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做人做事的技能和艺术
前面谈道、谈德,都是纯自然的,下面就转到社会人事上了。《易经·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就这样,《易经》六十四卦,以天地乾坤而展开了人类社会的种种事相。《易经》六十四卦是儒家修齐治平的学问,这里庄子又怎么说呢?
庄子对于人事,远没有《易经》讲得那么细,而是一言以蔽之:“上治人者,事也。”上边的人怎么料理下边的事?大众又怎么共同料理社会事物?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来料理的。在古代,生产力简单,也就是士、农、工、商。农为天下本,首先要把春耕秋收的事情料理好,这个是大事。为了农业,就要兴修水利,预防水旱灾害,这个就要兴事;为了便于沟通东南西北,要修路,这个也是事;为了搞好管理,从中央到地方,要设立各种官僚机构,这个也是事;为了抗御外来的侵略,要组织军队,组织自己的国防力量,这个也是事。所以“上治人者,事也”,他要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来对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进行管理。如果没有这个事,国家就一盘散沙,混乱不堪。“上”,当然是指君主,指社会管理机构或国家运作机器。
“能有所艺者,技也。”这里又谈到了技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能耐、有本事,但能耐、本事从哪里来?所以要学艺。艺是一个大的方面,要精于艺,那么还要有技,还要具体化。“能有所艺者”不仅仅停留在技上,我们的技术要变成艺,就要艺术化,艺术是对技术的一种升华。用白话翻译来说,“能力有所专精的,才是技艺”。我们经常说要总结经验,提高能力,使我们能够专精技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得比别人优秀。所以,我们说“能有所艺者,技也”。那些著名的科学家、音乐家、书画家、工程师,乃至下层工匠、农技师到农民,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是怎么出来的呢?哪个不经过一番心血,经过千锤百炼?否则,能够使自己的技能优秀出来吗?古代社会不像现在,通过关系、后门,通过媒体的包装、运作,就弄上去了。那时确实是在实践中,通过千千万万的人比出来的。技能是比出来的,所以“能有所艺者,技也”。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从这里看,技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做事的根本,修道的根本。本光法师告诫我们:“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我们天天谈玄说妙说道,说得再好,你什么事都不会做,就只是个废人而已,没有用的。所以禅宗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深深海底行,就是要我们“技兼于事”,要有生存的技能,即使在最原始、最艰难的地方,也能够生存,能够优秀,能够把事情办好。
事又秉承于哪里呢?它是为了义这个目标。技服从于事,事又服从于义,义又服从于德,德又服从于道,道就齐于天了。这里一层一层,把我们这个感觉向上提,从最低的一层技能层层向上,最后直通天道。所以在庄子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很卑微的人,甚至有些残疾人,五官不全、五脏不优的人,他们看着卑微、残疾,但他们是道人,能上通于天,这些人很了不起。英国的霍金,青年时就患上了那个生不如死的疾病,除了眼球和一个指头能动外,全身瘫痪,但他却成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家,这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无欲而天下足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古之畜天下,注意,这个“蓄”不是治,而是养,也就是古人养天下。这里的古是指古代的君主、圣人,他们怎样料理天下呢?“畜天下”,就像牧民畜养牛羊一样。而其中一个根本就是无欲,无欲而天下足。
回想历朝历代一些好大喜功的君主,只要他们一好大喜功,老百姓就遭殃了。秦始皇好大喜功,修长城、修驰道、修阿房宫、修始皇陵,把天下的壮丁抽完,弄得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苦不堪言。汉武帝伐匈奴,开西域,雄才大略,最后却是国库严重亏空,人口减少过半,把文景之治的本钱消耗殆尽。还有隋炀帝之类的君主,等等。所以只要是有所作为,就会劳民伤财,使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个道理很简单。
所以“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只要你不去骚扰社会、骚扰老百姓,天下自然太平,老百姓自然丰足。汉初文帝时代,坚决实施无为而治的大政方针,与民休息,决不扰民,严禁官府的种种有为,终于取得了“文景之治”的丰硕成果。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解散了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粮食亩产一下就由三五百斤提高到了近千斤。为什么呢?就是前面说的不要扰民。中国农民几千年来都实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还不相应的情况下,搞合作化、公社化,把农民组织起来搞军事化管理,你想广大农村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总是想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大家都不想干事情,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就成为一潭死水。所以无为而治,无欲而天下足,的确是这个样子啊。
一有欲,那就不足了——假如你有一百万,就想要买房子,如果想在成都浣花溪旁买套别墅,那你就买不起了,有些房子你有一千万也买不到。我有一位朋友的房子,环境优雅,口岸绝佳,全乌木装修,近千平方米,你就是有两千万,也未必能买下来。那还是2006年时的房价,放到现在就更是天价了。如果你贪心,想把青城山的千年银杏树、千年楠木树搬回来绿化宅子,你就是有一个亿、几十个亿也不行。你能把青城山搬到这儿来,可能吗?弄不好还会进监狱。但是你无欲不去贪,整个青城山、整个峨眉山都是你的,最多花几十块的门票钱,所以我们要学会无欲自足。
当你有需求冲动的时候,当这个需求不可遏制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去达到这个目标,这样就会劳神费力,非常辛苦。如果你不想、你不贪,那多太平。如果我今天想去竞选成都市长,打了这个妄想,就是拿十个亿去成都撒,我也竞选不上成都市长。如果我不起这个念头,不打这个妄想,连居委会主任都不想去当,天天在这里喝茶,多舒服呢。所以当一个人有欲的时候,就处处不满足,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当自己无欲的时候,就没有遗憾,很容易满足。我没有追求,当然也就没有失落感,所以“无欲而天下足”。
如果全社会的老百姓都无欲,就天下富足了吗?并不是说,大家都不干活了,一颗米都不生产,也没有人挨饿;大家都不生病了,所有的药店关门,医药也用不完;大家都不去购物,社会也不用生产了;大家都不打妄想了,社会也就没有那么多是非了——不是这种说法。“无欲而天下足”,这是一个崇高的理念,这是紫禁城思考的问题。作为我们个人来说,能够做到无欲而一心足吗?我们不说天下足,我心足了,自己就满足了。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做人做事的技能和艺术
前面谈道、谈德,都是纯自然的,下面就转到社会人事上了。《易经·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就这样,《易经》六十四卦,以天地乾坤而展开了人类社会的种种事相。《易经》六十四卦是儒家修齐治平的学问,这里庄子又怎么说呢?
庄子对于人事,远没有《易经》讲得那么细,而是一言以蔽之:“上治人者,事也。”上边的人怎么料理下边的事?大众又怎么共同料理社会事物?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来料理的。在古代,生产力简单,也就是士、农、工、商。农为天下本,首先要把春耕秋收的事情料理好,这个是大事。为了农业,就要兴修水利,预防水旱灾害,这个就要兴事;为了便于沟通东南西北,要修路,这个也是事;为了搞好管理,从中央到地方,要设立各种官僚机构,这个也是事;为了抗御外来的侵略,要组织军队,组织自己的国防力量,这个也是事。所以“上治人者,事也”,他要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来对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进行管理。如果没有这个事,国家就一盘散沙,混乱不堪。“上”,当然是指君主,指社会管理机构或国家运作机器。
“能有所艺者,技也。”这里又谈到了技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能耐、有本事,但能耐、本事从哪里来?所以要学艺。艺是一个大的方面,要精于艺,那么还要有技,还要具体化。“能有所艺者”不仅仅停留在技上,我们的技术要变成艺,就要艺术化,艺术是对技术的一种升华。用白话翻译来说,“能力有所专精的,才是技艺”。我们经常说要总结经验,提高能力,使我们能够专精技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得比别人优秀。所以,我们说“能有所艺者,技也”。那些著名的科学家、音乐家、书画家、工程师,乃至下层工匠、农技师到农民,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是怎么出来的呢?哪个不经过一番心血,经过千锤百炼?否则,能够使自己的技能优秀出来吗?古代社会不像现在,通过关系、后门,通过媒体的包装、运作,就弄上去了。那时确实是在实践中,通过千千万万的人比出来的。技能是比出来的,所以“能有所艺者,技也”。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从这里看,技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做事的根本,修道的根本。本光法师告诫我们:“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我们天天谈玄说妙说道,说得再好,你什么事都不会做,就只是个废人而已,没有用的。所以禅宗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深深海底行,就是要我们“技兼于事”,要有生存的技能,即使在最原始、最艰难的地方,也能够生存,能够优秀,能够把事情办好。
事又秉承于哪里呢?它是为了义这个目标。技服从于事,事又服从于义,义又服从于德,德又服从于道,道就齐于天了。这里一层一层,把我们这个感觉向上提,从最低的一层技能层层向上,最后直通天道。所以在庄子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很卑微的人,甚至有些残疾人,五官不全、五脏不优的人,他们看着卑微、残疾,但他们是道人,能上通于天,这些人很了不起。英国的霍金,青年时就患上了那个生不如死的疾病,除了眼球和一个指头能动外,全身瘫痪,但他却成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家,这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无欲而天下足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古之畜天下,注意,这个“蓄”不是治,而是养,也就是古人养天下。这里的古是指古代的君主、圣人,他们怎样料理天下呢?“畜天下”,就像牧民畜养牛羊一样。而其中一个根本就是无欲,无欲而天下足。
回想历朝历代一些好大喜功的君主,只要他们一好大喜功,老百姓就遭殃了。秦始皇好大喜功,修长城、修驰道、修阿房宫、修始皇陵,把天下的壮丁抽完,弄得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苦不堪言。汉武帝伐匈奴,开西域,雄才大略,最后却是国库严重亏空,人口减少过半,把文景之治的本钱消耗殆尽。还有隋炀帝之类的君主,等等。所以只要是有所作为,就会劳民伤财,使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个道理很简单。
所以“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只要你不去骚扰社会、骚扰老百姓,天下自然太平,老百姓自然丰足。汉初文帝时代,坚决实施无为而治的大政方针,与民休息,决不扰民,严禁官府的种种有为,终于取得了“文景之治”的丰硕成果。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解散了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粮食亩产一下就由三五百斤提高到了近千斤。为什么呢?就是前面说的不要扰民。中国农民几千年来都实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还不相应的情况下,搞合作化、公社化,把农民组织起来搞军事化管理,你想广大农村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总是想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大家都不想干事情,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就成为一潭死水。所以无为而治,无欲而天下足,的确是这个样子啊。
一有欲,那就不足了——假如你有一百万,就想要买房子,如果想在成都浣花溪旁买套别墅,那你就买不起了,有些房子你有一千万也买不到。我有一位朋友的房子,环境优雅,口岸绝佳,全乌木装修,近千平方米,你就是有两千万,也未必能买下来。那还是2006年时的房价,放到现在就更是天价了。如果你贪心,想把青城山的千年银杏树、千年楠木树搬回来绿化宅子,你就是有一个亿、几十个亿也不行。你能把青城山搬到这儿来,可能吗?弄不好还会进监狱。但是你无欲不去贪,整个青城山、整个峨眉山都是你的,最多花几十块的门票钱,所以我们要学会无欲自足。
当你有需求冲动的时候,当这个需求不可遏制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去达到这个目标,这样就会劳神费力,非常辛苦。如果你不想、你不贪,那多太平。如果我今天想去竞选成都市长,打了这个妄想,就是拿十个亿去成都撒,我也竞选不上成都市长。如果我不起这个念头,不打这个妄想,连居委会主任都不想去当,天天在这里喝茶,多舒服呢。所以当一个人有欲的时候,就处处不满足,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当自己无欲的时候,就没有遗憾,很容易满足。我没有追求,当然也就没有失落感,所以“无欲而天下足”。
如果全社会的老百姓都无欲,就天下富足了吗?并不是说,大家都不干活了,一颗米都不生产,也没有人挨饿;大家都不生病了,所有的药店关门,医药也用不完;大家都不去购物,社会也不用生产了;大家都不打妄想了,社会也就没有那么多是非了——不是这种说法。“无欲而天下足”,这是一个崇高的理念,这是紫禁城思考的问题。作为我们个人来说,能够做到无欲而一心足吗?我们不说天下足,我心足了,自己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