
于是乎子贡就说,我以前以为孔夫子是天下第一人,他的学问盖天盖地,没有人能够超过他。谁知道天外有天,儒家学说之外还另有高人。孔夫子经常强调“事求可,功求成”,就是说,做事要根据事情的可能性去做,要干我们能干的事,不能干的事,就不要去干;而干一番事业,就要求成功,不能成功的事,不能干。一个“可”、一个“成”,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目标定位,通过我们的用功去求“可”、去求“成”。
所以“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啊!圣人之道是要讲究四两拨千斤,像太极拳一样,的确是四两拨千斤。怎样使自己“用力少,见功多”?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讲究“因缘和合”,这是一个技巧。在“因缘”不合的情况下,就会用力多,而见功少;或者用力多,而不见功用。怎样使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我们的思维做到“用力少,见功多”,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这就是圣人之道。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拒绝高科技的老菜农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甕(wèng)而出灌,搰(hú)搰(hú)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qiè)水若抽,数如泆(yì)汤,其名为槔(gāo)。’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这个故事也很好玩,和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古代也有这样对科技发展的辩论,我们又怎样来认识这层关系呢?
子贡是孔夫子的著名弟子,专门负责外事活动,也是一个大财主。估计子贡到楚国做完生意,返回晋国,在过汉阴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农夫正在整理自己的菜园子,挖了一条隧道到井里面。他的井不像我们现在的井是垂直的,他挖了一个斜坡到水井下面,然后抱一个坛子到下面取水出来浇菜园。我也当过农民,知道浇菜灌田时,用粪桶挑一担水,然后用粪勺舀起来浇就是了,一担水还是浇得了几十棵菜。这个老人家,抱一个坛子运水,又能抱多少水呢?瓦坛子又重,这个样子去灌田,的确是“搰(hú)搰(hú)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于是对他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能自动灌溉的机械,像水车之类的,一天可以浇灌一百亩田,可以说不用什么人力,用水车就可以直接灌满一大块田,你为什么不采用高科技来发展农业呢?
老汉听了子贡的话以后,直起腰板,仰起脖子,很轻蔑地把他看着。我们讲“仰”“俯”这些用词,对长者、贵者、尊者,一般都是仰视;对地位卑下者,一般都是俯视。因为老汉还在井里或隧道下面,子贡立在上方,所以是“仰”。老汉问子贡,什么意思?子贡说:“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yì)汤,其名为槔(gāo)。”“槔”就是杠杆,用杠杆原理把桶放到井里去,使一下力,桶里的水就起来了,再挑到沟里去灌田。这种机器就像抽水机一样,水自然而然涌出来。有了这个抽水机,比用瓦罐打水再抱出来浇田,岂止是提高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效率。
老汉听了很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很可笑。搞工程活动的,做机械的,必然有“机事”。做事情也好,搞策划也好,都是有目的的。要么求利,要么求吉,等等,这些统称为“机心”。机心就是要盘算,哪个人不在肚子里盘算一下呢?都是“机心存于胸中”,都要打个算盘。
但这样就“纯白不备”了,这里关键是“纯白”两个字。纯白在道家又称为养丹,有丹了就叫纯白。《人间世》里讲“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虚室生白就是纯白。纯,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不杂,就是肚子里没有东西,没有污染。另外,白,一片光明称之为白,智慧之光就是白。白也就是空白,没有东西在我们心里面。我们为什么纯白不备呢?酒色财气、贪嗔痴慢,各种机巧在我们心里面,自然就会纯白不备。纯白不备,自然就会心神不定。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慌慌忙忙的,用香港人的话说,就是肚子里哔卟哔卟的,像救火车一样忙,神闲气定的人很少看到。这说明我们现在的精神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已经心神不定了。
小李是学中医的。我们知道心是神明之官,它若失养失调,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各种疾病也会因此而生。如果我们心神不定,那么在应对各种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会乱了方寸。所以,心神不定就不能承载大道。修道的人一定要神定,纯白要备。老汉就用这一套理论应答子贡:“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你那套高科技的东西并不是我不知道,而是我拒绝使用,如果用了那套东西,我会感到羞愧。
子贡听了后,一方面感到很羞愧,一方面又觉得很不舒服,但又回答不出来,虽然“俯而不对”,还是很恭敬地给老汉弯腰行礼,没有去辩驳。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过了一会儿,老汉又问他,你是什么人?子贡说,我是孔夫子的学生。老汉说,孔子?那位号称博学超过前人,但又没有什么知识,自己已穷途末路了,还哗众取宠,弦歌之声不绝,以卖名声于天下,是这位孔子吗?你们玩的这套学问、把戏,一天到晚奔波忙碌,一天到晚打妄想,只能使自己心神不宁,神气耗散。神既伤,形也必伤。这样辛劳无用,而且离道越来越远,很危险啊!你们作为孔子的弟子,如果连自己的身心都不能治理好,一天到晚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哪有能力治理天下?
昨天我去裱字,看到一副对联,只看到上联,内容是“扫天下者,必自扫一室始”,我们看这副对联还是气派啊!大概是写曾国藩的吧。扫天下必须从打扫自己的房间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当然,儒家学说也不是菜农老汉说的这样。儒家学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会不讲修身?肯定讲究修身。不但讲究修身,还要治国平天下。老汉把他的理论讲了一通,又把孔夫子的那一套臭批了一通。之后很不客气地说,走走走,不要在这里影响我干事。
听了老汉的一番训斥,子贡很惭愧,怅然若失、魂不附体地走了三十里才回过神来。当时不仅孔夫子带徒弟,孔夫子在世的时候,子路、子张、子贡也带了徒弟。孔夫子去世后,他们就大规模带徒弟了。所以子贡出行时,也有一大帮徒弟侍候着,在路途中学习,在行进中用功。他的弟子就问他:“刚才那个老汉是什么人?怎么你见了他之后,脸色都变了呢?一整天不开心,神都回不过来。”
于是乎子贡就说,我以前以为孔夫子是天下第一人,他的学问盖天盖地,没有人能够超过他。谁知道天外有天,儒家学说之外还另有高人。孔夫子经常强调“事求可,功求成”,就是说,做事要根据事情的可能性去做,要干我们能干的事,不能干的事,就不要去干;而干一番事业,就要求成功,不能成功的事,不能干。一个“可”、一个“成”,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目标定位,通过我们的用功去求“可”、去求“成”。
所以“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啊!圣人之道是要讲究四两拨千斤,像太极拳一样,的确是四两拨千斤。怎样使自己“用力少,见功多”?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讲究“因缘和合”,这是一个技巧。在“因缘”不合的情况下,就会用力多,而见功少;或者用力多,而不见功用。怎样使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我们的思维做到“用力少,见功多”,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这就是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