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佛教讲,真如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我们对一个事情懂也好,不懂也好,对我们的真如佛性毫无影响。你傻乎乎地下了地狱,你的真如也不因之而有所减少;你升了天堂,到了极乐世界,真如也不因之而有所增加。这些就是“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只有悟了道的人,才明白什么是“全德之人”,就是不论得失、是非,一切一切都无损益。自己的这个德,不因外部的是是非非而有所增减。我们都爱用针对外边是非的加减乘除,来料理我们内心的加减乘除。这种外在的利益感受,实际上是我们精神的一个误区。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到他大彻大悟的感受,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说了五个“何期自性”,都是“无损益焉”。一切现成,万法具足,这就称之为“全德之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全德之人,为什么守不住我们的全德呢?就是因为酒色财气、贪嗔痴慢在我们心里涌动,在我们心里来来去去,使我们的全德受损。实际上全德本来无所谓损不损,只是你自己感觉不到它,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全德具足,亿万家当看不到,反而被外边一些皮毛的是非往来弄得团团转。
“我之谓风波之民”。什么叫“风波之民”?就是心里没底,道上没扎下根,在风波的颠簸中不得自主,思想立场摇摆不定的人。所以一个得了“本”的人,和一个没有得“本”的人就不一样;一个“全德之人”和一个“风波之民”就不一样。当然,子贡看到这些也不容易,他也有一番感觉,不过他还没有想清楚,总之很惭愧,称自己是“风波之民”,还没有把这两者的关系理顺。
剖析假修行的真面目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脩(xiū)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子贡回到鲁国,见到孔夫子,告诉了事情原委。孔夫子当然更高明,识破了种菜老汉的面目,说,他是“假脩浑沌氏之术”,不是真修的。也就是说老汉还在修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彻底得到浑沌术这一套东西,他是在因位过程中,不是在果位之上。
那老汉是“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现在学佛的人,很多就是“只识其一,不知其二;只治其内,不治其外”,觉得自己每天在蒲团上打坐、诵经、念佛、念咒,好像很有一套;但是,一到社会上去就一塌糊涂,一败涂地,寸步难行。面对着社会上的是是非非,头完全就晕了,这怎么行呢?所以这种人只能治其内,不能治其外。反过来说,不能治其外,这个治其内也是迷糊的。为什么呢?因为不能打成一片,真正高明的人是“内外不二”“内外无别”,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料理好。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什么是“素”?素者“太素”,也可称为太极,也可称为太初。我们心里边的“太素”,佛教称为“真如”。“无为复朴”是无所为,是原始浑沌的“道初”状态。做到了这些,才可以“体性抱神”。什么叫“体性抱神”?就是以性抱神,凝固我们的这个精神。我们的精神经常被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耗散,而不能把它紧紧抱住不失。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的“性”,“天命之谓性”嘛!老天赋予的,父母给予的,当然社会的习染也可以给我们一些熏染。“体性”是很广泛的,也可以说“性体”。从根本上说,我们应该“体性抱神”,把它作为一种功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凝固起来。
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那就是“以游世俗之间者”,这个就不得了,你看到会吓一跳啊!但如果他真正修到这个本事了,走在你面前你识不到的。以前贾老也说过,赵升桥老神仙在俗人眼中就是一个篾匠。以前在新津,后来到了成都,编些簸箕、撮箕、竹篓过日子。这个赵神仙把川西农民的布条在头上一围,穿个短布衫、草鞋,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做事,可以一个月不吃饭,也可以一顿吃一斗米、一只羊;热天是一件衣服,冷天还是一件衣服。热天蚊子不咬他,为什么不咬他?他的“卫气”非常强,蚊子飞不下来,咬不到他。他那种元气、阳气之盛,偶尔眼光一露,精光吓死人。就像希腊神话里说,凡人不能见宙斯一样,一见宙斯,就被他的火光给离子化了。真正的道人纯阳之气太重了,你不可能接近。当然,他也不可能拿真面目示人。以真面目示人,把众生烧死了怎么办?他都是化了装,用一些尘垢和污垢把自己涂抹一番,就像济公和尚一样,一身污垢,免得把世人惊骇了,必须和光同尘才能游于世间。
所以真修“浑沌术”的,我们是认识不到的,他不以真面目示人。他随波逐浪,和光同尘,你有多糟糕他就有多糟糕,你有多牛他就有多牛,你又如何能认识到他呢?
前面那个老汉发表的那通言论,只能说明他是假修“浑沌术”。很多人在看这则故事的时候,认为庄子是反对社会进步、反对科学进步,把他当作了没落贵族的代言人。但是说老实话,庄子未必如此。庄子是借这么一位人,来说这么一些话,实际上也借子贡、孔子的话说了其他的话。在《庄子》里边,我们看他的思想很丰富,他把各种修为层次都请出来表演过。我们不能因为有抱坛子灌水的老头子,而把整个道家学说看作反对技术革命、反对科学进步、保守落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这么一种顽民、愚民的思想。实际上,庄子的思想里有很多是非常高明的,这些高明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内修”上。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内修”,不能“神全”,不能“德全”,不能“形全”,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废人。现在的权力、科学技术如果掌握在那些“神不全”“德不全”的人手里边,那是很糟糕的。
中医的最高经典《黄帝内经》里边,实际上也是讲“形全”“神全”“德全”。如果能够使一个人形全、神全、德全,就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但一般的中医都是在病上用功,没有在人的形全、神全、德全上用功。如果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国手,还是要真正在这三个方面用功。所以说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治未病是在别人还没有得病的时候,就把别人料理得形全、神全、德全,他哪有机会得病呢?这是最高明的医生。反过来说,一个有修为的人,也要使自己站在这样的地段上。如果自己不站在这样的地段上,破绽百出,八方受敌,那么就会使自己弱不禁风,不堪一击。这个故事很容易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佛学道,学成了故事中菜园子老汉那个样了。“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这样不行。一定要使自己全能全德,既能料理内,又能料理外,这样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佛教讲,真如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我们对一个事情懂也好,不懂也好,对我们的真如佛性毫无影响。你傻乎乎地下了地狱,你的真如也不因之而有所减少;你升了天堂,到了极乐世界,真如也不因之而有所增加。这些就是“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只有悟了道的人,才明白什么是“全德之人”,就是不论得失、是非,一切一切都无损益。自己的这个德,不因外部的是是非非而有所增减。我们都爱用针对外边是非的加减乘除,来料理我们内心的加减乘除。这种外在的利益感受,实际上是我们精神的一个误区。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到他大彻大悟的感受,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说了五个“何期自性”,都是“无损益焉”。一切现成,万法具足,这就称之为“全德之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全德之人,为什么守不住我们的全德呢?就是因为酒色财气、贪嗔痴慢在我们心里涌动,在我们心里来来去去,使我们的全德受损。实际上全德本来无所谓损不损,只是你自己感觉不到它,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全德具足,亿万家当看不到,反而被外边一些皮毛的是非往来弄得团团转。
“我之谓风波之民”。什么叫“风波之民”?就是心里没底,道上没扎下根,在风波的颠簸中不得自主,思想立场摇摆不定的人。所以一个得了“本”的人,和一个没有得“本”的人就不一样;一个“全德之人”和一个“风波之民”就不一样。当然,子贡看到这些也不容易,他也有一番感觉,不过他还没有想清楚,总之很惭愧,称自己是“风波之民”,还没有把这两者的关系理顺。
剖析假修行的真面目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脩(xiū)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子贡回到鲁国,见到孔夫子,告诉了事情原委。孔夫子当然更高明,识破了种菜老汉的面目,说,他是“假脩浑沌氏之术”,不是真修的。也就是说老汉还在修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彻底得到浑沌术这一套东西,他是在因位过程中,不是在果位之上。
那老汉是“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现在学佛的人,很多就是“只识其一,不知其二;只治其内,不治其外”,觉得自己每天在蒲团上打坐、诵经、念佛、念咒,好像很有一套;但是,一到社会上去就一塌糊涂,一败涂地,寸步难行。面对着社会上的是是非非,头完全就晕了,这怎么行呢?所以这种人只能治其内,不能治其外。反过来说,不能治其外,这个治其内也是迷糊的。为什么呢?因为不能打成一片,真正高明的人是“内外不二”“内外无别”,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料理好。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什么是“素”?素者“太素”,也可称为太极,也可称为太初。我们心里边的“太素”,佛教称为“真如”。“无为复朴”是无所为,是原始浑沌的“道初”状态。做到了这些,才可以“体性抱神”。什么叫“体性抱神”?就是以性抱神,凝固我们的这个精神。我们的精神经常被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耗散,而不能把它紧紧抱住不失。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的“性”,“天命之谓性”嘛!老天赋予的,父母给予的,当然社会的习染也可以给我们一些熏染。“体性”是很广泛的,也可以说“性体”。从根本上说,我们应该“体性抱神”,把它作为一种功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凝固起来。
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那就是“以游世俗之间者”,这个就不得了,你看到会吓一跳啊!但如果他真正修到这个本事了,走在你面前你识不到的。以前贾老也说过,赵升桥老神仙在俗人眼中就是一个篾匠。以前在新津,后来到了成都,编些簸箕、撮箕、竹篓过日子。这个赵神仙把川西农民的布条在头上一围,穿个短布衫、草鞋,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做事,可以一个月不吃饭,也可以一顿吃一斗米、一只羊;热天是一件衣服,冷天还是一件衣服。热天蚊子不咬他,为什么不咬他?他的“卫气”非常强,蚊子飞不下来,咬不到他。他那种元气、阳气之盛,偶尔眼光一露,精光吓死人。就像希腊神话里说,凡人不能见宙斯一样,一见宙斯,就被他的火光给离子化了。真正的道人纯阳之气太重了,你不可能接近。当然,他也不可能拿真面目示人。以真面目示人,把众生烧死了怎么办?他都是化了装,用一些尘垢和污垢把自己涂抹一番,就像济公和尚一样,一身污垢,免得把世人惊骇了,必须和光同尘才能游于世间。
所以真修“浑沌术”的,我们是认识不到的,他不以真面目示人。他随波逐浪,和光同尘,你有多糟糕他就有多糟糕,你有多牛他就有多牛,你又如何能认识到他呢?
前面那个老汉发表的那通言论,只能说明他是假修“浑沌术”。很多人在看这则故事的时候,认为庄子是反对社会进步、反对科学进步,把他当作了没落贵族的代言人。但是说老实话,庄子未必如此。庄子是借这么一位人,来说这么一些话,实际上也借子贡、孔子的话说了其他的话。在《庄子》里边,我们看他的思想很丰富,他把各种修为层次都请出来表演过。我们不能因为有抱坛子灌水的老头子,而把整个道家学说看作反对技术革命、反对科学进步、保守落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这么一种顽民、愚民的思想。实际上,庄子的思想里有很多是非常高明的,这些高明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内修”上。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内修”,不能“神全”,不能“德全”,不能“形全”,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废人。现在的权力、科学技术如果掌握在那些“神不全”“德不全”的人手里边,那是很糟糕的。
中医的最高经典《黄帝内经》里边,实际上也是讲“形全”“神全”“德全”。如果能够使一个人形全、神全、德全,就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但一般的中医都是在病上用功,没有在人的形全、神全、德全上用功。如果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国手,还是要真正在这三个方面用功。所以说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治未病是在别人还没有得病的时候,就把别人料理得形全、神全、德全,他哪有机会得病呢?这是最高明的医生。反过来说,一个有修为的人,也要使自己站在这样的地段上。如果自己不站在这样的地段上,破绽百出,八方受敌,那么就会使自己弱不禁风,不堪一击。这个故事很容易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佛学道,学成了故事中菜园子老汉那个样了。“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这样不行。一定要使自己全能全德,既能料理内,又能料理外,这样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