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一万年以后的明月
“无为而万物化。”大道无为而万物自化,这是绝对性的,不容怀疑的。那么君上无为而百姓自化、社会自化,也是这样的啊!如果君上无为了,社会会不会乱七八糟的?放心,不会。所谓君上无为,是说君上不能任意而为,要让社会保持自然生态,让个人、家庭、社会,各行各业沿着自身的规律去生存和发展。社会自己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非圣贤、君主们力所能及,不要随意地干扰、改变,这样百官自然就各司其职,百姓自然就安居乐业了。如果随意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就会引起社会混乱,所以“无为”在道家学术思想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人,也要做到无为。当然,前提是你要无欲,无欲之后你才能无为。
结合佛法来说,无欲是第七识上的,无为是前六识上的。无欲就是第七识上的贪心不动,贪、嗔、痴都不动,你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无为是前六识的放下和解放,是解放于欲望的驾驭和牢笼,自然就让万物自化了。如果我们让自己处于一种无为状态,外边的事情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自然就万物化了。
我们还是回到南岳怀让禅师的那个公案中。这个公案已举了多次,不知大家感觉如何?有一个法师问怀让禅师(怀让禅师是马祖的老师,六祖的大徒弟)说:“以镜铸像,像成而光归何处?”就是说把一个铜镜铸成一个佛像,佛像铸成后而光归何处?这个镜子的功能到哪里去了?怀让禅师就问:“大德出家以前,相貌又在何处?”老法师说:“唉!你问我这些做什么?我就问这个像成而光归何处?”怀让禅师就说:“虽不鉴照,瞒他一点不得。”就是说镜子被铸成佛像以后,已经失去了镜子的功能,不能照鉴万物了;但是万物是什么样子,对它来说还是什么样子,瞒它一点不得;另一方面来说,万物也并不会因为镜子变成了佛像,就发生改变,万物不受它变化的影响。
我们小的时候,青城山是青城山,峨眉山是峨眉山;现在老了,青城山还是青城山,峨眉山还是峨眉山。秦时明月汉时关,到现在还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岂止这些,一万年以前的明月还是明月,一万年以后的明月还是明月。它不以你所谓的有所为而有所变化,所以无为而万物化。
现在不行了,为了发展旅游业,把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统统拿来加工、改造,成了某些部门的摇钱树,变成了“有为而万物化”,以人力干预自然,破坏自然。如今生态已遭严重的破坏,还不值得人们反省吗?是该改弦易张的时候了,不然就悔之晚矣!
你就算是有为,万物还是要化。如果无为呢,万物化就舒服一点;有为呢,万物化就不舒服。你想改造环境,结果改造不了。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有办法。那么,怎样使自己无为而天下足、万物化呢?当然,我不是提倡鸵鸟主义,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你想无为而万物化,就是说无为已经到了使万物能化的境界,这是多高的境界,要有多大的能耐、多高的功夫才能达到啊!所谓不干涉主义、自由主义,就是主张让万事万物按照本来的特性,在自身的轨道上自由地运行,而不加以人为的干涉,更不会去人为地加以摧残。还天地于天地,还万物于万物,还万化于万化,这是最高境界。
现在欧美的科学家已经留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很小心,比如火星、月球探测器的器材,生怕把地球上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带上去了,所以对到火星、到月球的所有器材都进行彻底的消毒。有些飞行器到达木星后,怕污染木星的那几颗卫星,都要坠落在木星的大气层里彻底烧毁。他们就怕人为的行为使宇宙的运化沾染了地球的污染,使它失去了原生态的这么一种环境。所以,无为而万物化是极高的境界。
“渊静而百姓定。”作为一个领导者,就要有静气。我经常说,一个人要有静气,要有定力,特别是在国家、在老百姓不稳定的时候,领导者必须要镇定自若,用翁同龢(hé)的话来说就是“每临大事有静气”,只要上面不乱,老百姓自然安定。
想当年宋真宗初即位,契丹人打过来。满朝文武大臣觉得,契丹骑兵太强,华北平原又没有屏障,太祖、太宗皇帝和契丹人打了几十年都没有胜过,因此大家对打仗没有把握,主张迁都。有的主张迁长安,有的主张迁成都,有的主张迁南京,以避风头。寇准坚决不同意,认为皇上一走,天下必乱,所以皇上不能动,必须御驾亲征。宋真宗采纳了寇准的意见,御驾亲征,在各地勤王兵和河北义兵的配合下,大宋军队与契丹军队在檀渊相持不下。契丹人看到大宋皇帝亲征,自己占不到便宜,最后只好讲和,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使北宋王朝保持了以后一百年的太平。所以,“渊静”非常重要,如果遇到事情,居于上位的“君”乱了神,那么整个国家就很危险了。
再如东晋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兵百万南下,而东晋只有几万兵马,朝野上下恐慌。但宰相谢安胸有成竹,从容对待,终于取得了胜利,被李白赞之为:“但使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大家可以翻翻《古文观止》,苏东坡老爹写的那篇《张益州画像记》,就歌颂了在四川为主帅的张方平,在谣传外寇入侵、人心慌乱之时,他镇定自若,从上任的那天起就“归屯兵,撤守备”,并说“寇来在吾,无尔劳苦”,就这样举重若轻地把蜀地的混乱消于无形。所以“渊静而百姓定”,这也是作为领导者需遵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遇事不能自乱阵脚,你一乱阵脚,老百姓就慌神了。
无欲无为,通达一切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通于一而万事毕”,这句话在中国佛教里已说了近两千年,结果还是出自庄子。但也不是庄子的发明,最原始的出处是东周或西周时期的一本失传的书。我们能不能够通于“一”?这几年我在书院里反反复复地谈到“一”的各种各样的形态,从自己内心、从自己的思维,乃至于在心上、在事上,反反复复对“一”进行了说明,如“一”和“通”的关系、“一”和“公”的关系,等等。如果我们能真正通于“一”,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不需要你费多大的气力了。
另外,“无心得而鬼神服”。什么叫“无心得”?就是前面说的无欲无为。《心经》里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只要我们无欲无为,不贪恋什么,鬼神自然就心服。鬼神为什么要收拾你?就是因为你的心有欲、有为嘛。你无欲无为了,管你干什么?生死都置之度外了,还怕阎王发帖子来请?还怕瘟神找上门来?还怕冤家债主找来啊?什么都不怕了。“无欲无为”,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无形无相”,也就是“无生无死”。这个“无欲无为”通达一切,用佛教的话来说,已经达到了“无学位”。
《四十二章经》里标榜赞叹“无事道人”;永嘉《证0道歌》也说,“绝学无为闲道人”。可见“无欲无为”是很高的大乘菩萨境界,所以要无欲无为啊。如果我们平常能够养到这样的心境,活一百岁都没有问题。你无欲,血压不会增高,血糖也不会增高,就不会有高血压、糖尿病;你无为,就没有压迫感,就不会有心脏病,也不会神经衰弱。这里要注意,“无欲无为”不是说我们就消极不做事了,而是指把我们的心态调整到这样的境界,那么我们的工作能力、能量就会以十倍、百倍,乃至非算术能够比喻的速度增长,你说这样鬼神服不服呢?肯定服。
神还是有为有欲的,谈不上无欲无为的境界。所以“无欲无为”是真道人,级别很高。我们看《聊斋志异》《唐宋传奇》,哪个秀才诗词歌赋写得好,龙王爷都要把他请去吟诗作赋,写一首《龙宫赋》,然后把公主嫁给他,又当神仙,又当富翁。哎呀,好划算啊!所以你看有德的人,像《柳毅传书》之类的,有点哥们儿义气,都立地登仙,讨那么漂亮的龙女,又威风,又舒服,何况“无心得”的这么一种道人,自然会鬼神服。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一万年以后的明月
“无为而万物化。”大道无为而万物自化,这是绝对性的,不容怀疑的。那么君上无为而百姓自化、社会自化,也是这样的啊!如果君上无为了,社会会不会乱七八糟的?放心,不会。所谓君上无为,是说君上不能任意而为,要让社会保持自然生态,让个人、家庭、社会,各行各业沿着自身的规律去生存和发展。社会自己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非圣贤、君主们力所能及,不要随意地干扰、改变,这样百官自然就各司其职,百姓自然就安居乐业了。如果随意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就会引起社会混乱,所以“无为”在道家学术思想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人,也要做到无为。当然,前提是你要无欲,无欲之后你才能无为。
结合佛法来说,无欲是第七识上的,无为是前六识上的。无欲就是第七识上的贪心不动,贪、嗔、痴都不动,你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无为是前六识的放下和解放,是解放于欲望的驾驭和牢笼,自然就让万物自化了。如果我们让自己处于一种无为状态,外边的事情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自然就万物化了。
我们还是回到南岳怀让禅师的那个公案中。这个公案已举了多次,不知大家感觉如何?有一个法师问怀让禅师(怀让禅师是马祖的老师,六祖的大徒弟)说:“以镜铸像,像成而光归何处?”就是说把一个铜镜铸成一个佛像,佛像铸成后而光归何处?这个镜子的功能到哪里去了?怀让禅师就问:“大德出家以前,相貌又在何处?”老法师说:“唉!你问我这些做什么?我就问这个像成而光归何处?”怀让禅师就说:“虽不鉴照,瞒他一点不得。”就是说镜子被铸成佛像以后,已经失去了镜子的功能,不能照鉴万物了;但是万物是什么样子,对它来说还是什么样子,瞒它一点不得;另一方面来说,万物也并不会因为镜子变成了佛像,就发生改变,万物不受它变化的影响。
我们小的时候,青城山是青城山,峨眉山是峨眉山;现在老了,青城山还是青城山,峨眉山还是峨眉山。秦时明月汉时关,到现在还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岂止这些,一万年以前的明月还是明月,一万年以后的明月还是明月。它不以你所谓的有所为而有所变化,所以无为而万物化。
现在不行了,为了发展旅游业,把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统统拿来加工、改造,成了某些部门的摇钱树,变成了“有为而万物化”,以人力干预自然,破坏自然。如今生态已遭严重的破坏,还不值得人们反省吗?是该改弦易张的时候了,不然就悔之晚矣!
你就算是有为,万物还是要化。如果无为呢,万物化就舒服一点;有为呢,万物化就不舒服。你想改造环境,结果改造不了。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有办法。那么,怎样使自己无为而天下足、万物化呢?当然,我不是提倡鸵鸟主义,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你想无为而万物化,就是说无为已经到了使万物能化的境界,这是多高的境界,要有多大的能耐、多高的功夫才能达到啊!所谓不干涉主义、自由主义,就是主张让万事万物按照本来的特性,在自身的轨道上自由地运行,而不加以人为的干涉,更不会去人为地加以摧残。还天地于天地,还万物于万物,还万化于万化,这是最高境界。
现在欧美的科学家已经留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很小心,比如火星、月球探测器的器材,生怕把地球上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带上去了,所以对到火星、到月球的所有器材都进行彻底的消毒。有些飞行器到达木星后,怕污染木星的那几颗卫星,都要坠落在木星的大气层里彻底烧毁。他们就怕人为的行为使宇宙的运化沾染了地球的污染,使它失去了原生态的这么一种环境。所以,无为而万物化是极高的境界。
“渊静而百姓定。”作为一个领导者,就要有静气。我经常说,一个人要有静气,要有定力,特别是在国家、在老百姓不稳定的时候,领导者必须要镇定自若,用翁同龢(hé)的话来说就是“每临大事有静气”,只要上面不乱,老百姓自然安定。
想当年宋真宗初即位,契丹人打过来。满朝文武大臣觉得,契丹骑兵太强,华北平原又没有屏障,太祖、太宗皇帝和契丹人打了几十年都没有胜过,因此大家对打仗没有把握,主张迁都。有的主张迁长安,有的主张迁成都,有的主张迁南京,以避风头。寇准坚决不同意,认为皇上一走,天下必乱,所以皇上不能动,必须御驾亲征。宋真宗采纳了寇准的意见,御驾亲征,在各地勤王兵和河北义兵的配合下,大宋军队与契丹军队在檀渊相持不下。契丹人看到大宋皇帝亲征,自己占不到便宜,最后只好讲和,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使北宋王朝保持了以后一百年的太平。所以,“渊静”非常重要,如果遇到事情,居于上位的“君”乱了神,那么整个国家就很危险了。
再如东晋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兵百万南下,而东晋只有几万兵马,朝野上下恐慌。但宰相谢安胸有成竹,从容对待,终于取得了胜利,被李白赞之为:“但使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大家可以翻翻《古文观止》,苏东坡老爹写的那篇《张益州画像记》,就歌颂了在四川为主帅的张方平,在谣传外寇入侵、人心慌乱之时,他镇定自若,从上任的那天起就“归屯兵,撤守备”,并说“寇来在吾,无尔劳苦”,就这样举重若轻地把蜀地的混乱消于无形。所以“渊静而百姓定”,这也是作为领导者需遵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遇事不能自乱阵脚,你一乱阵脚,老百姓就慌神了。
无欲无为,通达一切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通于一而万事毕”,这句话在中国佛教里已说了近两千年,结果还是出自庄子。但也不是庄子的发明,最原始的出处是东周或西周时期的一本失传的书。我们能不能够通于“一”?这几年我在书院里反反复复地谈到“一”的各种各样的形态,从自己内心、从自己的思维,乃至于在心上、在事上,反反复复对“一”进行了说明,如“一”和“通”的关系、“一”和“公”的关系,等等。如果我们能真正通于“一”,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不需要你费多大的气力了。
另外,“无心得而鬼神服”。什么叫“无心得”?就是前面说的无欲无为。《心经》里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只要我们无欲无为,不贪恋什么,鬼神自然就心服。鬼神为什么要收拾你?就是因为你的心有欲、有为嘛。你无欲无为了,管你干什么?生死都置之度外了,还怕阎王发帖子来请?还怕瘟神找上门来?还怕冤家债主找来啊?什么都不怕了。“无欲无为”,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无形无相”,也就是“无生无死”。这个“无欲无为”通达一切,用佛教的话来说,已经达到了“无学位”。
《四十二章经》里标榜赞叹“无事道人”;永嘉《证0道歌》也说,“绝学无为闲道人”。可见“无欲无为”是很高的大乘菩萨境界,所以要无欲无为啊。如果我们平常能够养到这样的心境,活一百岁都没有问题。你无欲,血压不会增高,血糖也不会增高,就不会有高血压、糖尿病;你无为,就没有压迫感,就不会有心脏病,也不会神经衰弱。这里要注意,“无欲无为”不是说我们就消极不做事了,而是指把我们的心态调整到这样的境界,那么我们的工作能力、能量就会以十倍、百倍,乃至非算术能够比喻的速度增长,你说这样鬼神服不服呢?肯定服。
神还是有为有欲的,谈不上无欲无为的境界。所以“无欲无为”是真道人,级别很高。我们看《聊斋志异》《唐宋传奇》,哪个秀才诗词歌赋写得好,龙王爷都要把他请去吟诗作赋,写一首《龙宫赋》,然后把公主嫁给他,又当神仙,又当富翁。哎呀,好划算啊!所以你看有德的人,像《柳毅传书》之类的,有点哥们儿义气,都立地登仙,讨那么漂亮的龙女,又威风,又舒服,何况“无心得”的这么一种道人,自然会鬼神服。